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进校园
广东省梅州市有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岭南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和客家文化向外传播的核心区域。2010年5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简称“实验区”),成为广东第一个、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的保护范围包括梅州市8个县(市、区),保护对象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这一独特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善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研究员介绍,梅州客家文化在全面秉承优秀传统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身的人文特质,主要体现在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祖先崇拜及开拓创新等。
▲ 举办广东汉乐青少年暑期培训班
非遗保护结硕果
在实验区,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火龙舞、席狮舞、广东汉剧、五华提线木偶、竹板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客家古村落、围龙屋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相依相存,呈现出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2017年5月,梅州市正式启动实施原文化部专家论证通过的《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17—2030)》(简称《规划》)。几年来,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各有关部门、高校、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展客家文化生态理论研究、挖掘整理非遗资源、培养非遗传承创新人才、建设客家文化活动阵地及开展非遗进校园等工作,不断推动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制定《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对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4000多座客家围龙屋实施整体性保护。
实验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要求,梅州于2017年至2020年已建成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传习中心、4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推进4个县(市、区)30个镇重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下一步,梅州将制定出台办法,以项目、传承人、作坊三位一体的模式,建设一批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引导文化创意企业积极挖掘非遗资源,研发一系列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除此之外,梅州市还将从政策、人才、经费、平台、数据5个方面着手,规划建设集实物展示、活态展演、传承传习于一体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立客家文化数据库,力争到2030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得到全面有效保护,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实验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整体保护目标。
文艺创作攀新高
近年来,梅州市高度重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把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作为加快“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推动梅州地方戏曲传承和广东汉剧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文艺精品工程”调度制度。
“目前,梅州已经完成了12个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组建了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等7个公益事业单位,先后成立9家国有或民营文艺企业,通过改革实现并轨运行,激发内部创作活力。”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梅州先后推出了《等郎妹》《桃花雨》《白鹭村》等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其中,《等郎妹》获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和优秀编剧奖、《桃花雨》获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白鹭村》入选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阴阳河》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展演剧目奖等,一系列精品力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梅州故事得到进一步推广。
与此同时,梅州以节会活动、品牌艺术活动扩大梅州文化影响力,展示新时代梅州形象。中国农民丰收节、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第一届广东民宿大会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钦文介绍:“2022年,梅州市将举办中国(梅州)客家非遗大会,全面展示非遗保护成果,集中展示梅州形象,进一步推进实验区建设。”
核心项目促发展
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合力作用下,梅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着力实现客家文化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梅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近年来,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梅州市抢抓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机遇,以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主动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推进120多个计划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翼天文旅等企业陆续进军梅州。”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州以投资50亿元的“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为引领,推进丰顺韩山、五华球王故里等一批带动力强的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客都人家’一期2020年12月25日开业,截至目前,日均接待游客2.0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数亿元,成为梅州甚至广东新晋‘网红打卡地’。”该负责人说。
此外,梅州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找准文化和旅游结合点,打造一批文化创意、文化活动、演艺精品以及非遗进景区产品,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比如,‘客都人家’景区以客家文化为根,以客乡老街与体验剧《原乡》为双引擎,打造千年客家一部剧、客家美食一条街、客家非遗一座城、客家文化一个馆,构建出全球1.2亿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