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今年3月开始开展的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受关注。其中包括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打击网络谣言,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等10项专项行动。这项集中整治各类网络乱象的行动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护民众网络精神家园的有效手段。行动聚焦民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回应网民关切,对症下药,更加突出效果导向。
如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为了网络的健康发展,就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互联网文化的基础,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精髓和当代的精神底蕴。各相关单位要做大做强网上主流思想舆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民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和道德观念,营造更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空间,同时注意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互联网更好地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是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苦恼,海量信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一些谣言就借助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尤其是一些发布涉疫情谣言、标题党、蹭流量的账号,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博得眼球和点击率,对个人生活乃至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危害。网络谣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生科普等领域,一旦形成影响力,要想破解谣言、消除影响就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
网络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优质内容、更多权威信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这就要发挥指尖的力量,推进网络的正能量建设。如今网络生态日益向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但一些顽疾仍然存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情况也在不断浮现,因此要持续做好网络清理工作。这次的专项行动,将清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妨碍青少年上网学习的不良信息,整治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并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
日益发展的科技让信息传播的内容日益丰富、方式日益多样,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明辨是非、真假,人们的点击、点赞、转发都是考验。建好网络精神家园需要人们自觉抵制低俗内容,消灭虚假、诈骗、谩骂、网络暴力等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网络传播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进一步夯实网络传播秩序管理基础、丰富互联网新闻信息供给,2021年10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发布了最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名单涵盖中央新闻网站、中央新闻单位、行业媒体、地方新闻网站、地方新闻单位和政务发布平台等共1358家稿源单位。通过新增一批、核校一批、剔除一批,为民众获取权威新闻资讯提供了有力保障。
网络净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相关部门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也需要民众行动起来,让违规、违法行为躲无可躲、藏无可藏。这就需要倡导人们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知识,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低俗之风;提高判断和分析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传播规范,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内容为王,适应当代审美,完善网络监督机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