日前,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文旅复苏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五一”假期成为文旅行业主动求变、加快转型的实践与机遇期,“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云展演”“云旅游”有声有色。在新一轮疫情反复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地以多种形式激活文旅市场,为群众提供了安全、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体验形式。
筑牢文旅市场防疫底线
▲ 北京实现“静下来”的防疫要求 张婷 摄
今年“五一”假期是在首都疫情防控压力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度过的。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五一”期间,北京市旅游接待总人数30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8亿元。北京市景区未出现“人山人海”的现象,游客出游目的地以低密度开放区域为主,乡村旅游继续保持温度,奥运主题热度不减,线上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五一”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接待场所坚持防疫安全优先,暂停场所内对外经营的餐饮服务单位堂食服务;暂停开放以室内游览为主的景区,暂停开放户外景区的室内景点;暂停开放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中心)、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尽力实现“静下来”的要求,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和集聚。同时,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管控措施。
北京公共文化活动普遍转为“云”上进行。4月30日至5月4日,北京市依托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区级及以上线上文化活动共计266项、266场,参与群众155.4万人次。为确保首都防疫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全市暂停了演出场所经营活动,已累计取消119个演出场所的252台剧目、1057场演出。
北京市文旅行业严格执行文化和旅游部和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要求,严格执行最新版全市酒店、乡村民宿、景区、旅行社、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图书馆、文化馆等13个业态疫情防控指引,坚持“限量、预约、错峰”原则,“五一”假期,开放的旅游景区由限流75%调整为50%。进入景区须测温、扫码验码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冬奥元素景点在“五一”假期深受游客欢迎。假日期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多日位居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的景区排行榜首。冬奥冠军同款美食、冰墩墩题材的文创产品、冬奥主题展览等也广受喜爱。乡村旅游继续保持温度。延庆、平谷、密云的旅游接待人数在北京各区中排名前三。乡村民宿出租率在60%至70%,更多户外开放活动空间的独栋式、包院式精品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一些有条件支持户外骑行、露营度假和农事休闲的特色村镇更受欢迎。
文旅礼包惠百姓
“五一”期间,福建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重点推出四大类共700多项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包括“春回福地‘艺’起出发”主题文艺活动16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230多场、“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旅游惠民活动170余项、文博展览社教活动160余项。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林守钦介绍,“五一”小长假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主题文艺活动突出雅俗共赏,群众文化活动突出全民共享,旅游惠民活动突出多措并举,文博展览活动突出成果共享,联动性强,灵活性强,安全性强,将满足群众美好文旅生活新需要,活跃假期文旅市场。
▲ 江西南昌“春光如期·临高阁”线上音乐会 杨希勤 摄
江西在强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督导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红五月 再出发”全省文旅宣传推广季活动,包含省级四大活动及各地市配套活动1000项,涵盖“全国学子嘉游赣”“游江西有好礼”等优惠政策计700多项,呈现出各地文旅消费优惠政策给力、线上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文旅融合“乘数效应”不断释放、“区域协同客源互送”开展自救等鲜明特点,有序引导和有效促进了“本地人游本地、周边人游周边、江西人游江西”。全省各地通过组织互送游客、赴客源地市场引客揽客、策划举办打卡体验、文旅节会、发放文旅消费券、减免景区门票、推出商户优惠折扣等形式,加快文旅市场复苏脚步。
在内容上,江西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练好内功着力保障供给量足质优,并密集推出一批重磅文旅消费优惠政策,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和旅游营销活动,吸引游客体验“自由行+微旅游+慢生活”的文旅产品。如宜春推出系列文旅商贸活动,全市共整合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重点投放景区景点、特色民宿、影院等领域;赣州市、县同时配套相应资金,发放文旅商贸消费券;鹰潭通过文旅消费券、工会团建消费卡、景区门票减免、二次消费奖补等方式促进消费;九江开展浔城有礼消费季活动,以线上开盲盒的形式面向全国用户发放惠民消费券;萍乡举办2022萍乡市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暨全民消费季活动,采取市县联动模式促进文旅消费。
行走在赣鄱大地,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景德镇推出瓷乐表演、瑶河夜宴、艺术展览、国风汉服活动;抚州市举办“乡音乡情”抚州采茶戏经典大戏公益展演;吉安市开展“庐陵古韵渼陂行·越夜越精彩”“宋潮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和旅游活动;南昌“春光如期·临高阁”线上音乐会在滕王阁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典音乐“云上”视听盛宴;由江西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最in的文创battle——全省博物馆文创直播大赛”让文物“活”起来。
在服务上,江西省市县三级文化旅游部门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各大景区完善了应急预案,针对假日期间集中出游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交通拥堵、紧急救援等情况,采取了增加运营时间、增开免费接驳公交、门票预约、车辆分流等多种措施加快客流运转,旅游高峰应对有序,让游客度过了一个安全欢乐的“五一”假期。
优质供给带动旅游升温
“五一”假期,湖北省天气持续晴好,适宜出游,多地热点景区重现难得的热闹场景。各旅游景区推出的一批新项目、新产品、新业态,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引领全省旅游在“防控有力、落实有方、复苏有劲、安全有序、文明有礼”的良好氛围中不断升温。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众多旅游投资商看好湖北旅游未来,投资力度不减,新项目不断建成迎客。今年“五一”前夕,华侨城集团全新一代大型主题陆公园——襄阳华侨城奇幻谷宇宙探索主题乐园盛大启幕。在这里,游客体验了国内最长的科幻风格宽翼过山车等,观赏了世界上最大的机械麒麟“金璃”全球首秀,身临其境感受宇宙的魅力与浩瀚。据统计,“五一”假期,超9万名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 武汉花博汇帐篷烧烤营地深受年轻游客喜爱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武汉花博汇景区新打造的田园小憩帐篷烧烤营地5月1日正式营业,上线仅2小时,假期内的帐篷住宿即被预订一空。黄石东方山景区东昌阁沉浸式业态演艺项目“五一”试营业,沉浸式互动表演、实景互动游戏、情景换装体验、高科技声电光影秀等众多体验项目接待游客1.58万人次。
在疫情反复期,湖北一批旅游景区在市场低迷阶段加快扩容提质升级步伐,推出的新产品在“五一”假期受热捧,人气兴旺。宜昌三峡大瀑布景区推出了恐龙乐园、珍稀植物园等趣味性新产品,广受游客好评。巴东巫峡口景区扩容提质,新建的长江巫峡“空中走廊”景区索道、可全景俯瞰巫峡风光的灵芝台等新产品,让景区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成为众多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点。
▲ 游客在张家界森林公园有序排队 袁思蕾 摄
作为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举办地,张家界市高度重视假日旅游接待工作,充分运用旅发大会造势,通过各种主流媒体、网络媒体集中式宣传,实行假日免票、景区交通工具配套优惠等联动政策,采取网络直播带货、森林滑轮挑战赛、云游张家界等各类营销活动,激发市场热情。假日期间,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接待游客44959人次,天门山景区接待游客41064人次,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接待游客22653人次,其他景区接待游客16807人次,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12568人次,均呈现回暖迹象。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受到热捧,永定区天乐山、牧笛溪乡村旅游点,慈利县琵琶生态园、樟树营、古韵溪,桑植陈家坪红歌寨等乡村旅游点的接待人数大幅上涨,作为新业态试运营的悬崖花开一号营地也深受年轻人青睐。
在广东,汕头市“海韵乡村”南澳县示范片、“潮汕水乡田园风光”潮阳区示范片等独具潮汕风情的乡村风貌带,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点。江门市坚持以花为媒,推出“花鸟民宿微度假”主题活动,整合各大花海景区、旅游精品民宿、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进一步撬动“赏花经济”。清远市以温泉、溶洞、踏青赏花、户外露营等文旅活动为群众提供多元出行选择,并加强目的地民宿推介,一批精品民宿入住率超八成。
红色节日不忘初心使命
▲ 观众在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参观红色展览 许建梅 摄
正值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100周年和五四青年节之际,各地群众纷纷走进家门口的红色文化场所,重温红色故事,感悟初心使命。
广东多家文博场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着力丰富红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群众的假日体验。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推出“启航——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展览,展出209件/套文物、129张图表、4组油画雕塑艺术品,再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及其在广州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红色文化轻骑兵系列活动,将沿途革命遗址、工运人物故居变为教学课堂。湛江市推出“湛江人游湛江”红色旅游线路,引导游客感受南路革命红色文化特色。
韶关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开展“永远跟党走,劳动创造幸福”主题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打卡。青少年红色志愿者们身穿校服,系上红领巾,佩戴好讲解设备,为观众讲解勇猛的李谦师长、惨烈的铜鼓岭阻击战、绝境重生的陈毅等红军将士在粤北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观众编制红军草鞋。观众们还绘制出了心目中的“红军碗”,亲手制作“红军饼”。“这是一种有意义的传承。”观众李先生赞赏道。
“五一”期间,江门台山市组织了多场纪念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的活动,包括“踏红色足印,做时代先锋”文艺演出专场、“绝处逢生留星火——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特展”等。华南理工大学“遇见”工作室的师生赴台山开展研学旅行。“遇见”工作室负责人肖潇老师表示,这是一次用脚步丈量南粤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的实践活动,同学们以亲身体验认知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责任。
就近游玩成主流
受疫情影响,湖南旅游总体仍不乐观,但在全省各地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和旅游优惠政策带动和刺激下,多地旅游市场呈现回暖态势。全省纳入假日统计监测的971家单位累计接待游客539.58万人次,同比下降52.47%,实现营业收入63799.64万元,同比下降57.35%。其中,13家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2.4万人次,125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232.64万人次,纳入监测的住宿单位累计客房出租率为52.43%。
在跨省游、返乡游人数锐减的情况下,湖南“五一”文化旅游市场以本省本地居民游客为主体,近郊游、周边游、乡村游、短途游受到游客青睐,踏青露营、乡村休闲游、文化体验游等成为主流模式。以长沙市近郊长沙县为例,“五一”假期该县累计接待游客79.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2亿元。为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出游需求,提升旅游人气,长沙县在“五一”假期举办了系列节会活动,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该县春华镇渡槽生态园举办了首届春华大型露营节,参加节会的游客可免费畅玩捉泥鳅、充气城堡等12个项目。据渡槽生态园负责人李涛介绍,假日期间园区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打卡,基本都是本地市民。
在湖北,郧西五龙河景区推出的樱桃采摘等产品,吸引了大量短线游、近郊游、自驾游游客。竹山县太和梅花谷景区推出了溯溪捕鱼、丛林穿越等亲子娱乐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五一”假期前3天就接待了1.5万名游客。
为适应“微旅游”“微度假”成为首选的旅游新趋势,湖北各旅游景区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提供丰富多彩的节日创意活动,有效增强景区的吸引力,提升当地游客的重游率。宜昌百里荒景区“草原烟花音乐节”在“五一”启幕,活动现场既可以欣赏璀璨烟花、火爆音乐,又能享受美味烧烤、星空露营,受到8000多名游客的喜爱。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在“五一”假期开展“恩施民歌”“恩施傩戏”等非遗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黄石大冶龙凤山景区举办的花海知音赏花、网湖湿地看鸟等吸引两万多名游客热情参与。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统稿:张婷,参与采写:张婷、张玲、瞿祥涛、王竹青、黄国勇、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