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和县贾李村“村晚”现场 高士彬 摄
虎年春节前夕,安徽省太和县桑营镇的贾李村热闹了,大红灯笼挂起来,载歌载舞乐起来。民俗展演走旱船、花挑表演,让人们找回了家乡的记忆;摄影家用镜头记录下新农村和谐美满的场景;地方特产红薯、粉丝、粉皮一秤秤地过着,吆喝声、交易声中洋溢着欢声笑语,让人们感受到乡村年味和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四乡八里的乡亲赶来,在“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乡村“村晚”活动中迎接新春。
乡村大舞台上,文艺演出多以本地原创、特色文艺节目为主,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精彩不断。传统曲艺琴书《全会宣讲记心上》、舞蹈《开门红》、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12个精彩节目轮番登场,赢得现场观众热烈鼓掌,乡亲们连连称赞,不时地用手机拍照、录视频发朋友圈,与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分享欢乐。
舞台上活跃的“演员”以当地村民为主,贾李村村民王晓静是村里的文艺骨干,自去年被评选为安徽省村级文化带头人以来,每天都帮大家排练。演出当天,她和队员带来了舞蹈《开门红》,跳出了精气神、舞出了自信。“以前大家想娱乐,没场地也没人组织指导。现在好了,我们村里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可以读书看报唱歌跳舞,还经常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每逢节假日,村里就会组织一些活动,大伙儿都很喜欢,丰富的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精神上的愉悦,还有加速乡村振兴的精气神。”王晓静自豪地说。
丰含林也是地道的农民,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繁荣,他拿起闲置多年的乐器,经常编排一些三句半、快板、表演唱等寓教于乐的段子。这些段子在乡村火了起来,大人小孩都能唱上几句。尤其是琴书表演《全会宣讲记心上》,把党的政策用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浸润心灵,村民觉得很亲切。有了文化力量的推动,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有劲。
村民丰少华过去闲暇时除了看电视就是玩手机,这次看了“村晚”感慨地说:“虽然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演的,但很耐看、有味道,还有教育意义,我家孩子看了节目,小手都拍红了。我寻思着,明年‘村晚’我也要出节目。”
外地工作返乡的李先生表示,以前过春节就是吃吃喝喝打打牌,时间一长没什么意思。“村晚”让他感到“满满家乡情”。“节目充满正能量又接地气,还看到了小时候的小车子旱船表演,令人怀念,充满年味。”李先生说。
文艺演出中穿插的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关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及春节习俗的问答一拨又一拨,舞台上下问答呼应,十分热闹。村民李国旗平时比较关注时政,这次有了用武之地,踊跃回答问题,还领到了奖品,他高兴地说:“‘村晚’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还有有奖问答,拿到奖品很激动,来年会更加努力学习。”
台下,书法家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并免费赠送,500多副春联内容丰富多彩,有歌颂党的,也有歌颂美好生活的,还有迎新年贺喜的……这些内容深受村民喜爱。一些书法家还应群众自己提供的文字,专门送上“定制版”春联。
“过年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而写春联送春联已经是书法家的传统。近年来每年除夕前图书馆都会组织书法家为广大村民免费写春联,送去新春祝福。”前来送文化的太和县图书馆馆长朱丽萍说。
拿到春联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村民贾国安对书房艺术颇有兴趣,以前却没有机会学习,这次“村晚”活动让他近距离观摩书法家的现场书写,并得到自己心仪的春联,他高兴地说:“感谢文化惠民活动,让我们百姓家大门上免费贴上大书法家写的春联。”
现场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村晚”活动营造出浓浓的文化喜乐氛围,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了文明新风,融合了浓浓的地方特色文化和时代新风尚,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引领农村新面貌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