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中国戏曲文化周 | 园林与戏曲相互编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08  浏览次数:153772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 淼▲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演出现场中国戏曲文化周一向坚持艺术品质,坚持国家级活动的覆盖面,以逐步推进全国地方剧种的省域全覆盖为目标,屡屡形成“名团名剧名家”竞相演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 淼

▲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演出现场

中国戏曲文化周一向坚持艺术品质,坚持国家级活动的覆盖面,以逐步推进全国地方剧种的省域全覆盖为目标,屡屡形成“名团名剧名家”竞相演出的局面。

近3年来,中国戏曲文化周在传承、融合、对话中,稳步呈现“园林中的戏曲”与“戏曲中的园林”情境互相编织的独有特色,目前已经成为优美园林注入环境演艺的文旅融合新型样态示范,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戏曲文化重要品牌和亮丽名片。


逐步展示全国丰富剧种


2019年,组委会邀请包括在京国有戏曲院团、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剧团以及“天下第一团”在内的全国65家专业院团、社团,携23个戏曲剧种以及曲艺、音乐与舞蹈,为观众奉上了370余场戏曲及周边艺术表演。

2020年,考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组委会邀请北京36家专业院团以及民间社团,为观众带来180场演出,涵盖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曲剧、河北梆子、秦腔等多个剧种以及曲艺表演。

今年,组委会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邀请北京、天津、河北的23家专业文艺院团机构、多家民间社团,以及王蓉蓉、杜镇杰、张慧芳、刘凤岭、王洪玲、曾昭娟、王平、松岩、张四刚、王润菁等名家与诸多青年才俊,联袂为观众奉上240余场演出。

▲ 四号门大戏台“风华百年颂”主题演出


其中,阳光剧场与四号门大戏台,上演了不少经典传统剧目和庆祝建党百年优秀红色题材现代戏,包括京剧《智取威虎山》、昆曲《飞夺泸定桥》、评剧《母亲》、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北京曲剧《龙须沟》以及京梆双演《红鬃烈马》等等。7家在京院团联合打造的北京园,交错上演了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剧种的经典小戏与折子戏。

▲ 晋中园演出现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晋中园。从山西原址迁来的老戏台上,2019年曾让无数观众一睹河南宛梆、山西耍孩儿(咳咳腔)、福建平讲戏、浙江新昌调腔、孝义皮腔等“天下第一团”珍稀剧种的风采,今年则是非遗剧种石家庄丝弦、保定老调与地方特色剧种唐剧、梆子等轮番歌舞,让戏迷与游客都过足了戏瘾。


三部委约定制剧目


每年戏曲周举办期间,组委会不仅会对举办地北京园博园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园内空间的特点,完成演出安排、活动设计与氛围营造,让园区多处空间焕然一新、看点十足、非常有戏,还会委约专业院团以别出心裁的方式“改造”经典剧目,推出定制版本。

▲ 浸没式北京曲剧《茶馆》


继2019年的浸没式曲剧《茶馆》、2020年的园林版评剧《花为媒》之后,戏曲周今年特别委约创排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实现三年三次飞跃,品牌效应凸显。

北京市曲剧团前年打造的浸没式曲剧《茶馆》,将北京园位于“山顶”的建筑聚景阁的正殿,改造成为正在营业的“老裕泰”茶馆。观众来到聚景阁正门时,门口扮成茶馆伙计的演员,会把他们招呼请进茶馆,安排他们与茶桌上的演员同坐,一道成为剧中的“茶客”。演员们在各个茶桌之间穿梭,一边按照老舍先生的原著推动剧情,一边与观众亲切互动,令人印象深刻。

▲ 园林版评剧《花为媒》


中国评剧院去年创排的园林版评剧《花为媒》,通过重新编排家喻户晓的评剧《花为媒》中的经典选段与场景,将“报花名”“绣罗帕”“洞房赞”等6个片段放进闽园的6个景点之中,实现了像电影版一样的移步换景。阮妈、二大妈等人物以引戏员的身份跳进跳出,引领观众紧紧相随,沉浸于妙趣横生的情节以及园林环境之中。

▲ 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的演出环境


北京京剧院与王玥波工作室今年合作的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以全新方式“包装”闽园与传统剧目,让观众与红色经典近身交流。

该剧选取经典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军民鱼水情”“智斗”“斥敌”等著名段落,以“京剧+评书”的形式,实现京剧表演与评书串讲剧情的完美结合,同时辅以多种互动手段亲切表述,带给观众沉浸于园林美景和感受跌宕剧情的双重体验。


打造多种

社团票友交流平台


▲ 戏曲周上的年轻观众

▲ “我来打个卡”


中国戏曲文化周一贯注重群众的深度参与和互动体验。近3年来,更是提供了多种样式的新鲜别致平台,让广大戏曲票友尤其是青少年戏曲爱好者各显身手。

票友大赛作为中国戏曲文化周群众性的重要体现,是广大戏曲爱好者切磋戏曲技艺、交流戏曲文化、接触戏曲名家的舞台。2020年,票友大赛在往届京剧单一剧种基础上,增加了评剧与河北梆子,形成3个剧种竞演的局面。2021年的票友大赛决赛,则设置了京剧、评剧、昆曲、豫剧4个剧种,成人与青少年两大组别,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票友参加。

今年戏曲票友的其他展示空间,也得到了升级,分为“票社雅集”“百姓戏台”与“冬奥曲苑”3个系列。其中“票社雅集”与“百姓戏台”系列里,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豫剧、评剧、越剧、老调、黄梅戏等剧种相映生辉,共绘一幅民间梨园胜景图。而“冬奥曲苑”的舞台背景为北京冬奥会logo,两侧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形象。“冬奥曲苑”以单弦联唱、西河大鼓、牛骨数来宝、评书、梅花大鼓等曲艺形式,表演冬奥相关节目,游客们在喜闻乐见的表演中获得冬奥相关知识,提前领略冬奥艺术魅力。


学术探讨与国际推广并重


近几年,中国戏曲文化周同样着重在挖掘戏曲文化的高度和广度上面下功夫,实现戏曲学术与普及方面的多向延展,力求成为戏曲艺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全面呈现中国戏曲艺术的精深魅力。

2019年,以“戏曲艺术守正创新与融合”为主题的学术活动,特邀国内专家学者与来自部分国际艺术节展的艺术家举办关于戏曲舞台表演、剧本创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学术研讨活动。同时,组委会在部分展演园区,安排60余场以相关剧种艺术鉴赏为主题的讲座和座谈。

2020年,适逢“徽班进京”230周年,组委会围绕“徽班进京”230周年、戏曲当代发展与时代创作等主题安排了学术活动,邀请国内戏曲、戏剧专家学者和演出团队进行对话沟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促进。

▲ “戏曲+教育”活动


今年,组委会在组织以“戏曲教育普及与戏曲创作”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之外,还特别推出“名家讲堂”,邀请了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知名表演艺术家王蓉蓉、曾昭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谢柏梁、乔慧斌、颜全毅等12位戏曲名家或专家、学者,为观众普及戏曲知识、讲解戏曲内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