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 彬
触手可得的文化资源、在线可享的文化服务、智能可感的文化设施、无处不在的文化社交,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和科技相向而行,产生了诸多便民利民的化学反应。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需要创新引领,这背后,体制机制创新是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对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部署,多个部委参与推动落实。作为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路线十分明晰。
2019年,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对全国公共文化机构、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各类藏品数据,分门别类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成果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联、数据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数据体系。
2020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对全国公共文化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工作要求。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据统计,目前,全国18个省份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
综上可以看出,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重要国家战略。同时,多部委、跨部门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是重要保障。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重要发展规划制定和推进中积极主动采用互联网思维。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有了务实有效的发展指南。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推动数字文化工程转型升级、资源整合,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将“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十四五”发展目标之一,提出要让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互联互通体系更加完善,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更加便捷、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规划》在部署全民艺术普及相关工作中,提出要搭建全民艺术普及云平台,建设全国艺术普及师资库、艺术普及课程库,通过线上、线下有效联动,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导航服务。《规划》还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加强数字文化内容资源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还发布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云服务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场景应用和平台合作。业界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公共数字文化从空间到资源、从平台到方式、从线上到场景取得新突破,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梳理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建设的政策框架,不难看出,我国在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布局日趋完善,对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应新时代群众文化需求有更细致的路线图和任务表。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建设在软硬件双升级的前提下,真正驶入快车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