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藏品赏析 「黄河赋」| 王刚《黄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次数:185767
核心提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成为中华文化延绵千年的纽带。同时黄河沿线壮美的山川景观、宏伟的水利工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中丰厚了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成为中华文化延绵千年的纽带。同时黄河沿线壮美的山川景观、宏伟的水利工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中丰厚了黄河之魂,黄河逐渐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经典图像。

山东美术馆注重对反映时代特色、体现民族精神作品的收藏,而黄河题材的作品也在重点收藏范围内,目前已经形成了不同艺术形式的黄河题材的系列藏品。为更好的活化馆藏精品,弘扬黄河文化、讴歌民族精神,山东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在藏品赏析栏目开辟“黄河赋”专题,特邀艺术家撰写创作思路,讲述黄河故事,向观众呈现姿态万千的黄河形象,诠释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图谱。

王刚 《黄河》


01.作品赏析
1

东方精神的回归与艺术实践
——记王刚的艺术探求之路(节选)

王刚一开始画画,就想画黄河,在七十年代末曾用材料镶嵌了一条黄河,可是表现不出它的雄浑和气势,表现不出它的能量与内涵。直到退休以后,觉得能包容、能理解这条大河的精神,能阐释它不眠于史的脉动了,才又开始重画黄河,于是下笔千钧。这一系列作品,层层递进,激情澎湃,势不可挡。画面减弱色彩关系,压缩空间,弱化细节,只突出 “气”与“势”,突出它本有的力量,是从天而降,是从心而出,仿佛一条从未逝去的长川在看不见的时空里涌动,随时补充一个民族、一个物种的精神给养。这也就是一个民族内心的黄河,一个负载了百万年沧桑巨变、抚育了亿万生灵的母亲河。
……

图|作品局部

从内心到艺术,王刚是一个把自己融入历史、融入文化、融入精神的人,在他的认识中,历史没有走远,文化是凝合如一的整体,他的精神一直指向千古,指向宇宙生发之时的原道,从这里出发,他挖掘着物质与精神的本真理解,在现代与古代立体的时空里纵横捭阖。

图|作品局部

人的生存就是一个仪式,因为这个仪式,我们有了价值和意义,有了应有的尊严和文明。王刚用大地行为艺术演绎这种仪式。
……

图|作品局部

回观王刚的艺术,他的可贵在于沉心思索,孜孜以求,保持着对内心至诚的追求。真正的艺术是不为外力所左右,不为强权所凌夺的自由意志,更是一种痴心属我,不为诱惑所擒服的凛然坚韧。他具备着中国古文人的情怀,又有着当代艺术家的气度和眼界,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大融合中理清艺术的真谛,立足于历史与文化的至高点进行创作。他有着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的作品不在乎出身、阶层与地位,是直指人性的本真,用一种静止的原道价值体系搅动起鸿蒙的力量,将人世间所有的末端价值摧毁,发掘最原初的价值与本性。历史无论覆盖多少层,无论发展延伸几世几代,本性的回归是永远的。(郭振宇)

2

黄河的序号 | 画家王刚从“黄土“到“黄河”的艺术流变(节选)

曾经以为自己很懂王刚,近来观复其过往今来的艺术种种,却发现不尽其然。

  对于持续10年《老万》系列创作的误读,是疏于内心的不敏,将画家倾注对于农民工不懈的刻画,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时代、一代人的情感结节,并未从哲学视角去俯瞰生命的原生与天地自然的关联,跟随众人之眼设限《老万》社群身份即“农民工”标签,从而疏远了与画作隐含旨意的无形距离,毕竟就《老万》说“农民工”的话题,本身即是阶层意识的无觉泛滥,话题总在尊卑、劳作、淳朴、贡献的名词中兜圈子,直到放眼纵观王刚大地艺术、行为艺术以及《黄河》序号之后,瞬时改易自我零零碎碎的过往评估体系,重塑了观看的维度。

  《老万》系列中的雕塑、绘画以及涂满泥土行为中的人,抟合一处成为被时间定格的过往,隐隐约约面目轮廓化为大地起伏的肌理质感,似大地生出来的维度而非手作人设的结果。

  从布面、塑泥转移到空域广场、河滩沙地以及西北荒地丘陵,南北东西纵横数千里,王刚以一人之力撼动了艺术式样的物理局限与介质维度,在观览新疆沙湾县、木垒县的大地艺术《大地凝视》系列之后,直觉王刚可能独自开启了一种新的艺术实验,纵然未来其他大地艺术可能会越其尺度、超其规模,单就文化内涵诉求的独有性而言,王刚的艺术已经被锁定“保护”了。

  艺术语言生成于艺术家所属时代、所处地域、所归族群以及其个体命运的圈定,生于50后的王刚初涉绘画时,题材择选是《黄河》、《七里营》、《黄河桥》等,单从名字鉴析内涵,无疑烙印了前40年的主流价值观,其艺术格局或思维逻辑,无意亦无从跳出时代的框架,甚至他们当中的一部人,直至今天依然守望着过往“现实主义”范版,对于85新潮之后形成的繁丛艺林,他们并未跟进或趋步。

  王刚后40年的艺术创作,则独立走向了于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的“新精神主义”,即逐渐摆脱了叙事性和具象性的束缚,淡化了对于阶层社群的专注和眷恋,强化了无我者、无他者的“天地人”的浑沦融合,譬如《老万》肖像的轮廓化为泥土肌理宛若大地的局部,《老万》中的泥土水融犹如大河的汇拢东流,《老万》中原有的身份界定模糊依稀化为山岳褶皱,曾经显而易见的公共主题被隐含背后深处,人们再亦无从轻而易举地辨析其阶层指向和阶层情感。

王刚 《天地间的老万》系列

  假若我们从后往前地倒着观览王刚艺术样样迹象,或许会认知或判定画家纯粹是新图腾主义者,其作品一如观看良渚、三星堆、殷墟中迥异的人神符号,刻印于心的悸动,已经不再具体、微观或现实,而是提问、疑问或思考。

  至少,王刚本人多年之后,已经回归深邃平静的思辨,将泥土视为精神并赋予其势能,这种势能来自黄河中下游深厚的黄土堆积以及由此催生的历史文明,而形成中原厚土地理致因,则是累亿万年风吹沙落的层层积淀、则是黄河泥沙冲积抹平出来的华北平原,王刚生于斯、敏于斯,对于这片沃土的生命体感、精神融入有着天然的顺从和深刻,从而有着诠释它的原始冲动以及由此相生的思考。

  用生命泥土的质感肌理去呈现多样艺术实践,成为画家不二的选择与执著,或许最初的选择还处于技术层面、艺术语言范畴,真正的形而上的触点或节点,得益于画家个人意识的渐悟直至顿悟。(齐岸民)

02.
创作谈

撰文 / 王刚
我画黄河

我画黄河不是画风景,而是画黄河里面的沧桑、历史、文化、苦难、厚重、力量。那种气势磅礴的奔腾咆哮正是震撼感动着我的精神,是艺术生命中升腾的力量。

   1972年,我从知青农场上师范学校学美术,想画的第一件作品就是黄河。1975年,我开始尝试画了两幅黄河,但效果不理想。1984年,我画了黄河大桥,虽然《桥》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但不足以表达我心中的意像和感受。

    从1985年到1996年,画了十年彩陶汉罐。特别喜欢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时间痕迹……那种斑斑驳驳的包浆肌理像石头老墙经年累月被风霜浸蚀,里面留藏了很多故事。为在人物画上突破,先从古文物上寻找那种粗粗涩涩、笨笨的,带有厚重文化历史遗迹的表现方法,把肌理放大、再强调。有一天画一个光感很强的汉罐,突然感觉每画一刀都能和心跳吻合,画面有了脉动和呼吸,感觉它是活的,不是静物了,与我的心产生呼应。那是一种交流,像人心心相印的感觉。找到这个绘画语言我很激动,对应表达在中国最大的群体几亿农民身上,画了十年“老万”,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07年,又用这种手法创作了巨幅历史画《漠北之战》,之后觉得有能力了,画黄河的冲动再度涌起。

画“老万”时曾用泥塑将鲜活的生命群体回归于泥土,再把泥塑形象放大到巨幅画面上,在颜料中渗进沙土、金刚砂,从而得到泥土既作为形式又作为内涵的双重隐喻效果。画《黄河》时思想和绘画语言进一步深化。消减色彩关系,减弱空间,加强厚重的肌理以突出势与力,让艺术更纯粹。站在画前感受它的强悍,追思它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明白了当年看着黄河画黄河却画不好的原因。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它应该是超离看到的,贴近心里的,对对象感受越深越强,画出来的东西就会离现实的真实越远,离艺术的真实越近。所以要过滤表象,抽取灵魂。苏醒大地泥土意识,把黄河的沧桑历史和她所见证的民族苦难、社会进步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画好《黄河》。

上千个泥塑和上百幅油画“老万”把人还原成大地,巨幅《黄河》也像泥土大地在奔腾翻卷。人类的底色和黄河的泥沙凝聚在一起,有河、有人、有自然,再还原大地,再变成头像。老万与黄河不仅表现方法近似,而且精神相通,老万中有黄河,黄河中有老万。

黄河是养育中华民族凝聚民族精神的母亲河,她生生不息,存在着无限的艺术可能性。画黄河只是凭借几十年的生命体验和独特的绘画语言,探索驰骋于混沌而纯粹的创作空间。

03.
王刚黄河题材系列创作
//  大地丰碑(部分图片)

//  大地浮雕(部分图片)

// 大地上的人(部分图片)

// 黄河婚礼(部分图片)

// 泥土记忆(部分图片)

04.
艺术家简介

王刚:中国大地艺术先行者 / 油画家
      中央美院第十届油画研修班毕业,中央美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油画艺术委会副主任,河南油画学会副会长;中原工学院教授。
作品收藏:
  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油画院,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书画院、山东美术馆、黑龙江省美术馆,宁波美术馆,郑州美术馆等;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组委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奥地利、日本等国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