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南洛阳中医药学校路银龙教授
日报头条河南洛阳讯:中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河南,有关医药起源的传说。如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制医药”、“以疗民疾”,黄帝和岐伯、雷公等讨论医药等。到夏商周时期,“伊尹创制汤液”改变了人们的用药习惯,开阔了用药领域,使医药学知识不断得到丰富,治疗方法也丰富多彩。这为中国的中医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这些都充分说明河南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的源头在中原。
我国古代医学家把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古代辨证法思想引进过来,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把道家思想中的精、气、神等合理概念和摄生的论点,移植于到中医学并构成它的重要内容;儒家“仁义道德”思想中进步的内容,对发展医学伦理学有积极作用。
中医药学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药理论的形成。而这三部中医药学巨着主要是在中原地区完成的。唐代医家孙思邈,也曾长期在中原地区行医,着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集方剂之大成,并收录了医圣张仲景有关伤寒的部分病证,使医学理论和医圣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可以说中医药理论在中原形成,中医药经典在中原诞生。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成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源;《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完备了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其所载方药被尊为经方,在唐代,《伤寒杂病论》就先后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日本尤为推崇;《神农本草经》记录了药物学知识,提出了中药学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理论;张从正创立了攻下学说,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这些都对中医药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路银龙教授出生在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洛阳嵩县,路氏银龙,字逾,号医文,别号溪隐居士,承家教、禀师传、乐医事、善诗文。自幼出身于豫西古镇的耕读世家,在20世纪8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后,有幸录入中医学院修业5年,大学毕业后任职于医疗、教育等单位。2001年晋升中医教育高级职称,从事医疗技术、医学教育、行政管理和国家领导保健服务工作已30余年,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对医学教育有未了的情愫,对丰富发展中医边缘学科教育建设有系统、成熟的方案。
路银龙教授在洛阳理疗学校采用技能加学历的办学模式,使洛阳中医药学校从小到大,2004年成为全国中医保健医学和科技扶贫特色学校;2006年4月全国科技扶贫培训现场会在洛阳召开,全国18个贫困省(区)长、财政厅长、扶贫办主任、教育厅长、劳动厅长及省内外40多所大、中专院校领导与会,专程到洛阳理疗保健专业学校参观学习交流,成为全国科技扶贫学历教育和中医物理疗法技术培训的典范。路银龙教授曾应邀出席2005、2006年两届全国科技扶贫工作大会并进行专题发言,受到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并应广西、湖南、江西、陕西、山西、新疆等省(区)政府邀请,前去做办学经验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
路银龙教授对中医药教育和健康产业具有深厚的感情与热情,在30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医学教育和医养、疗养院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2001年以来先后策划、创办、管理洛阳理疗保健专业学校、洛阳现代管理进修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学院、洛阳市亚健康防治院、山西太原汉方御保健有限公司、山西忻州温泉疗养院、江西丰城矿务局医院康疗中心、洛阳明瑞康医养院、福建厦门集美爱欣养老院等1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对教育、养老产业建设、运营管理,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及策划管理能力。
路银龙教授创办的河南康德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由省、内外30多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学、健康学、疗养学方向的专家学者倡导组织,报请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依法设立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康德堂推行的古法康养模式, 运用古代医家“药食同源”理论,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原理出发,以自然古朴方术(神疗、茶疗、饮疗、食疗、水疗、酒疗、体疗、功疗等),针对临床医疗手段不能奏效的健康问题进行 “辨体调理”。“不管三分治,专从七分养”,以“仁心大爱”之术,行“补偏救弊”之道。
古人云:“体壮为健,心怡为康,五果为助,五谷为养”。古法康养“似医非医,似养非养”,是国家现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外的边缘学科,是国家大力提倡的、运用精神、饮食、运动、环境等自然传统调理方式,在康养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施行的大健康服务产业创新的----老方术、新模式、新业态。
路氏古法康养具有独到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它可以让人们在乐享生活调养的过程中,增强个人健康意识、了解实用调节方式、掌握简便保养手段、提高自身抗病、自愈机能,是“古为今用”“利国利民”“响应国策”的科学举措。(记者李新民,通讯员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