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娟,用笔创造诗意芬芳用情升腾大写风景
日报头条河南焦作讯(记者 刘君)2021年第22个记者节,从焦作传来喜讯,温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编辑崔新娟被评为2021年度焦作市十佳编辑。
一支笔,一个本,是她随身物品中不可缺少的两样。
离不开手中的笔,她用它来渲染阳春;不能忘了带上本,她需要迸发能量的文字,给自己和他人更多动力。
或许是这样的日常已融入生命,在每天的争分夺秒中宣传别人,总觉得下笔千言,而有一天当她被媒体采访,成为新闻里的主角,只觉深情翻滚,却过滤不出太多的细节。
诗意流年,氤氲而起的墨香最为芬芳。
锦屏韶光,慷慨旷达的文章最为激昂。
幽静淡雅,靓丽升腾的画面最为耀眼。
词高意然,豪迈激荡的情愫最为感人。
14年前,记录焦作大情小事的《焦作日报》,击中了温县一名年轻文学女青年的心,她就是温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崔新娟。
崔新娟说,从“赤诚秉笔写春秋”的使命,到“一生两世去追光”的热忱, 是《焦作日报》赋予她生命以崭新意义。
最刻骨铭心的,还是《焦作日报》给她人生的三个第一次。
第一次发表,给予她追逐梦想的勇气
那是2007年,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崔新娟和往常一样在网上查看焦作日报电子版,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她的文章《一杯水,一句话》被副刊采用了!
“那可是我第一次给焦作日报投稿啊!第一次发表,虽然只是一篇不到千字的豆腐块,但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鼓励。”崔新娟幸福地说。
这让崔新娟感到,原来,一向不善言辞、自卑懦弱的她,也是有闪光点的。虽然微乎其微,却唤起了她冬眠的梦想之光,给了她昂扬的激情,让她敢于拿起笔,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每天晚上都会坚持写一篇文章。那时候,我最期待的是第二天早晨的阳光;最快乐的是我的文章在《焦作日报》的某个角落。”崔新娟说。
第一次获奖,赐予她满怀豪情的憧憬
那是2008年,她在《焦作日报》上看到一条“金山置业杯”奥运征文的消息。反正每天都要磨砺笔锋,崔新娟就写了好几篇征文,用不同的名字投递出去。有一天,她突然接到编辑老师的电话,她的征文《儿子的奥运情结》从全国各地投递的902篇文章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和800元奖金。这是一分荣誉,更是一分肯定。多年以后,崔新娟还能记起那一刻的欣喜若狂,居然对爱人说:“我要为你写辆车,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是我们幸福的梦想。”
话一出口,崔新娟很为自己的口不择言而后悔。幸而,还在那个报刊都很繁盛的年代,从《焦作日报》出发,她的文章开始在《读者》《意林》《家庭》《人之初》等报纸杂志发表。6年后,她真的用稿费兑现了曾经狂妄的承诺。
第一次发言,赋予她倾力付出的荣光
2020年6月4日,《焦作日报》的通联会上,崔新娟作为优秀通讯员在全市通联会上发言。
“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要继续缩在看似沉默、坚硬,实则脆弱、胆怯的壳里龟步不前。转而一想,这些年来,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哪个关键时刻没有《焦作日报》的肯定和推助呢?《焦作日报》,这家有着大情怀、大担当,全市最权威的媒体,从来没有忽视任何一片萤火的光芒,我怎么能对自己失望呢?”崔新娟说,于是,手心与脚底都冒汗的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站在发言席上;那个一生两世去追光的她,感受到了奉献与付出的荣光。
“从2007年到2021年,《焦作日报》温柔了我14年的时光;穿越14年时光的3个第一次,让我的生命有了郁郁葱葱的颜色。”崔新娟无比深情地说。
让所有人都认识温县这位“弱”女子!
那天是周六,从8时到13时30分,连续举办的三个重要活动相继结束。没来得及吃一口午饭的她,又接到半个小时后第四个重要活动开始的通知。
中午的最后一个活动,是她和同事崔沙一起参加的。在崔新娟奔赴到第四个活动场地时,崔沙打来了电话:“姐,我知道你没空吃饭。你在哪个位置?我去给你送些面包吧?”当天最后一个活动结束时,夜幕已经落下。“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习惯促使她回到单位加班至次日凌晨,回到家才感到了身体的疲惫。
带着工作去学习、去修行,是她总是激情满满的“小秘诀”。那篇以“强文兴农”为主题的稿件,她晚上接到任务后连夜采访赶稿,并按照不同媒体的不同要求,分别写成3000字、2000字、1000字3个版本于次日早上交稿后,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的考验。温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周双林说:“这次疫情让我想起崔新娟在2017年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的宣传中,一天写十几篇文章的时候。”在那次活动中,作为温县新闻办稿件撰写的骨干力量之一,她每天23时左右下班,手指几乎没离开过键盘……
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她享受工作,也享受工作之余码字的欢乐。她曾在两个月内完成4本40余万字的儿童成长小说《库小酷酷学记》,出版社未进行修改且以支付稿酬方式予之出版;工作之余,她在《读者》《意林》《特别关注》等百余家杂志发表文章。
而从事新闻工作后,她发现不再有工作之余,并因此失去了《家庭百事通》副主编李贤平给她在这家江西省老牌杂志上写专栏的机会;婉拒了写过《小鹿斑比》《吹牛大王历险记》等畅销童话书的北京知名出版人王北奇10余本儿童小说的邀约……
“落花水面皆文章”,她沉湎于这样的意境;“秋水文章不染尘”,她倾心于这样的情怀。可是,她更加珍惜工作岗位赋予我“今日新闻明日史,赤诚秉笔写春秋”的使命和热忱。
在她内心,一直不会对工作说“不”,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有所不能,无力无奈。若不是这次记者节给予她“自我小结”的机会,她也不愿再回顾自己曾经的狼狈。
那是2018年2月22日的上班路上,一个不经意,她从电动车上掉了下来。被路人扶起后,她发现自己一脸血,腿脚也受了伤。以为不过是小小的意外,到医院检查后才知自己血糖高出正常值数倍。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因病住院,而之前她对自己能凌晨2时睡觉、4时起床写稿的身体近乎崇拜。这场病意味着从此之后,她不能经常在屏幕前陪着凌晨染亮夜晚,不能一直焊在键盘上享受静谧冲刺更阑……
也许,原本是她太贪心,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居然想把仅有的一生过成两世:白天一世,夜晚一世;用一生两世拼命靠近文字这片光,却忽略了生命与健康的本质,需要旋转,也需要休憩;需要加油,也需要供给。
“切莫说什么情竭力已衰”,只要明天还在,她就不会悲哀。短暂的失落和质疑后,她说服自己进入一生一世的状态。
没有强健的身体,让她实现量的突破,那她就用心在质上改变。当放大原创的视角,她发现脱贫攻坚里涌动的热血生发着滋补的甘泉,挺起了困难群众的骨,壮了贫困群众的腰;百城提质就是她在热血里埋下春天,在不分季节的追赶中,拥抱东风的暖;而棚改攻坚的奇迹里,由无数颗柔软的心紧紧相贴筑成坚不可摧的基石,在痛如刀锉里崛起广夏细旃……一篇篇蘸了爱的新闻,从《温县发布》首发,到《半月谈》长篇幅刊登;从《河南日报》《焦作日报》头版头条推介,到“学习强国”平台转载;从融合为视频,到改制为专题……
据说,人的一生中,从事钟爱事业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可她就有幸命中这个“万分之一”,从事了自己热爱的新闻职业。这一生,为热爱的岗位再怎么付出,也都心甘情愿。因为没有什么比按捺在胸膛的热爱,更能让人可以拼命追赶,而不染尘嚣的气息;没有什么比藏在心头的珍惜,更能让人舍弃物欲,在寂然中积攒笑意。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崔新娟用责任捍卫尊严,用事实反馈民生,用心灵感悟生命,用良知编撰人生,用笔头抒写伟大,用勤劳缔造传奇;崔新娟执豪迈与激情之神来之笔,饱蘸历史与时代之浓浓情愫,去谱写新的乐章,唱响新征程的主旋律,她美丽的风姿,必将在古温大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更加灿烂的风景!
【新闻链接】
崔新娟,温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编辑。从2007年起,在《读者》、《意林》、《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家庭》、《人之初》、《家庭之友》、《分忧》、《家庭百事通》、《当代青年》、《妇女》、《生命时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晨报》、《河南日报》、《齐鲁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健康报》等上百家杂志报纸上发表小说、散文、通讯、时评数百万字,其中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篇数达800篇以上。2015年出版儿童成长小说《库小酷酷学记》第一辑四本,分别为《我的快乐学习魔法》、《自信,就那么任性》、《马虎拖拉快走开》、《爸妈不是我的作业机》。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她在精准扶贫、环保攻坚、棚改攻坚、五城联创、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宣传上,都做出了突出成绩。撰写的《脱贫攻坚,温县有三度》等文章在《半月谈》《河南日报》《人民网》长篇幅刊发;策划的微文《温县,向世界发出邀请》阅读量10万+。
在2017年的百城千万人展演活动中,她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以后下班的15个小时工作时模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就撰写了100余篇优质新闻,为全国各地媒体转载、刊发展演活动提供了大量素材。
在新冠疫情防控与防汛减灾宣传中,她采写了大量的新闻在《学习强国》、《人民网》、《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媒体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