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黑龙江省京剧院副院长张欢都非常忙碌。除了要到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两所艺术院校为学生授课,她还要到哈尔滨市道里区艺晟艺术中心、哈尔滨市道外区京剧艺术传承基地等处进行公益教学。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只有扎根生活、扎根群众、扎根基层,用精品奉献人民,为新时代培根铸魂,才能对得起培养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张欢说。
张欢11岁学习京剧,从黑龙江省艺校毕业后,又赴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深造。1999年,张欢回到黑龙江省京剧院后跟随关肃霜徒弟、素有“小关肃霜”美誉的邢美珠学习关派京剧艺术,10年后拜师邢美珠。
▲ 张欢在《战洪州》扮演穆桂英(黑龙江省京剧院供图)
邢美珠告诉张欢,关肃霜16岁演《铁弓缘》,到1979年51岁时拍成电影,这部戏“磨”了35年,终成精品。关肃霜的故事对张欢触动很大,让她懂得,学习京剧一定要吃得苦、参得透、学得精、练得狠,这样才能站得稳。
为此,张欢每天练功5小时以上,节假日从来不休息,大年三十都要练功。大靠出手是关派的独有技巧,需要和下手活娴熟地配合才能完成。4个下手活给她扔枪,她一开始接不到枪,打头、磕脚,身上腿上都是淤青。她还要把20斤的靠旗勒得很紧,这样才能控制住靠旗准确地回枪,经过20年的打磨,终于达到了舞台上演出零失误的效果。
多年来,张欢认真刻苦地学、练、看、演,力争使自己达到能文能武、能生能旦的程度。“在学习与实践中,我真正领会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既能婀娜多姿、含蓄自然,又能刚健明快、洒脱恢弘的关派艺术特色,更加培养了我的求知欲。”
2012年9月,张欢携传统京剧《铁弓缘》《虹桥赠珠》参加央视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比赛中,她不慎将腿部韧带拉伤,一瘸一拐,难以完成繁重的武打技巧。本可退赛的她想绝不能给黑龙江丢脸,打封闭针继续参赛。没想到她对麻药过敏,封闭针后视线模糊,看不清东西。决赛时,她用绷带紧紧缠住大腿来减少疼痛,全神贯注演出,坚持完成了比赛,获得了武旦组银奖。
通过这次比赛,张欢体会到演员就要有股“横劲”和“狠劲”。张欢从艺以来已演出了《谢瑶环》《月照塞北》《奇女无容》等38部大戏及上百出折子戏,累计演出500多场次。
由于张欢业务精、技能强,又有组织协调能力,2016年,她出任黑龙江省京剧院演员一团团长。这下她更忙了,不但要带领大家苦练基本功,创排剧目,还经常带领演员们或群团作战,或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走进警营军营、社区广场、乡镇村屯、机关企事业单位,把京剧艺术送到百姓家门口。
为了提升京剧影响力,张欢多次带团赴北京、天津、广东、广西等地巡回演出,甚至走出国门,到新西兰、丹麦、西班牙、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加深了国内外民众对京剧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开拓意识的张欢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京剧院党委的支持下,积极创新演出形式,推出“云中戏院”系列线上演出,把她和演员们创作的《坚决要求上战场》《万众一心抗疫情》《让党旗焕发出新的光芒》等70余件抗击疫情作品线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20万。
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是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一条主线。受聘于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的张欢,把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和研究积累进行深入思考探索,整理出一套适用于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及各个年龄段的京剧教材,促进了旦行京剧和关派艺术在理论上的提升。特别是张欢在业余时间辅导的业余京剧班学生,也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还斩获省市级、国家级奖项。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期间,张欢带领教学团队研究线上教学方案,打破了传统戏曲艺术流传百年的口传心授教学模式,开设线上教学示范公开课,120余名不同学校的京剧专业学生同时在线听课,受到业内专家好评。2020年3月27日,张欢的线上教学正式开课,她以折子戏《悦来店》为例,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王派京剧艺术京白的念法、唱腔的特色、表演的技巧及代表性身段的特点,在教与学并重运用中、在线上线下相结合中,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学习热情。
为更好地推广京剧艺术公益事业,作为京剧关派艺术第三代传承人的张欢,带领演员一团骨干在哈尔滨市中小学、大学、戏曲培训基地、社区等多个地方开展公益讲座,大力推广京剧艺术,形成了京剧艺术遍地开花的局面。
同时,在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黑龙江省京剧院的支持下,张欢牵头挖掘整理失传剧目《南界关》,并担任主演,在2017年将这部久违了的老戏重新展现在舞台上,受到基金会及国内众多京剧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京剧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人才。为此,张欢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关(肃霜)派艺术人才培训班活动,并与师父邢美珠等一起担任教学工作,出色完成了对来自国内各京剧院团40位演员的传承教学,为关派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成绩。
目前已成长为黑龙江省京剧院副院长的张欢表示,重任在肩,带领大家出好作品,培养优秀的戏曲人才,传承好京剧事业是她的终身目标。接下来她将带领团队继续探索、深入钻研,大力推进京剧数字化建设,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