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套色版画艺术的古与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0  浏览次数:5470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翟群▲ 十竹斋画谱 清彩色套印本中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技术始于唐,兴于宋,历经元、明、清,迄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之先河,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程,是我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翟群

▲ 十竹斋画谱 清彩色套印本


中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技术始于唐,兴于宋,历经元、明、清,迄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之先河,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中国更是套色印刷术的发明者,这一技艺让五彩的世界万物——山河城郭、花鸟虫鱼、棋琴书画——留存成影,播布天下。从《周礼·考工记》“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的礼制视角,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再到青丝皓首、青面红颜、酒绿灯红的诸多惯常用词,无不呈现出斑斓色彩。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在举办的“五色斑斓——中国套色版画艺术四百年”展览,展出始于明万历年间迄于2020年,时间跨度超过400年的共计120余种彩色版画的图籍、独立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印刷技艺之魅力和不同时代的流变,这些珍贵的展品随着不同时代新的观念和样式渐次出现,成为中国美术史、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发展过程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并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触摸着时代的奔腾脉搏。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介绍,从现存实物来看,早在唐咸通九年(868年),中国就有绘刻精美的木刻版画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扉画。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伴随造纸、制墨技术的成熟,雕版印刷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在复制文字和图像的同时,更追求纸、墨、印三者间完美的融合,从而催生出彩色印刷技术,并将其应用在版画制作中,使印刷成为一种独创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坛中大放异彩,为世人所瞩目。

▲ 蜀峰雪景 清姑苏版画


木版彩色印刷术按照刷印版数和技法,主要分为单版多色一次刷印、单版多色多次刷印、多版多色多次套印、饾版多色逐次套印、饾版拱花5种。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款的彩色刊印实物,为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中兴路资福寺所刊《金刚经注》。但这种技术直到明代万历时期才逐渐成熟并被广泛使用,且由单版多色刷印向多版多色套印转变。每制作一部彩印版画,需要在出版者的策划下,集绘工、刻工、印工等多人组成的团队来合作完成,是一种集体性质的艺术创作。为了使版画无限接近绘本,需要所有工匠对原画作充分理解,刻印间呈现画家笔意,刷印时领悟色彩变幻。当宣纸覆在木刻雕版上,通过擦拭和按压纸背而形成丰富的彩墨晕染效果,使画面纹理清晰、色彩浓淡均匀,呈现万千姿态,产生超脱原作的清新之感,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绘画的传播方式和艺术语言,有着专属的制作技法和审美传统,在18世纪世界印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日本浮世绘版画、欧洲绘画艺术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是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腊转春回 丁亮先制姑苏版画 清乾隆间拱花套色印本


“彩色版画图籍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犹如沧海一粟,自明代留存至今者,早已是凤毛麟角。从本次展览的120余组件彩色版画的图籍、独立作品可以看到,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观念和样式出现,其中很多作品是构成中国美术史、印刷史、出版史发展环节当中弥足珍贵的、不可缺失的部分。同时,中国版画的再创作从未停止,当我们把这些文采绚烂、雅趣盎然的图籍当作一种资源来利用时,一定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翁连溪表示。

明代《萝轩变古笺谱》的发现震惊世人,其技术的成熟让人叹为观止,传承绵延400年。“中国古代版画在明代尤其是晚明时期出现了一个较大发展,涌现出许多精美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的不只是当时高超的版画技巧,更体现了当时文人在诸多方面的艺术品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董捷认为,版画风格背后的主角还是文人。他把主持书籍和版画刊刻的人称为“刻书家”,可能是一个“以本求利”的商业书坊主,也可能是一位毫无商业目的,只求保存文化或附庸风雅的“私家刻书”者。而在将书籍作为文化商品的刻书者中,亦存在不同的层次与区隔。作品的性质、风格、功能,以及促使这些要素产生的原因,都与“刻书家”密不可分。董捷认为,套色版画技艺的出现和繁荣是明代文人、知识分子对于时代的艺术贡献。而对于当下的版画艺术,一方面原汁原味地学习、继承古代心手合一的版画技艺,一方面创作出与当今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时代版画艺术作品,是不可偏废的两件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套色版画艺术中的才子佳人、湖山胜概转身为劳动者的生活、如火如荼的新世界所替代,套色版画在题材上得以极大拓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艺术家们不再拘泥于对套色技术的推敲与沉迷,巨幅的尺寸、多样的工具让艺术家在表达自我时更为自由,在展示效果上也更具冲击力,更为适合今天宏阔的美术馆——不知不觉间套色也从个人私密小空间、亲朋间小范围使用或赏玩的书籍插图、独立的艺术作品,跃身到公共艺术空间,与其他各种媒材的艺术同台相竞。

关注当代艺术发展不难发现,当今艺术界很多成果显著的当代艺术家都是版画专业出身或运用版画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一现象引人思考:版画与当代艺术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版画艺术背后是否存在一种独特的版画思维?对此,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认为可以从几个关键词——“逆思维”“层思维”“复数性”——来进行探讨。

吴洪亮认为,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逆思维”,正与反的博弈,正是当今艺术的生成方式,其趣亦在其中。再有,版画与油画、中国画的创作方式不同,它是间接性的创作。稍微复杂一些的版画就需要套版、套色,这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分层思维。换言之,若干个版的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这种系统集成的工作方式广泛见于现代生活,如一辆汽车的生产需要不同零件的严格组装,一个设计方案的诞生需要若干个软件的配合使用。“层思维”背后潜在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每一个版就是一个局部,版画家从创作之初就要进行全盘规划,考虑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印刷过程中还要保持克制、力求精细,因为一丝一毫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错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此外,“复数性”更是版画的本质特征之一。版画的出现以图像传播的需求为前提和目的,天然具有便于传播的“复数性”特征,以及媒介的特质。而今天,发达的媒介甚至主导了时代的方向,版画思维的价值作为原生动能自然值得再研究。

“简而言之,版画思维能够训练人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理性判断,增强对于世界变革的敏感度,提升对于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把控能力。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而言,无疑是宝贵的思考与工作习惯。”吴洪亮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