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支持抗疫!几个月前这些文旅人作出榜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12  浏览次数:76837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融入”是就地过年的最好方式讲述人:严莉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当小区开始张灯结彩,街坊邻居门上的春联挨个换新,农历虎年春节也悄然到来。我跟我爱人都是新上海人,为配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融入”是就地过年的最好方式

讲述人:严莉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


当小区开始张灯结彩,街坊邻居门上的春联挨个换新,农历虎年春节也悄然到来。


我跟我爱人都是新上海人,为配合疫情防控,就地过年成了我们的“默契选择”。这也让除夕这天少了长途跋涉的疲惫,多了份佳节里的惬意。


逛豫园老街、赏新春民俗灯会是老上海人每年的保留项目,而“融入”是就地过年的最好方式。于是,除夕这天,我们在家里布置一番后便赶往了上海最有年味的豫园老街。整条老街与外面大街仿佛是两个世界,外面人丁稀少,这里却是川流不息。老街上张灯结彩,亭台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古时春节。街边,手工匠人叮叮当当的制器声此起彼伏,与嘈杂的人声融合在一起,十分美妙。童涵春堂的十二节气奶茶杯换上了火红的节日“装束”;画糖人、棉花糖、上海大白兔奶糖以及绿波廊熟食等各种海派年货应接不暇,往来市民、游客一边赏景一边采购,不亦乐乎。豫园城隍庙里亦是金灿灿、红彤彤,外墙挂满了金色的坠子和灯笼。财神爷前大家虔诚祈祷来年是个好运年。闺女最喜九曲桥上纳福灯组,拉着我们有序排队观赏。桥上,一步一景,灯影交错;桥下,雾、光、影遥相呼应,立春吃春卷、雨水走三桥、惊蛰赏桃花、春分酿春酒4个节气灯组呈现春日繁华气象。大家前脚跟踩后脚跟,念叨着:“走过了九曲桥,就寓意着来年吉祥如意。”


越是重要节庆,沪上文化场馆越是积极准备重量级的文化大餐以飨大众。难得的春节假期,约上同样留沪的亲朋好友,逛逛文旅场馆,参加各种海派年俗文化活动,让这个假期充实而温馨。几天里,我们在巧克力历史博物馆、世博文化公园等地举行家庭聚会。亲朋之间聊起儿时趣事,一解思乡之情;观展之余,学习各文化场馆的策展,也能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开心的还有网络上推出的高品质文化课程,闺女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成功绘画了“千里江山图”,大大提升了绘画兴趣。而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把原本仅有除夕夜才聚在一起看电视的大家伙儿拉到一处,呐喊助威声让这个春节更添热闹氛围。


就地过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选择,感受了不一样的春节氛围,也是人生中绚丽的一笔。唯愿春暖花开时,疫情结束,能够举家回老家一趟,串串亲戚门,讲讲家乡话,赏赏梦里景,尝尝娘家菜。


(文字由黄艺芹采访整理。)


“雪上过年”也新鲜

讲述人:祝静


今年春节,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原本打算返乡与家人团圆的人,纷纷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主动选择留在本地过年,我就是其中一员。老家在千里之外的安徽,选择在北京安了家,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今年春节在异乡过年,尽管我心中有些许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在我看来,就地过年,只是换了个地方,年照过,年味儿依然浓。尤其是今年,北京冬奥会与虎年春节相遇,民众对冰雪的热情和向往持续高涨,让这个虎年增添了一股“运动风”。滑雪过年成为今年春节最时尚的“打开方式”,被戏称为“雪上过年”。


大年初一,我们全家及友人早早地来到位于北京郊区的莲花山滑雪场,开启虎年新春“第一板”。当天,尽管雪场的气温已低至零下,且受到防疫限流的影响,但雪场的人气依然很旺。雪具大厅内,人们按捺不住进入雪场畅游的兴奋,时不时望向雪场;雪场内,滑雪爱好者在魔毯和雪道间来回穿梭,感受冰雪的魅力;初级赛道上,初滑者小心翼翼地缓缓从山顶滑下;中级赛道上,滑雪“达人”从高坡飞驰而下,成为滑雪场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雪场教练介绍,为应对春节客流高峰,滑雪场现已开设初、中、高级雪道共7条,高山4人吊椅索道一条,拖牵索道5条,另辟有雪圈道、雪地摩托道、雪地足球场、跑马场等,这样既有效降低了滑雪运动的门槛,也可以让更多人体验到冰雪运动的快乐。


“预备,开始!”一声令下,我们一行人手持雪仗、脚踩雪板,从山坡一跃而下,穿梭于雪道之中,笑声阵阵、其乐融融。“滑雪仿佛能让人类无限接近飞翔。”“欣赏雪景,还第一次尝试滑雪,今年这个年很特别。”“在冰雪运动中,感受着过年的快乐和冬奥的氛围。”“瑞雪兆丰年,吉庆一整年!新年来滑雪很有意义,是我们的团圆之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分享着感受,体会与众不同的年味。


心安是归处,他乡亦故乡。诚然,就地过年停下的是回家的脚步,不变的却是亲情和温暖。当春节邂逅冬奥,滑雪场上的速度与激情就是年味最好的注脚,这个春节格外“燃”。


不扎堆,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讲述人:舒琳


今年儿子晋级成为小学生,寒假只有一个月时间。为响应国家提倡的就地过年号召,加上希望能充分感受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氛围,我们决定留在北京过年。


既然决定留京过春节,总要安排点有趣的项目,这对于一直在文化系统从事宣传工作的我来说不成问题。


1月中旬我就开始关注许多文化场馆、公园景点的微信公众号发出的活动预报,有感兴趣的活动就尽量提前在线预约,或在手机日历中做好提示。本着不扎堆、有文化味、绿色出行原则,即使没有放鞭炮、走亲戚这些传统项目,我们一样过了一个别具风味的春节。


春节前夕,我一直关注的角楼图书馆(简称“角图”)推出了写春联、木版年画、蘸冰糖葫芦、年俗绘本制作等一连串老少都爱的活动,我在线抢到了写春联、木版年画等3项体验活动,每次从家沿着护城河畔的步道和儿子一路跑跑闹闹就能到达,完美实现了参与“文化活动+绿色出行”的计划。在角图体验木版年画制作时,传承人张阔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北京传统木版年画的特色,看到现场跃跃欲试的孩子们,他把更多时间留给体验者进行动手操作:一边是拓印具有祥瑞寓意的“福寿三多”图案,一边是拓印由他设计的喜迎冬奥主题的图案。两种图案都颇受大家喜爱,现场气氛活跃,满满的节日氛围。体验结束时,我们正赶上角图在后院拍摄蘸冰糖葫芦的宣传片,当时正下着雪,大红糖葫芦从冒着腾腾热气的糖锅中“脱颖而出”,那一刻的画面正是我想让儿子感受到的年味。

为避开春节期间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客流量较大的景区,我还为家人安排了大年初一登北京钟鼓楼、远眺北京中轴线。钟鼓楼旧时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说,即钟和鼓报时共计108声。据说这“108”恰好代表一年,包括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候,三者相加刚好108。当日爬上鼓楼,正赶上击鼓表演,鼓声一响,震天撼地,孩子们捂住了耳朵,大人则拿起手机抓紧记录这一精彩瞬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带家人在新年第一天登高、望远、听音,希望能讨个好彩头。


节日期间,我和家人还体验了北京什刹海冰场、坐公交车到天坛公园游览和喂松鼠。这几天我看到角图新发布的猜谜闯关、做花灯等元宵节系列活动,赶紧抢了参与名额,准备周末带儿子去感受下元好问《京都元夕》诗中描绘的热闹气氛。


来白族古镇凤羽过年

讲述人:封新城(《新周刊》杂志创办人、“乡创中国”发起人之一、大理千宿文旅董事长)


过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回家,而我选择就地过年,留在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因为从初识凤羽那一年开始,我就把这里当成了家。不知不觉间,我这个“媒体人”在凤羽的大地上“编辑排版”也已经有8年时光了,作为一个新凤羽人,我对这片土地的融入甚至出乎了当地人的意料。


凤羽是白族古镇,白族人过年很是讲究。自腊月中,家家户户就开始杀起年猪、挂起腊肠腊肉,而猪头猪尾会留到年夜饭,寓意“有头有尾”。谁家杀了猪都会邀请我去吃年猪饭,除夕当天,我也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还有回乡过年的乡亲来我住的退步堂里,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除夕当晚,我们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年夜饭后,大家一起守岁、放鞭炮,纵情玩耍。从正月初一开始,我和朋友还会挨家挨户到老乡家串门拜年,家家饭桌都摆上“白族八大碗”盛情地留我们吃饭,让我倍感亲切。



这样质朴、惬意的年味儿在城市里是不太容易寻到的,这片土地不仅给我家的温暖,还总会给我灵感,让我迸发出新的创意——今年春节,一个中国版“火人节”就在凤羽诞生了。


1月23日,在千宿文旅&乡创中国的开年年会后,第一届“凤羽火人节”在凤羽白米仓文创空间举办。在诞生了“凤羽大地艺术谷”的凤羽坝子里,两个被稻草覆盖的钢筋支架,被凤羽大地艺术家周正昌塑造成了两个挽手鞠躬的稻草人。当晚,火花在稻草人身上燃起,伴随着腾空而起的五彩烟火,10多名白族女子在火堆前起舞,为自然贺岁,为来年祈福,暗合“凤凰涅槃”意象,有“浴火重生”寓意。今后“凤羽火人节”将定于每年的1月23日举办,往后每届“火人”的造型不固定,而所有燃烧过的“火人”均以钢筋雕塑形态被收藏于“凤羽大地艺术谷”的“火人园”中。


既有传统白族特色,又有文化创新,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凤羽这个“小而美、远而净、原而创、乡而洋”的乡创基地来。正如我所预想的“我们不走向世界,世界会走向我们”已成为现实。因此,我再次大胆预言:当疫情的阴霾褪去,“去凤羽过年”会是越来越多人的时髦选择,会成为极为抢手的高端定制度假产品。


(文字由本端记者刘源隆采访整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