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图片来源于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在今年除夕的央视春晚上,表演艺术家张国立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一道,在全国亿万观众的瞩目下,为出土于三星堆三号坑的大型青铜面具揭开神秘面纱。
从2018年央视春晚上的《丝路山水地图》,到2021年央视春晚上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再到今年央视春晚上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珍贵文物现身已成为近年来央视春晚的最大亮点,并持续吸引观众关注文博考古的发展。
国之重器打造视觉盛宴
▲ 创意舞蹈《金面》
与以往文物展示的形式不同,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由四川德阳市委宣传部选送的创意舞蹈《金面》与文物一同亮相,人们在领略文物风采的同时,更能沉浸式地感受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
一位白裙女孩走入时空秘境,吸引她的是眼前一个巨大的青铜立人像。她感觉一切似曾相识,于是伸手抚摸,伴随着女孩的触碰,她打开了时空的大门,进入古蜀文明的世界……《金面》由导演俞白眉策划指导、舞蹈家杨丽萍编舞,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段,通过“CG设计制作+光学动作捕捉技术”,为观众展示了一场浪漫、神秘、唯美的视觉盛宴。
“这个节目很有科技含量,通过“文化+科技”的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与我们‘传统修复技艺结合最新文保科技’的文物修复理念也是很契合的。”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表示,《金面》从三星堆文明中汲取灵感、提取元素,以双人舞蹈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诗意的浪漫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青铜面具在央视春晚的亮相与《金面》的唯美展示进一步让三星堆热度高涨,春节假期期间,三星堆博物馆人流如织。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在结束此次在央视春晚的演出任务后,将返回四川广汉,未来,观众有望继续在三星堆博物馆领略它的风采。
青绿山水展现中国气象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创新展现文博之美的不只是三星堆,被誉为现象级“出圈”的节目还有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它成为整台晚会的爆点。被观众赞为“绝美”“美哭了”的“青绿”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引发了网络刷屏和转发热潮。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定妆照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来源于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7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到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由于时间限制,2022年央视春晚呈现的是《只此青绿》的一个群舞片段,表达的是画中群山层峦叠嶂的意境。《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被抽离出来,抽象成舞台上的女性人物形象。当舞者呈现不同的造型和体态变化时,山峦的层峦叠嶂尽显无余。
舞蹈的细节也高度还原了这种象征意义。舞者高耸的头饰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可以想象成山间瀑布。可以说,《只此青绿》为观众呈现了“每一帧都是画”的视听盛宴。
“《只此青绿》从经典中获取灵感,在舞台呈现上,既保留了青翠色调的质感,又融入了现代声、光、电创造的新影像的动感与活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撰文指出,作品除了对青绿色调的大胆使用,更寄托和表达了中华民族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怀与境界,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青绿山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表象的色彩之美,更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独特、深刻和不懈追求。
此外,央视春晚中的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与《只此青绿》的表达如出一辙,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蓝本,让观众仿佛置身大好河山,感受渔父、樵夫和行者的悠然自得,古朴雅趣惹人沉醉。胡智锋表示:“《忆江南》围绕‘科技+文化+艺术+思想’的创新思路,生动描绘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创新表现掀起“国潮热”
除了央视春晚,各地方卫视春晚也在文博领域大展拳脚。
▲ 2022丝路春晚
2月1日,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将国潮文化与世界艺术进行深度融合,其中甘肃省歌舞剧院表演的《飞天伎乐》改编自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的《丝路花雨》,作品取材于敦煌壁画;《五星出东方》片段《远古的呼唤》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题材,通过器乐、歌舞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唯美动人的场景,再现汉代中原与西域的独特风情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主题。
▲ 2022广西卫视春晚新年点灯仪式
广西卫视2022年春晚开场展现了一场溯古通今的新年点灯仪式,仪式中被点亮的东汉羽人铜灯、西汉羽纹铜凤灯和西汉扶桑树形铜灯均为广西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乐曲伴奏中使用的一整套大型青铜乐器羊角钮钟为广西音乐博物馆中的一套现代复制品。曾几何时,这钟鼓齐鸣的盛况,正是西南民族庆典上最隆重的礼仪。
▲ 2022河南春晚舞蹈《国色天香》
继《唐宫夜宴》的精彩亮相,河南卫视今年仍然大打中原文化牌。舞蹈《国色天香》再次让观众梦回大唐盛世;舞蹈节目《丰年》则拆解了甲骨文中的“年”字,通过舞蹈演员的演绎,用祈福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表示:“新的艺术演绎形式打破了以往文物‘高冷’的形象,赋予文物与人亲近的温度。有了时尚魅力,公众对文物的关注度自然会提升。”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希望今后有更多文物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多层次、多形态、多渠道地讲好文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