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开枝散叶 | 从湖北省美术院走出的艺术家群体研究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7  浏览次数:176925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肖丰 汪民安日前,由湖北省美术院主办的“开枝散叶——从湖北省美术院走出的艺术家群体研究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湖北省美术院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的“‘湖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肖丰 汪民安


日前,由湖北省美术院主办的“开枝散叶——从湖北省美术院走出的艺术家群体研究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开展。

本次展览是湖北省美术院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的“‘湖北群体’系列研究”展览项目的第4回,特邀请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民安任学术主持,由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方志凌任策展人,展览展出周韶华、唐小禾、朱达诚、苏笑柏、李默、钟孺乾、郑强、傅中望、严善錞、李见深、罗彬、石磊、沈伟、陈勇劲的作品80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水彩画、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呈现14位曾在湖北省美术院工作、生活过的艺术家特色鲜明的创作风貌。

参展艺术家有着较大的年龄跨度,他们曾经经历、见证,甚至促成了湖北省美术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在他们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艺术实践中,都可以看到不拘一格、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紧跟前沿、勇立潮头的开阔视野,以及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探寻民族根性的艺术追求。而这些,正是湖北省美术院的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开拓思想与严谨踏实的求道精神在艺术探索中的具体表现。在湖北省美术院的时候,他们就是凭借这样的开拓思想和求道精神,成长为引领湖北乃至全国美术界创作风气的重要艺术家或中坚力量;而在他们离开美术院后,这种思想、精神也随着他们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而开枝散叶、遍地开花。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这个“重聚”的展览,不仅在于以这些艺术家形态丰富的艺术精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也不仅在于通过这个研究先行的学术展览充分发掘他们的艺术实践与湖北省美术院历史沿革乃至湖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为在地性的艺术与文化研究提供参考,更在于一种深沉的社会关照:这个特殊的湖北群体其实也正是这个持续变革、发展的大时代的一个缩影,而他们凝聚着时代光彩的“重聚”,也正是中国几十年持续深化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文化成果的一个生动而有力的见证。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 展览现场


开枝散叶

肖 丰


“‘湖北群体’系列研究展”是湖北省美术院常设性的学术展览。2021年,我们聚焦于“从湖北省美术院走出的艺术家”的独特群体,集中展示从14位艺术家周韶华、唐小禾、朱达诚、苏笑柏、李默、钟孺乾、郑强、傅中望、严善錞、李见深、罗彬、石磊、沈伟、陈勇劲丰富而精彩的艺术创作中甄选出来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艺术精品。

参展艺术家有着较大的年龄跨度,他们曾经经历、见证,甚至促成了湖北省美术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艺术家们在艺术形态、语言风格、媒介材料,以及艺术主题等方面的选择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以极具标识性的艺术创作,在艺术世界里打上了属于自己的深刻烙印。如今,周韶华、唐小禾、钟孺乾、傅中望、罗彬、沈伟和陈勇劲等人仍然活跃在湖北美术界;另一些人则离开武汉去了其他城市:朱达诚定居香港,郑强、严善錞去了深圳,石磊则去了广州;还有一些人走得更远,比如常年往返于杜塞尔多夫与上海之间的苏笑柏,赴美求学归来在景德镇创建陶艺村的李见深,以及远赴加拿大、近年来也常回广州的李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的年份举办这个“重聚”的展览,旨在表达一种深沉的社会关照:这个特殊的湖北群体其实是这个持续变革、发展的大时代的一个浓缩的侧影,而他们凝聚着时代光彩的“重聚”,也正是中国几十年持续深化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文化成果的一个生动而有力的见证。

 (作者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 展览现场


美术院、艺术流动和传统

汪民安


湖北省美术院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有大量的著名艺术家在这里工作过。这里的艺术家的迁徙和流动历史,就是湖北省美术院的历史。参展艺术家在这里的工作时间不一样,除了和美术院的关联外,有些艺术家彼此之间完全没有关系。事实上,我们在这个展览中一眼就能看到的是风格和形式的多样性。

但是在这些作品中,我还是看到了某些共同的特质:这些艺术家大都迈入中老年阶段,他们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甚至有很强的认同感。很多艺术家都在尝试用新的方法来激活和对话传统。或者说,他们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来展开自己的工作的。周韶华将文化历史和文化符号作为图腾式的存在对之进行神圣的铭刻;朱达诚将一种现代的雕塑形式同汉字的书法美学相结合;苏笑柏展示了幽深的空无和洁净;钟孺乾让彩墨变得密集而浓厚;傅中望对木头和大漆所做多种多样的结构和色彩尝试;还有严善錞既破碎又优美的风景、李见深残缺而拥挤的陶、罗彬对戏曲的灵动挪用、沈伟将流动的水墨变得倔强而耿直,以及陈勇劲充满诗意和浪漫的都市水彩等,概括而言,他们都在同丰富的传统文化对话,而且正是在同传统的对话中形成了自己明确的风格。我们不确定美术院是不是这种风格的必然起源,但我相信,历史境遇毫无疑问是他们不可跨越的地平线。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