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昔日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中,贵州涌现出很多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他们心怀理想,奋力拼搏,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文化和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留下了许多温暖的记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化屋村:
用实际行动守住苗乡文化
▲ 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位于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大山深处的化屋村曾因群山阻隔、险流环绕而陷入深度贫困,每代人都有翻山越岭背水吃的经历。旅游公路修通后,游客渐多,村里人开始吃上了“旅游饭”。如今,化屋村已成为乌江源百里画廊的亮丽风景线,还获得了“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考察调研,他希望乡亲们“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说:“化屋村是一个苗族村寨,从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后来修了公路,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慢慢让乡亲们享受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实惠,提升了文化自信。”
▲ 化屋村响起苗族同胞清澈动听、充满幸福的歌声
▲ 化屋村苗族儿女吹奏芦笙,盛装亮相。
化屋苗家儿女自古能歌善舞。2008年,化屋村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化屋村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编排大型苗族实景歌舞《苗韵化屋》,为游客送上一场场民族文化盛宴。
让张玉芝印象深刻的是,在排练《苗韵化屋》的过程中,化屋村芦笙传承人杨长坤身患癌症,但仍然积极参加排练,在他的感召下,很多年轻人积极投入排练中,最终使《苗韵化屋》演出大获成功。张玉芝说:“我们让他多休息,但杨长坤每次都积极站出来带头,为了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呕心沥血,让大家非常感动。”
正是在像杨长坤这样优秀的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很多年轻人被激发出文化自信。“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元素不但不能丢,还要做实做大做强,不断传承下去。”张玉芝说。
民族文化为化屋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化屋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来发展乡村旅游,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完成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张玉芝说,“化屋村的特色民宿带有苗家文化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化屋村的苗族歌舞队白天为游客提供5场展演,晚上还有篝火晚会,可以让游客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乡村旅游的定位,更好地挖掘利用旅游资源,在增加旅游项目和设施的同时,把化屋村的生态和绿水青山保护好,把苗族文化发展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乡亲们,在乡村振兴中用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的关怀。”张玉芝说。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
唐欣:
义不容辞奔赴扶贫“战场”
▲ 唐欣(右二)为96岁的老党员张禄英老人送去“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唐欣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长兄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应征入伍的热血青年,受此影响,唐欣于1987年高中毕业时毅然投笔从戎,从军26年。
从部队转业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后,唐欣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血性。2014年3月,当他听说要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消息后,第一个主动请缨,担任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他认为,自己缺乏基层农村的工作经验,需要磨练。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几十年的军旅生活磨练了我始终保持冲锋的状态、勇往直前的个性。”唐欣说,“虽然现在脱下了军装,但只要组织需要,我会义不容辞地奔赴新的战场。”
在黄岗村的一年时间里,唐欣走家串户,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并结合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助力男声侗族大歌原生地的发展。
“第一书记就是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由于我曾长期在部队工作,与父母、与妻儿分居两地,对家人有愧疚。”唐欣说,“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带着这份愧疚之心,始终把驻地群众当亲人,只有这样我才对得起驻村书记这四个字。”
2016年9月,唐欣再踏战贫征程,参加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市水城县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脱贫攻坚。一位曾参加黄岗村帮扶工作的战友听说他去了营盘乡,感慨地说:“你冲锋好像还没冲够,如今还在为扶贫冲在前。”
唐欣和同事在营盘乡一起并肩战斗,历时4年8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在驻村任务结束交接工作之际,看着这个极贫乡镇770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产业开始兴旺,唐欣再也忍耐不住激动的泪水,他说:“作为营盘乡脱贫攻坚战役的亲历者、见证者,我看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营盘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21年2月,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委员会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4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一级调研员唐欣被表彰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12月,他又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1年5月,唐欣第三次请战,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直接来到铜仁市德江县驻村,开始了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的新征程。曾参加帮扶工作的战友得知后感叹:“没想到第三次你又冲出去了。”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
卢钰炫:
让“贵州导游”熠熠生辉
▲ 卢钰炫(左一)在三都水族非遗传承博物馆做马尾绣、学习写水书
卢钰炫从小在厂矿中长大,是一个工人子弟。50多年前,十万建设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贵州,投入三线建设大会战。卢钰炫的爷爷、奶奶带着子女也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如今到卢钰炫已经是第三代了。
卢钰炫从小就怀揣着建设贵州、宣传贵州的理想,考大学时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旅游专业,她说:“这是出于对家乡的一种深厚情感。当年,祖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建设贵州,而我换了一种方式为贵州做贡献。”
卢钰炫做事充满热情,总能感染并带动身边的人。她大学时就经常做志愿者,工作后更是发起了贵州旅游水滴微公益活动,2015年至2019年,她连续5年参加织金川硐小学爱心助学、爱心支教、爱心扶贫活动,并带队组织了95名导游员到川硐小学爱心支教。卢钰炫说:“最初是打算架起一座爱心桥梁,后来我们自己成了这座桥。”
至今,卢钰炫还记得,有一次公益晚会邀请了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参加,走的时候,孩子们送给他们很多小卡纸,上面写着:“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旅行家”“我想做一个导游,我要宣传自己的家乡”……这些都让卢钰炫很感动。
卢钰炫非常热爱本职工作,她曾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旅游行业干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多听过她讲解的游客,都会感受到她身上强烈的家乡情结、价值观和正能量。
带团时,经常有游客问她:“小卢,你这么优秀,怎么不去从事其他行业?”每当这个时候,卢钰炫会回答:“如果我告诉你们,我的梦想是永远宣传我的家乡贵州,你们相信吗?我的梦想是请你们把贵州的名片一张张发出去,告诉身边的人,你们在贵州遇到了一个小卢,她给你们展现了贵州的多彩与美丽……”
这几年来,卢钰炫在贵州省生态文明会议、旅发大会等重要会议接待工作中屡获好评。2020年,卢钰炫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国家金牌导游”称号;最近,担任贵州魔法棒网络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的卢钰炫又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如今,卢钰炫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培养导游人才上。她在贵阳学院、贵州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担任兼职任课讲师,其开设的“导游职业规划”“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导游”等课程广受好评。
“让大家记住一个小卢很简单,我更希望有一天,当游客听到贵州导游这四个字,眼前立刻会浮现出积极、阳光、正能量的形象。”卢钰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