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适合乡村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应该啥样?温州乡村文化建设“三步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3  浏览次数:156712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 彬不担心书店关门,不愁没地方活动,也不怕才艺被埋没……如今在浙江温州,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百姓书屋遍布乡间,乡村文艺团体如繁星般在基层闪烁。物质富庶与精神富裕如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 彬

不担心书店关门,不愁没地方活动,也不怕才艺被埋没……如今在浙江温州,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百姓书屋遍布乡间,乡村文艺团体如繁星般在基层闪烁。物质富庶与精神富裕如并蒂之花,成就了温州乡村的崭新形象。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炽热的温度,一次次翻新人们的认识。


从城市书房到百姓书屋


尽管基础建设好,但在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占比大的乡村,文化建设能不能活起来?光靠政府补助,文化振兴能不能出成效?面对新需求,乡村文化能不能发展得好?这些全国多地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曾困扰着温州。有较长一段时间,温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指标不尽如人意。

与经济发达对比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更为突出,改变势在必行,改革动力已在酝酿。“建成一批高质量公共文化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了认真回应群众的呼声。”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柳升高回忆,为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文化部门负责人带队长期扎在基层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最终确立了“时尚化、休闲版、互动式、体验型、文艺范”的文化建设定位,并不断实践、完善、延续至今。

在精准的顶层设计引领之下,2014年建成的首批4家城市书房虽建设过程艰辛,却收获了超预期的社会反响。到2015年,温州已有多个街镇争相报名建设新的书房。同年,文化驿站建设项目启动,吸引诸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温州公共文化建设逐渐打开了局面,但提升发展的步伐一直未减缓。“城市看起来很热闹了,但我们的农村怎么样呢?”柳升高带着尚存的担忧带领大家展开了新一轮调研,一趟趟跑,每到一地都要思考:乡村文化怎么活跃起来?城市居民玩得转的模式,在农村能被村民接受吗?适合乡村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应该什么样?

到2017年,温州城市书房的“下沉版”——百姓书屋终于建起来,其选址标准、开放理念、管理方式、运行模式基本参照城市书房,是设在乡村百姓家门口的无人值守的图书馆。百姓书屋特意为村民量身打造了阅读和学习交流空间,村民或携作品到百姓书屋交流,或参与其举办的活动、了解乡土文化,或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展示,或向外地来客推介家乡特色……百姓书屋日益受到乡村民众欢迎,甚至成为吸引年轻人返乡参与家乡建设的文化地标。

“事实证明,村民玩得更嗨!”柳升高和他的团队为百姓书屋的建设成效感到欣慰,同时也认识到公共文化品牌向基层延伸的条件已经成熟。


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定位发展的第一步走得扎实稳健,从2015年起,温州的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都以每年建设20个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温州以设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镇村文化空间,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文化礼堂等进行空间微改造、精提升。在城市公共文化品牌和资源向乡村延伸的过程中,百姓书屋建设也和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此外,温州通过跨界融合,整合多系统资源及社会力量,支持文化驿站以流动服务的方式走进民宿客栈、景区景点等开展活动,增加了地区发展的文化氛围和内涵。

阵地建起来后,为保证文化空间的利用率和服务效能,温州又走出了“第二步”——将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百姓书屋建设纳入温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由政府部门推进综合考核和监督落地,包括每项服务有对应的评定指标,运行好的获得的激励奖励就多、集纳的资源也更优等,以此确保公共文化设施用起来、转得开,并在城乡间形成了相互学习、比拼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分配、按需供应,形成了基层文化供给新模式。随着乡村文化品牌在群众中叫响,乡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落后地带,转而释放出强有力的发展劲头。

目前,温州的百姓书屋、文化驿站年均开展线上、线下文化分享活动900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40余万人次,网络参与者超百万人次,引领乡村文化生活新风尚。


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


▲ 温州乡村艺术团队蓬勃发展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而在游客、村民纷纷打卡乡间公共文化场所时,温州文化部门敏锐地捕捉到内容需求,坚定地走出了“第三步”: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建立乡村艺术团,重点解决运营问题。

延续以往打造项目的成功经验,温州于2018年启动了“乡村文艺繁星计划”,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从“向基层送文化”到“在基层种文化”的根本转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先以10个积极性最高的村镇为试点设立乡村文艺大本营,每发展成熟一个,政府部门即授权其成为乡村艺术团,逐渐培育村民文化生活自我供给的能力;其他没有条件单独建设艺术团的区域则实施联村组团。项目启动当年就建成了2500多个艺术团,实现了村级全覆盖。

趁着热度,温州紧接着开展了“全民技艺普及工程”,即通过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供需对接、骨干带动、积分奖励、常态赛演、阵地共享五大机制,推进歌舞、书法、美术等十大重点技艺门类向市民普及,其中重点培养文艺分享团队和乡村文化达人。

“我们的目标并非是让每位村民掌握一项才艺,而是想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想以一位村民带动两个家庭,逐渐推动全民参与,扩大文化活动的普及面、人员参与面。”柳升高介绍,服务乡村的文化设施的背后实际上有许多连通城乡的文艺分享团队,他们每年都要参加系列培训,吸收最新的政策和服务经验,然后再服务乡间、挖掘乡村文艺人才。2018年,“村歌献给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村歌大展演活动开展,吸引了1000多个村庄超过50万名村民踊跃参与。这正是乡村文化队伍建设直接改善乡村文化供给的生动写照。

后来,温州通过将发展成熟的乡村艺术团逐步纳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范围等方式,以小资金、精准“滴灌”的形式对这些团队进行扶持,予以长效发展保障。目前,“乡村文艺繁星计划”引导扶持群众自办乡村艺术团2700余支,吸收基层群众7.6万人,乡村文艺分享团成员达1600人。另外,借助文化驿站、百姓书屋等文化设施建立活动资源库,并通过双向互动,培育了一批基层文化达人和社会团队,村民由此逐渐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