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有108处提到文化、6处提到文物、1处提到博物馆、6处提到文化遗产、2处提到考古内容,还有革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内容。相较以往的五年规划,文物工作相关内容篇幅明显增加、权重更为凸显,文物科技创新、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首次被写入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系统部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大工程项目。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此前文物事业五年发展规划都是以部门规划的形式出现的,而此次“十四五”文物领域规划第一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结合已发布的各地文物事业“十四五”规划,文物的科技创新与价值转化屡被提起,成为最大亮点。
01
敦煌莫高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非常脆弱,容易产生多种病害,并缓慢老化。敦煌研究院创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另一种方式将石窟保存起来。据了解,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敦煌研究院完成了敦煌石窟206个洞窟的数据采集和100多个洞窟的图像处理、140个洞窟的三维扫描和虚拟漫游节目制作。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先后面向全球上线,实现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陈港泉表示:“在3D虚拟环境中观赏敦煌壁画和彩塑,因为可以在大屏幕上观看高分辨率图像,其观看效果反而好于观看洞窟本身。”
02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印记,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推进“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文物工作的活力在于融入大局、回归社会、服务人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说,“要加强文物合理利用,促进文物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介绍,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是改革创新促进“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抓手。在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保护第一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统筹“始终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和“让文物活起来”的保护利用目标。2020年9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今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2019年—2035年)》,为整体保护利用好三山五园这张“金名片”作出了总设计。文创是文物价值转化的一大途径。今年以来,颐和园积极与优质品牌对接,在餐饮、文教、茶具、服装服饰、电子3C、生活日用6个品类共开发出40余款联名文创产品;圆明园重点围绕“百年梦圆马首铜像回归”主题展及圆明园特色IP元素设计生产20余款文创产品。此外,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明年,海淀区还将开展全域文化遗产调查。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北京将依托三山五园地区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地区和国际交往活动重要承载地,在京西南打造凸显北京文明之源、历史之根的文化旅游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文化和自然遗产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总结道,“文物增强文化自信、文物点亮人文城市、文物提振乡村振兴、文物助力脱贫攻坚……可以说,文物赋彩小康社会不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
释放本地资源优势
擦亮地域特色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2021年,我们迎来崭新的“十四五”时期,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自去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集中力量研究编写文物事业“十四五”规划,从已发布的规划来看,亮点纷呈,各地聚焦自身特色文博资源,未来5年将着力打造展现区域文化的文物保护与利用体系,并打造重点工程。
01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和长征出发地,革命文物资源丰富,革命文物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江西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21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47270件,其中珍贵文物11737件。《江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工程、长征出发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程、建党百年革命文物展示工程、红色基因研究传承工程;预期推出红色主题社会教育示范项目50个。12月,江西又审议通过《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该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国不少革命文物的遗址位于景区内,与营利性的项目一道成为景区有偿经营的组成部分,导致革命文物遗址的核心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特别是不能有效发挥其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志武表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问题值得注意,因此,他建议国家出台旅游景区内实行免费开放的革命遗址名录,并适时为革命文物免费开放提供法治保障。湖北和陕西同样也是革命文物大省。在《湖北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部署了鄂豫皖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工程、革命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荆楚革命文物精品展示工程、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五大举措。《陕西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明确,到2025年延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将全面建成并形成先进经验,推进陕西省内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探索创新,力争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02
在长江沿线,各省区市已纷纷采取行动,依托长江干支流水系沿线重要城市,建设长江文化地标性展示平台,构建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统筹协调的长江文化传承示范带,全景展示长江文化,加速释放长江文化魅力。《湖北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保护长江文物,传承长江文化、建设文化长江,做好与长江沿线省区市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长江文化建设大格局。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近年来,湖北紧紧围绕“楚文化”“三国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深入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工程、荆楚民间工艺振兴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强长江主轴文化建设,全方位展示和弘扬荆楚文化。“从武汉盘龙城、荆州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八七会址历史文化街区、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从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到湖北省以及各地市州的群艺馆……它们让厚重的荆楚文化变得可感知、可触碰,让新时代的荆楚文化熠熠生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所所长、副研究员陈绍辉说。长江与大运河一横一纵交汇于江苏,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以及海洋文化为江苏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共同造就了江苏的繁华。《江苏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文物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走在前列,推出一批大运河、长江、海上丝绸之路等专题文化遗产旅游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文物和旅游高水平融合发展“江苏样板”。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拾峰表示,江苏将重点围绕大运河和长江文物保护,做好江苏特色地域文化考古研究。
03
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有条件地区打造“博物馆之城”、建设“博物馆小镇”。目前,江苏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位列全国第一,备案博物馆314家,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70家,登录可移动文物28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7万余件,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江苏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江苏提出要推动博物馆高品质发展走在前列,争取创建4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3家至5家国家卓越博物馆,推动南京博物院故宫馆等重点场馆建设,支持南京、苏州、无锡等打造“博物馆之城”。一直以来,南京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这使得博物馆成为不少游客品读南京的重要窗口。南京人也爱博物馆,无论平日或假期,总能看到在博物馆逛展、参加活动的市民。目前,南京市共有登记备案博物馆60座,其中,国有博物馆40座、非国有博物馆20座,全市共有一级博物馆5座、二级博物馆4座、三级博物馆6座,在2020年公布的全国第四批等级博物馆名录中,南京共有8座博物馆榜上有名,国家等级博物馆总数和占比均为江苏省第一。建设“博物馆之城”也同样纳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0年,北京新增14家博物馆,其中5家为国有博物馆,9家为民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已经成为近年北京新建博物馆中的一支主力。12月1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等六部门专门印发《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提出各区应明确“十四五”期间博物馆发展目标,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