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文旅工作者:在抗疫中传递能量、勇气,还有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06  浏览次数:143704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 近段时间,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国多地,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疫情之下,无论下沉社区,还是以艺抗疫,无论是个体,还是群像……我们都能看到,文旅人正执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

近段时间,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国多地,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疫情之下,无论下沉社区,还是以艺抗疫,无论是个体,还是群像……我们都能看到,文旅人正执着坚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防疫抗疫作出贡献。



山东莱西市吕剧团:

勇担使命 冲锋在前

▲ 莱西市文化和旅游局吕剧团团长王振刚对社区楼道进行消杀工作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党员越要冲向前。只要我们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相信一定会战胜疫情!”3月23日凌晨4点,山东省莱西市吕剧团团长王振刚已在社区连续工作18天,很久没合眼的他用沙哑的声音说,“能够尽一点绵薄之力,我感到特别自豪。”

▲ 山东莱西下沉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夜清运管控区垃圾


据了解,莱西市本轮疫情发生后,当地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人员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肩负起隔离酒店征用、隔离点服务、用餐保障、隔离人员转运、封控小区值勤等工作,下沉社区,共同抗疫。

在莱西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统一部署下,莱西市吕剧团的党员干部和演职员积极作为,勇当先锋,成立定点值守社区服务工作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莱西市吕剧团已派出3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4个社区,累计完成19轮核酸检测,检测人数超过2万。

检测道秩序维护、宣传疏导、摸排统计、搬运物资、打扫卫生……王振刚重复这些工作百余次,认真如一。吕剧团的党员左绍光24小时坚守在当地社区的执勤岗位,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日为居民进行健康码核验、信息登记、定时消毒、清运垃圾,对待繁琐繁重的工作丝毫没有懈怠。在莱西市原文化局家属楼,吕剧团的宋胜军、荆伟穿着防护服,冒雨驻守在社区执勤岗位,认真查验小区进出人员与车辆,为居民把好健康大门。

打赢疫情阻击战,需要搭建严密的防控网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除做好社区防控工作,莱西市吕剧团还以抗击疫情为背景,克服困难,着力创作,精心编排,在较短时间内推出了一系列原创作品,起到了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是谁在疫情面前主动请战,誓言书写留下红色印记;是谁在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奔赴抗击疫情前线阵地…….”

原创歌曲《白衣天使 最美的逆行者》《美丽的眼睛》献给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祝福他们平安康健,盼望他们早日凯旋;吕剧新唱《我莱西党群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大家凝神聚力、勇敢战斗的精神;原创歌曲《月湖之歌》《敬畏生命 敬畏自然》则赞美自然,倡导保护环境,祈望疫散花开。

原创歌曲《他们只是孩子》的原型,既有在社区负责核酸检测工作的护士,也有维持现场秩序的年轻党员。他们中午一般顾不上用餐,要等到全部居民做完核酸检测,下午三四点时,才找个遮风的地方简单吃上几口饭,又继续参加战斗。有的防疫人员身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天不知来回多少次,拎着大包小包,一趟趟奔波在小区的楼道间,爬上爬下,累得浑身是汗。“在与疫情斗争的战场上,一线工作者的身影显得那么伟岸挺拔,支撑他们的是人民至上的重重责任。”莱西市吕剧团的演职人员深有所感。

《白衣天使 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只是孩子》《敬畏生命 敬畏自然》的作曲王恒波是剧团一名退休职员,在这轮疫情中,他将自己定位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在积极创作的同时,他主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张贴公告、喇叭循环播放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防疫知识。“我做志愿者后,家庭里多少有些不方便之处。不过,面对疫情,要舍小家为大家。我愿意站出来,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王恒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苍松岁久色愈新”的老党员品格,带动了身边很多人为抗疫作出贡献。


 (通讯员张祺对此文亦有贡献)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

没有一片花儿会被错过

3月,收到居家开展核酸筛查的通知后,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没有选择被动等待。“我想报名当社区志愿者。”她第一时间给居委会拨去电话,表达了意愿,重点说明了自己的工作优势。

疫情之下,社区核酸检测的队伍很长,但放眼望去,层层口罩之外,樱花、玉兰花还是如约开放,传达着不容错过的春意。“生活的秩序和质量都在,疫情严峻复杂,每位市民应更理解、更配合。有太多的人,为了这份秩序和质量,在辛苦地付出。”周卫红在朋友圈写道。

顺利通过核酸筛查后,3月21日至22日,周卫红作为志愿者准时上岗,为社区居民服务。由于是临时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所以周卫红没有固定岗位,她笑称自己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到哪里。

现场工作大约半天,这期间,周卫红将工作效率“拉满”:协助居民完成健康云APP上的核酸检测注册、维持工作秩序,关心工作人员轮岗……总体来说,志愿服务工作非常琐碎,需要进行有序组织、作出大量解释,要在保证安全和效率的同时安抚居民情绪,只有热情远远不够。“这次志愿工作比较顺利,如我所期,旅游行业的经历和多年从事安全管理的经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卫红感慨,这次在基层抗疫服务的时间不算长,但自己格外珍惜,竭尽所能发挥组织、协调、沟通作用。

在周卫红参与服务的社区防疫点,她还发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隔离绳变得“专业”,不再随处找来就用,而是附有指示,随时提醒做好间隔;在志愿者的耐心疏导下,人群变得安静而有序……完成这轮服务后的周卫红,并没有改变“志愿心态”,依然留心观察每天进展,及时向居委会反馈改进意见。从通知核酸检测的方式到为上网课的学生和老人开辟绿色通道,乃至人员分流和扫码屏幕调亮,一个个细节问题往往是随发现随改,调整得非常迅速。

“防疫工作新闻发布会内容及时透明、对市民关切的问题踏实回应,而这些只有都落在基层防疫工作中,再加上大家的理解与配合,才能见效,地区安全才有保障。我们文旅人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我也倡议政府发挥文旅人的服务精神和组织能力,补充一线抗疫力量。”周卫红不仅积极投入志愿工作,还鼓励自己企业的员工加入抗疫队伍,发挥所长为民服务。这份自信和底气来自服务型行业的丰富积累,也来自落实文明旅游、增强旅游领域防控能力等方面的扎实行动。“服务大家、组织有序、灵活应变、迅速行动,正是我们文旅人的优势。在实践中,我切实体会到基层防疫的人员需求。咱们主动参与防疫,也是在锻炼应急处置能力,为后续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周卫红认为。

经过数轮疫情的考验,我国各地建立起高效的防控体系,在更加精准的措施之下,一切正逐步恢复正常。3月24日,上海部分地区解封,周卫红第一时间用短视频记录下这一刻。解封第一天,上班的交通时间缩短了将近一半,顺畅程度几乎令人忘却疫情带来的不适。在按规定完成一系列防疫检查后,周卫红提前进入熟悉的办公地点,擦拭桌面、浇花、泡茶、习字,然后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一如往常”在此刻显得分外珍贵。

“疫情让旅游暂停,但总会再出发!如果因为疫情错过了近处的花开,那就等疫情结束,约一场远行。没有一片花儿会被错过,风景永在,希望长存。”周卫红总能用这种“绝不躺平”的态度感染同行,而在新一轮旅游重启之前,她和团队早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讨论下一步要开展的业务内容。



山东威海市美术馆党支部书记于向志:

用文艺凝聚抗疫力量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战疫的号角再次吹响,文艺工作者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积极投身以艺抗疫的战斗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威海市美术馆党支部书记于向志就是其中的一员——用文艺的形式凝聚抗疫力量、传递抗疫真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文艺力量、展现文艺担当,于向志的作品鼓舞了很多人。

疫情发生初期,于向志就利用在威海市美术家协会兼任副主席的优势,号召威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他组建的威海美术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创作抗疫主题绘画,勾画感人瞬间,赞美逆行勇士,讴歌先进典型,讲好抗疫故事。“我们要担当起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温润心灵的作用,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于向志这样激励大家。

于向志将各类绘画培训课程视频50余个、原创美术作品300余件分别发布于学习强国平台以及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文联的官方平台,并在个人的抖音号、微信视频号上制作并发布“战疫有我,志愿同行”主题视频10个,播放量近50万。

本轮疫情中,于向志将自己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创作的7幅油画作品全部捐赠给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威海市博物馆等机构,以生动记录威海各战线积极抗疫的感人画卷,宣传和致敬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于向志还积极发动身边的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抗疫文艺创作活动,集结艺术力量为抗击疫情提振士气。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倡议威海市美术馆的艺术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各展专业所长,积极创作各类反映疫情防控中先进事迹、感人瞬间、英雄壮举等的文艺作品,齐心聚力打好这场疫情遭遇战。

在于向志的带动下,威海市众多艺术工作者主动从抗疫一线取材,精心构思,创新表达,深情讴歌党的领导,致敬白衣天使,为疫情防控贡献艺术的力量。他们以优秀的主题创作弘扬抗疫精神,深情演绎了疫情下的威海儿女毅然无畏守护人民安康的感人事迹;他们用绘画作品表达艺术家的赤诚与真情,力图传递更多力量与温暖,带给人们勇气和希望,凝聚抗疫的精气神,鼓舞决战士气。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于向志不仅在专业领域身体力行,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还号召所在单位全体党员参与到所在社区、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物资的统计、分配等。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各个角落,携手同心筑牢防控堡垒,为疫情防控贡献志愿力量。

“这场抗疫行动,让我真切体会到威海是一座英雄城市。可以说,每一个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市民都是英雄。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深知绘画作品传递的不仅仅是美,还有一种能量和勇气,所以我们都必须行动起来。”于向志说。

天总会黑,天总会亮起来。而繁星满空是留给守夜人的。在以艺抗疫的过程中,像于向志这样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很多。文艺战线联动,诸多行动汇聚,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吹响不畏艰难的号角,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以文艺力量坚定抗疫信念的生动写照。



河北省非遗渤海渔村

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韩宝菊:

剪刀为器意为魂

《中国加油》《战疫》《剪断长发走向抗疫一线》《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疫情防控中的感人瞬间,被定格在一幅幅剪纸中,表达着对一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敬意。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渔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韩宝菊与儿孙,三代齐上阵完成的这组作品,满含真情,充满力量。

一把剪刀,对于64岁的韩宝菊而言就是冲锋的武器。遇到疫情之类的重大事件,韩宝菊总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剪纸传达心意,或敬佩,或感动,或震撼。几十年来,她的作品以丰沛的情感和鲜明的主题打动了无数人。

今年3月,河北沧州黄骅市出现疫情。一夜之间,城市按下暂停键,学生停课,店铺停业,全民排队做核酸,居家隔离……韩宝菊马上决定暂缓“大运河”系列的主题创作,将重心转移到抗疫上。

“我身边就有不少亲友是医生,其中不乏年过花甲的老专家。同龄人也在前线抗疫,这让我特别有感触。所以我想留下他们的身影,让更多人看到这份努力,看到他们的奋斗,让更多人树立强烈的战疫信心,大家一起加油。”很快,一幅名为《中国加油》的作品从韩宝菊手下诞生。这一作品以沧州铁狮为主体造型,前方的阳光如同党的领导指引方向,刻有“中国加油”的风帆高高扬起,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坐镇船头,将病毒紧紧压在风浪船体之下,传递万众一心、坚定抗疫的信念。沧州铁狮既是沧州文化的重要符号,也蕴含赈灾降福之意。韩宝菊希望以此作品致敬英雄,为抗疫尽一份心。

“儿子和孙辈也拿出了自己的作品,我们仿佛心有灵犀,聚焦点特别一致。”韩宝菊自豪地展示了儿子创作的《战疫》,但见黑白主调的剪纸立体生动地刻画出人民警察的风姿,表达了疫情就是警情的寓意。虽然刚学剪纸没多久,孙女白雨佳、白雨晨,外孙刘承洋也积极加入进来。经过近半个月的精心创作,祖孙三代拿出了《剪断长发走向抗疫前线》《钟南山院士》等多幅充满正能量的剪纸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激励人心的形象。

接受记者采访时,韩宝菊正在创作新的作品,原型是河北黄骅市医院首批请缨冲到沧州疫情前线的医生。

像韩宝菊这样发挥所长、坚持抗疫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很多。据了解,本轮疫情发生后,沧州市群艺馆及各县(市、区)文化馆在发动人员下沉一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创作、征集了大量群众文艺作品,并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发布,为全民抗击疫情、有序生产生活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截至目前,沧州市群文系统专职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共创作、征集各类文艺作品96件,其中音乐作品31件、曲艺作品8件、戏曲作品2件、书法作品2件、美术作品4件、篆刻作品3件、摄影作品38件、非遗作品8件。此外,沧州市文化单位还录制了“宅”家学跳舞之《古典舞基础教学》《三月桃花开》等网上云课堂46期;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推送歌曲《与爱同行》、快板《齐心抗疫沧州人》、沧县木板大鼓《抗击疫情志更坚》等抗疫作品62期,总点击量近20万次。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竣:

防疫与业务并举 工作更有思路

▲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竣在昆明机场航站楼疫情前置指挥平台值守


当前,云南地区疫情趋于稳定,在防控前线轮班的间隙,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竣回到单位,一天开了十几个工作会议,集中处理近段时间的工作,并研讨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从去年12月至今,业务和防疫两头兼顾,是这位文化工作者早已习惯的节奏。

在疫情防控前线,杨竣的身份是云南省昆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集中观察场所建设管理工作组的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进入昆明的涉疫人员的集中管理、调配,以及境外人员的隔离、安置等工作。按照国家联防联控指挥部工作要求,他所在的工作组对入境人员落实“14+7”隔离政策,通过机场的前置指挥部,做好入境入昆人员的转运和安置。依托属地文旅部门,杨竣参与检查隔离安置场所,明确宾馆酒店服务标准,确保闭环管理,维持隔离秩序。海外疫情加重或是本地疫情加重时,他和同伴常常昼夜不眠,细细筛查每条信息,轮番值守,死死守住机场入境这道防线。

事实上,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杨竣就接到通知,要驻守防控一线,指挥人员调配。那时,全国各地各级的疫情防控政策都在紧急制定中,常常是一天一个变化,杨竣参与应急处置,也只能摸索着找方法。本地居民对疫情的恐惧、对防疫的陌生、对生活境况突然改变的不适,产生了大量的突发情况,有时是对省外人员的排斥,有时是瞬间的情绪崩溃。这些情况,杨竣和组员都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他们敢于担当,扎在最前线,耐心地向游客和居民解释现状,直到人心稳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如今,面对新一轮疫情,杨竣再次出现在防控现场,和来自各个系统的工作者一起组成专班。“这其中不乏并肩战斗过多次的队友。”杨竣说,“大家的普遍感受是,没有两年前那么累了。因为现在从国家到省、市、县、乡的防疫政策已经非常完备,我们工作起来有思路、有依据、有资源,各个系统配合非常紧密,流程十分成熟,任务分工一下来,人员各司其职,很快就能落实好。另外,市民的心理素质和防疫意识也有很大提升,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据了解,昆明已出台“6个1”标准,要求酒店专班人员、工作人员每完成14天的值守,必须自我隔离14天;每位工作人员每次上岗前,必须完成1次培训;培训工作实行点长负责制;各区文旅工作组负责人是总点长,每个留观酒店设立1名分点长。在有力的防控指挥下,防疫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疫情防控再不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

在疫情防控之外,杨竣最鲜明的身份还是文旅工作者。由于亲历一线防控指挥过程,杨竣得以接触更多社会群体,从而也进一步了解到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从不同视角重新认识文化行业的发展。杨竣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他与博物馆同仁展开深度讨论,大胆革新,于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让历史“活”起来、“年轻”起来,令人们欣赏得来、带得回家。通过授权开发,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先后与北京故宫文创团队、国家博物馆文创团队、广州美院等合作,推出180余种文创产品。

参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杨竣还观察到众多文旅企业因疫情而遭遇的生存困境,怎样让文化企业快速回血,也成了他十分关切的事情。在最近一次业务座谈会上,杨竣提出“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规划,包括未成年教育特色服务、流动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漫“话”讲武》系列手绘本和卡通人物形象开发、金牌讲解员系列活动、定制化“沉浸式”情景党课等内容,每一项都贴近现实,具备可行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