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游客在沂蒙老区体验传统手工艺产品 苏锐 摄
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给山东沂蒙老区乡村带来崭新气象。过去几年,沂蒙老区临沂市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同时,重点扶持发展贫困县区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呈春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非遗资源,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沂蒙老区正在转化非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头脑风暴”助力创意设计
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是国内知名的中国结生产基地。2022年1月2日中午,正值元旦假期,江苏南京商人陈宏祥自驾到镇上,顾不上吃饭就直奔某生产车间。“年底了,市场大家都了解,你可不能掉链子。”陈宏祥一边参观,一边叮嘱车间负责人。他说,自己在南京负责多家商场和超市的中国结供货,2022年春节销量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必须提前备货。
郯城县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红花镇的中国结有10多个门类600多个品种,专业编织中国结的村有40个,从业人员达2万多,辐射带动周边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达12亿元,产业份额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为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临沂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十个双百”评选活动,从“乡风民俗”“历史遗存”等10个方面评选1000个具有临沂印记的文化元素,并编印成册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对入选的“十个双百”名录项目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丰富了乡村文化和旅游业态,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还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选送300余名非遗传承人到高校学习深造;坚持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加快文创产品的研发,连续举办多届文创大赛,以非遗项目为创意来源,充分结合制作工艺、流行趋势等,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的创意产品。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明确,“十四五”时期,将探索“互联网+传统工艺”发展模式,发掘运用传统工艺的独特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改善功能,丰富产品题材和品种,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和旅游服务。
融合发展成传承“最佳路径”
来自临沂市沂水县的郝翠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工作日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还到邻村的手绣加工点上班。工资计件发放,平均每个月有3500元收入。“我很知足,这活不累,工作环境也干净,挺好。”郝翠娜说,如今,和她一样在手绣加工点上班的有十几个姐妹,大多是周边的村民。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鼓励高校、企业和机构在非遗资源富集地区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搭建创意设计、工艺提升和推广销售平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这几年,临沂市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以非遗手工艺加工为依托,开展技术传授和技艺培训,带动乡村开拓创业就业的新路子;在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聘请26名手工技艺精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手工艺人为工艺导师,并将其所在的企业、制作室作为示范场所,命名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统一挂牌,鼓励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师带徒传艺,每成功培训一名学员给予500元补助;举办传承人业务培训班,使其增长学识、拓宽眼界、提高技艺。临沂职业学院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建设了剪纸、木旋玩具、面塑等11个非遗大师工作室。
据了解,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非遗与“好看的、好听的、好学的、好吃的、好玩的、好买的”结合,不断拓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及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的文化内涵;遴选培育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以非遗项目为核心,以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为依托,重点打造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图 | 临沂市沂南县以沉浸式小院演出的形式推广传统技艺 苏锐 摄
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举措落地
当下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与时代接轨的营销渠道。
过去几年,临沂市以活态保护为核心,挖掘非遗资源,让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社区成为非遗传习和展示的空间,完整保护非遗生存土壤和条件;推动“非遗+电商”平台建设,扩大本地特色民俗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文化产品与商家零距离,带动和辐射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培育有一定规模、质量过硬、产品畅销的龙头非遗电商品牌。临沭县有电子商务应用企业逾2000家,电商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涌现出了“金柳”“宜然家居”“欧拉”等一批优秀的柳编电商品牌。沂水县将沂水丰糕、沂蒙小棉袄、桑皮纸等非遗项目通过非遗衍生品电商平台将非遗产品推向市场。郯城县庙山镇乐泉村有乐器制作专业户6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累计注册“乐泉”“鲁杰”等商标21个,二胡产销量占全国的50%以上。
“今后临沂市保护非遗的工作重点是强化人才支撑。”钟呈春说,未来临沂市将推动各级设立非遗保护专门机构,配备与保护工作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训、进修、上挂、下派等方式,提升各级非遗保护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管理经验和工作能力;建立非遗保护专家库,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决策咨询服务。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还明确,将推动各级政府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向重点项目、濒危项目、深度贫困地区以及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的项目倾斜;争取和落实项目资金、土地划拨、设施建设、财税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为非遗保护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