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淼
▲ 《厄舍古屋崩塌记》剧照
在一列象征着西欧工业化社会的蒸汽火车上,一边是上帝拉着小提琴,用美好的音乐旋律引导着人们要向善;一边却是魔鬼冷漠地操纵着被异化的人们走向赌博、情欲与犯罪的深渊……这寓言式怪诞的作品是一出木偶剧——《人面兽心》。
日前落下帷幕的2021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上,除了热闹精彩的150场滚动式嘉年华露天展演,10部影偶佳剧为期17天的线上展播,还有《魔笛》《人面兽心》《厄舍古屋崩塌记》3部改编自世界文艺经典的国外影偶名剧进行低票价现场高清放映。正是这3部高清影像放映作品,引发了业界对于名著改编影偶作品和成人影偶剧制作的热烈讨论。
世界木偶剧创作动态一窥
三部作品中,来自奥地利萨尔茨堡木偶剧院的木偶剧版《魔笛》最为保守。萨尔茨堡木偶剧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偶剧院之一,以改编演绎莫扎特歌剧为代表的经典剧目为特色。《魔笛》是莫扎特四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诗集《金尼斯坦》,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真理与美德必定永绽光芒的童话故事。
《人面兽心》改编自爱弥尔·左拉的小说《人兽》,看似描述的是人们琐碎的日常生活,实则指人类同理心的缺失与社会的日渐冷漠。《厄舍古屋崩塌记》由德国西波拉剧团与杜伊斯堡剧院、大都会乐团合作完成,改编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逐渐没落的古老贵族家庭中发生的一系列惊悚故事。该剧摆脱了原小说的悲剧结局,诗意地探讨了超越死亡的友谊和爱的主题。
这3部作品风格迥异,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均改编自世界文艺经典,有的大胆先锋实验,让中国观众窥到了世界木偶剧创作的动态。
改编名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作
在戏剧领域,多年来,虽然经过多方不断努力,但“剧本荒”、缺乏好故事等情况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改编名著无疑是提升作品成功率的好办法。
“从名著中选择题材,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艺术创造。”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院长赵永庄谈道,《八仙过海》《大闹天宫》等作品不仅是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改编自文艺经典的成功作品,更在多年的演出打磨中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传承这些经典是剧院的责任。“同时,我们也在尽力避免浅显的舞台叙述和堆砌性的舞台表达,让木偶艺术和人的思想、偶的表现融会贯通。”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洪世键说:“我们的木偶剧演出目前的定位还是以少年儿童观众为主,国外影偶剧演出则是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木偶艺术要发展,应该顺应时势,更新观念,既要继承发扬宝贵的传统经验,也要充分吸纳世界各国木偶艺术的前卫艺术观念,形成一种气韵生动、技法性强、风格多样、与时代同步的全新理念。”
创造全年龄段的当代民族偶剧
国际剧协格鲁吉亚中心秘书长莱万·赫塔古里谈到,在木偶戏产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木偶戏通行于全年龄段观众。“不幸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木偶剧被认为只适合于儿童。俄罗斯的谢尔盖·奥布拉兹科夫率先将木偶剧带回到多年龄段观众和成人木偶表演艺术中,且取得了艺术与经济上的双成功。”据赫塔古里介绍,格鲁吉亚共有8个专业国家木偶剧院,这些剧院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戏剧表演与偶剧表演互相交融,观众也总是很欢迎加入木偶的表演与实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郑雷表示,中国皮影木偶长期以来只是被当作面向儿童受众的艺术形式,“作品思想上有简单化和低幼化的倾向。”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原主席李延年同样指出,当今国内的一些影偶剧创作中,出现了有偶无技,甚至无偶无技的问题,剧目的主题非常浅显、直白。“影偶剧小瞧了大家的欣赏能力。从《人面兽心》《厄舍古屋崩塌记》等国外影偶剧中可以看到,影偶剧不管是人偶同台还是人偶合一,已经实现了表现形式的自由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