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在“浙”里遇见美好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5  浏览次数:154807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徐继宏在浙江,有一群人,始终活跃在基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舞台上,他们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辛苦耕耘,默默付出,积极奉献,让艺术之花绽放在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徐继宏

在浙江,有一群人,始终活跃在基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舞台上,他们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辛苦耕耘,默默付出,积极奉献,让艺术之花绽放在基层的各个角落,让文明之光照耀于生活的每个空间,让文化生活丰盈于精神追求的各个细节。他们是活跃于基层一线的文艺轻骑兵、是奋斗在基层岗位的文化使者、是工作在教书育人岗位的辛勤园丁……在“浙”里,因为有了他们,人民群众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彰显,获得感、幸福度、满意率显著提升。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

婺剧花开,内外飘香春意浓


▲ 婺剧《宫锦袍》剧照  张辉 摄


婺剧,是浙江省第二大地方戏曲剧种。近年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坚持出人、出戏、出效益,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的百花园中脱颖而出。2016年以来,浙江婺剧团20次登上央视春晚、新年戏曲晚会等文艺演出的舞台,到访过49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展示中华传统艺术魅力。院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级称号。

以精品创作提升艺术品质。以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为核心,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先后打造了《宫锦袍》《郑义门》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并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10余项国家级大奖。婺剧《宫锦袍》等6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4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信仰的味道》入选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计划、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今年,又入选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 在青春版 《穆桂英》,杨霞云饰穆桂英。  孙戈 摄


以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目前,院团形成了以“60后”“70后”为中坚,“80后”“90后”为骨干,“00后”为优秀苗子组成的3个梯队,人才实力雄厚。在陈美兰、朱元昊等戏曲名家引领下,通过“以戏带功”“以演代练”“以老促新”,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杨霞云、楼胜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黄庆华、巫文玲、陈丽俐等先后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上海“白玉兰”奖主角奖、浙江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大胆起用优秀青年演员挑大梁。2015年重排《红灯记》,起用了进团仅3年的演员李烜宇饰演主角李玉和,该剧得到了行家、观众一致叫好,李烜宇因此夺得第26届“白玉兰”新人主角奖榜首。

以市场导向拓宽发展空间。多年来,浙江婺剧团通盘考虑不同类型观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演出环境,从新剧目创作伊始,便合力打造“展演版”“城市版”“农村版”“海外版”“校园版”等多个不同版本,以满足不同演出类型的需求,每年演出500余场。此外,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至今,连续12年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派,参加“欢乐春节”演出活动,相继出访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次获评浙江省对外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今,浙江婺剧团的演员常年穿梭在农村戏台、城市剧场、海外舞台之间,婺剧展现出“根在农村、枝在城市、花开境外”的新景象。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

金晓阳:工匠精神薪火永相传



做学生成长成才的“筑梦人”、职业教育教学的“领跑者”、烹饪文化的“传播者”。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做事就要做到极致。把这句话用在32年坚守职业教育岗位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院长金晓阳身上,十分合适。“‘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它不仅是身体力行的坚持,更是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金晓阳说。

32年获得了“校优秀教师”“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教师”“最美浙江人·最美文旅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等30项称号,对于金晓阳来说,每一个称号都是他前行的动力。经他指导,他的学生参加了许多国际比赛,先后获得近百枚金牌和百余枚省级奖牌。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大宾馆、酒店,有国宴大厨,有全国技术能手,还有近百名中高职学校专业教师和数以百计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和管理工作,在学校建设、教学改革、国际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院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肯定。在金晓阳的带领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成为大陆境内唯一通过世界厨师联合会教学质量认证的烹饪教学机构,得到世界旅游组织教学质量认证。近年来,金晓阳还主持制定教育部、人社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单位委托的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标准和大赛标准10多项,如人社部《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西餐工艺专业教学标准》(2018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标准》(2021版)等。他还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主编或参编专业教材。

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金晓阳带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团队建立行业智库,举办浙江省餐饮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习班、“诗画浙江,百县千万”特色旅游师资培训班等重要培训项目;2018年“金晓阳厨艺传承大师工作室”被浙江省人社厅认定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拍摄制作《杭州传统名菜与创新》系列视频;积极助推中国烹饪文化“走出去”,承办亚洲美食节之“美食与优雅生活”国际论坛、与塞尔维亚酒店管理学院联合成立“中塞旅游学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全体教职工坚守在抗疫前线,为餐饮企业、西班牙中餐业等开设线上专业讲座;帮助南非留学生抗疫,使他们顺利完成烹饪技能研修,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厨艺学院“2020‘餐饮榜样·抗疫先锋’先进集体”称号。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 

沈红梅:致力打造百姓满意图书馆


嘉兴市图书馆从一个普通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到探索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嘉兴模式”,从业三十五载的沈红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与者。

让借书不再难。“过去的图书馆,书少,人也少。”1986年,刚从杭州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沈红梅,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在她的记忆中,当时书籍是珍贵资源,图书馆平均一年的购书经费只有5万元左右,书籍实行闭架限量借阅,借书不便,日常来借书的人也少。1996年,沈红梅和同事们一起利用新兴技术将原本纸质书目录录入计算机,建立起书目和读者信息库。1999年,嘉兴市图书馆建立了全市首家电子阅览室。2003年,嘉兴图书馆虚拟局域网建成,基本实现县区镇村点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嘉兴也因此成为“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如今,嘉兴不仅实现了全市图书“一卡通行”和“通借通还”,读者还可通过互联网检索到省、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和数字文献资源。

让服务更贴心。“嘉兴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是近10多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的代表性成果,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发展的标杆。”这是一位业内专家对嘉兴图书馆总分馆制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沈红梅多年辛苦的极高褒奖。2007年至2009年,嘉兴市图书馆建成以总分馆为基本结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是嘉兴全市首个“吃螃蟹”的地方。在嘉兴市图书馆余新分馆,阅读区域泾渭分明、门类俱全。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到长假里的借阅高峰期,人多时读者都坐到了地板上。目前,嘉兴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发展成1个市总馆、2个区分馆、16个镇(街道)分馆、32个村(社区)分馆、20家智慧书房、1辆汽车图书流通车和300多个图书流通站、农家书屋。2020年,嘉兴全市近350万人次走进图书馆,平均每3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接近发达国家水准。

让读者多受益。该如何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全民阅读氛围又该如何培养?沈红梅精心谋划着:适合少儿的“图书馆第一课”、适合青年人的“南湖讲坛”、适合老年人的“夕阳红E族”信息素养培训……在嘉兴市图书馆,各年龄段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菜肴”。2020年疫情期间,沈红梅和同事们更是忙碌。为了教会老人正确使用健康码,她们将课堂搬到“云”上,每节课参与的老人超过1000人。依托庞大的总分馆体系,在有限的公共预算下,嘉兴市图书馆158名工作人员一年里举办了不下5000场接地气的读者活动,平均每天就要举办10多场。沈红梅认为,图书馆是“既能打开书,更能点亮人”的场所,令读者满意是她一辈子努力的方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