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贵州省委建议:推动我省国有科研机构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科研院所改革。今年我们针对科研队伍建设开展了一项调研,发现我省国有科研机构存在一批很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科研产出,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一、主要问题
一是省财政对科研院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活动目标导向不清晰、结果考核不到位、科研产出不理想。财政一般只保证公益一类科研单位的人员工资,科研经费投入极少,无科研设备专项计划,大部分科研项目来自科技部、科技厅竞争性项目。这导致科研机构都忙于争取政府竞争性项目以维持生存。加之科研活动目标导向不清晰、结果考核不到位,科研机构更不能聚焦于自身研究领域持续投入、长期研究,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不断累积的科研优势,也难以实现作为一个特设的事业单位在特定期限实现特定科研产出的目标。有的研究领域受产业政策影响,缺乏稳定支持,受到沉重打击。如省农科院的小麦、水稻、玉米等研究立项受到限制,旱粮所一个立项也没有,有的研究队伍都散了。
二是普遍存在人才引进难问题。由于科研机构财政科研经费少,难以拿出多少人才引进资源,给出的引才条件吸引力不大,博士都难以引进,更别说引进更高水平人才。致使整个科研队伍能力不足、老化严重、高度凝固。
三是省科学院转制改革不彻底、体制机制不顺问题突出,影响发展。贵州科学院目前多种体制并存,运行发展参差不齐。院属单位四种体制(公益一类、自收自支、转制型企业、股份制企业)并存,多学科(农业学科与工业学科各占一半)并列,给单位集中统筹管理和跨学科融合创新带来较大难度,院所之间科研活动单打独斗、各自为阵,学科散小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科研人才队伍及平台建设举步维艰,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室和平台建设短板凸显,对人才吸引力较弱,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
二、推动我省国有科研机构改革的建议
一是改革科研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从主要依靠政府竞争性科研项目向稳定的财政科研经费拨款转变。将财政科技投入的一定比例直接拨给科研机构自主支配、自主使用。建立科研机构人均设备资产定额标准、人均R&D经费标准,主要由财政经费保障科研机构的研究支持,以支持科研机构围绕自身的专业领域进行持续投入、长期研究。如山东科学院每年获得财政支持3亿元,连续支持3年;广东科学院每年获得财政拨款5亿元,连续支持3年。
二是改革科研机构考核评价机制。由政府牵头,组织科技、组织等部门共同制定科研机构科研产出目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究开发等不同类别均应订立明确而清晰的科研产出目标,按目标考核,不达标者问责,切实提高财政科研经费拨款的使用绩效。鼓励科研机构围绕自身主业和核心领域形成累积优势,扩大技术输出。
三是设立科研机构人才专项计划。进一步增加科研机构引才资源投入,各类人才计划、职位、科研项目更多向科研机构倾斜,着力改变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缺乏、人员老化的问题。梳理各科研机构人员使用和科研产出情况,清退一部分低效低产出人员,减员增效。
四是继续深化省科学院改制。按照突出主业、面向应用、属性单一、分别活动的原则,重组省科学院。将省科学院所属自收自支、转制型企业、股份制企业三类单位全部剥离,组建贵州省科技集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管理。省科学院只保留现有公益一类单位,并将其中的农业学科整体划转至省农科院。结合贵州十大工业和重点发展产业,组建一批新的研究所(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煤磷化工、新材料等),将省科学院打造成为全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输出机构和保障机构。
五是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省内国有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与省外大型科研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一批股份制、跨学科的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研究院等。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性探索,率先在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科研经费包干使用制度、揭榜挂帅机制。稳步提高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供给方面的贡献度及其科研人员在全部科研人员中的占比。(民进贵州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