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妮丽 郑洁 秦毅 陈佳 付远书
街巷融合了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特色民俗等,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记忆,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漫步在街巷中,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发展街巷文化,有利于突出城市特色,使城市记忆得以留存,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北京南锣鼓巷:
每一个宅院都诉说着老故事
刘妮丽
▲北京南锣鼓巷(资料图片)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都诉说着老故事。
明清以来,这里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个宅院都有数不尽的人物风流。如今,南锣鼓巷人声鼎沸、门庭若市,游客络绎不绝。《时代》周刊点评南锣鼓巷:怀念老北京的人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最地道的北京味儿;蓝眼睛白皮肤的老外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他们一贯的雅致情调和浪漫情怀。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已有740多年历史,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步入南锣鼓巷,琳琅满目的店铺让人应接不暇。南锣鼓巷61号的“创可贴8”是英国人江森海创办的北京特色T恤店,搪瓷红脸盆、老铁皮玩具、北京第一张地铁票,都成了T恤的标志。位于南锣鼓巷98号的传运书刊,可以淘到很多老碟片和专业艺术类期刊。不足7平方米的吉他吧,两位吉他手这里演出。还有只接待单眼皮的“单眼皮”酒吧、“肚脐眼”T恤店、华裔英国皇家院士开设的异域情调酒吧“老伍”……
脑子加工厂、炒豆合作社、海小姐的玫瑰饼、文宇奶酪店……满满都是人。餐吧“过客”的“羊肉串披萨”和“宫爆鸡丁披萨”让人百吃不厌;位于黑芝麻胡同2号的“烧肉人”日式烤肉店,只要亲吻10秒,就可以免费得牛舌一份。一位游客表示:“在‘灼热童年’炙子烤肉店,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烤肉一边欣赏店里的老式收音机等老物件,心灵和胃都满足得不行。”
如果逛累了可随手买杯美式咖啡或双皮奶,边喝边欣赏僧王府、可园等宅邸,还可以坐下来欣赏东棉花胡同35号蓬蒿剧场的话剧。喜欢历史人文的游客,可以扎进胡同去品味它悠长的历史。南锣鼓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面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顺着南锣鼓巷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央戏剧学院。雨儿胡同13号院曾住过国画大师齐白石。后圆恩寺胡同13号即茅盾故居。后圆恩寺胡同7号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的府邸,这所宅子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1945年12月到1949年1月,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是友好宾馆。
帽儿胡同7号至15号(单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帽儿胡同35号、37号院,是末代皇帝的皇后婉容的娘家,清代称为“后邸”。秦老胡同35号,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大,十分精致,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菊儿胡同东口,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是清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
到了晚上,南锣鼓巷的街景更加绚丽多姿,大红灯笼高高挂,绿柳依依清风吹。在胡同附近的民宿住一晚,跟房东聊聊这院子上百年的历史,这样的经历更是妙不可言。
南锣鼓巷的美,值得反复探寻和回味。它不仅是对经典历史的回味,更是对品质生活的向往。
上海武康路:
人文老街巷的时尚表达
郑 洁
▲ 上海衡山路(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徐汇作为上海的文化大区,有“居住万国建筑博览群”衡复风貌区,有海派文化发源地徐家汇源,有近代民族工业摇篮徐汇滨江,一直以来,徐汇努力承载历史、涵养文化。衡山坊坐落于衡山路天平路交汇处,处于徐家汇商圈核心地带,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涵盖花园洋房及新式里弄建筑,堪称东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缩影。而在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五街交汇处,形如巨舰、近百岁高龄的武康大楼,更是上海建筑打卡的“爆款”之一。2011年,经过整修提升的武康路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但想要找到一面不被电线杆、架空线“打扰”的原生态墙面、为大楼拍一张“素颜”照,几乎不可能。
2018年3月,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启动,计划全年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合杆工作。一场“攻坚战”从武康大楼打响,一系列街区“微更新”动作开展:人行步道空间沿石弧顶向外扩展3.6米,移位4处电箱、1根电杆等“城市家具”,打造出一片武康大楼前的“源点广场”。据徐汇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这一“微更新”项目优化、移除的“城市家具”达109处之多。
2018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如今“建筑可阅读”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包括武康路、衡山路在内的老街区,让市民游客体验到了上海的人文温度和美好。
上海开拓建筑阅读,市民游客既可以亲历建筑现场“零距离”感受,也可以通过VR全景、三维动画体验“新科技”阅读建筑历史,还可以尝试由老房子爱好者引路探秘的“微游式”阅读,充分感受历史建筑的魅力。
在2019年上海书展的“域市汇本——《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和‘衡复三书’分享会”上,《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和《海上遗珍》图书出版,为衡复风貌区内老建筑写影留档、深度解析,记录老房子的前世今生和名人轶事,为公众提供了一把打开徐汇区人文历史和城市记忆的钥匙。
保护之余,结合文旅新趋势的设计开发也精致巧妙。在上海市文旅局公布的首批16家上海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名单中,徐汇区的衡复风貌区和滨江休闲区位列其中。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包含徐汇232处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宋庆龄故居——武康大楼——黄兴故居——武康庭——巴金故居——柯灵故居——张乐平故居——衡复风貌馆——夏衍旧居——草婴书房——衡复艺术中心的人文之旅路线也已成形。
时尚感、质感十足的新社区,是当代衡山路、武康路的又一注脚。修缮后,衡山坊不但保留传承了老上海文化历史的精髓,还引入了时尚精品店、特色餐饮、多元书店、创意办公等多种业态,会集了时尚、设计、潮流人群,通过现代感的设计理念重塑了摩登时尚的生活格调。武康庭则云集咖啡店、餐厅、艺术画廊等,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潮流年轻人前来打卡。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与复古洋房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幽静的鲜花小道、精致的商家小店,尽现当代年轻人的精致生活。
西安回民街:
市井味道并非只有美食
秦 毅 陈 佳
▲ 西安回民街 薛 铂 摄
旅游到西安,看了钟楼鼓楼,怎能不进回民街?一踏进去,琳琅满目的美食小吃伴随着地道的吆喝声而来……嗞嗞作响的红柳烤羊肉串、老米家的羊肉泡馍、贾三家的灌汤包子,还有甑糕、柿子饼、酸梅汤。对于“吃货”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大多数人对于西安回民街的了解是从“吃”开始的。其实,作为西安民俗风情的代表之一,穿过鼓楼门洞的“回民街”并不单指某一条街道,而是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的统称。老西安人习惯称这里为“回坊”或“坊上”。这里汇集了300多种清真小吃,与其他网红小吃街不同的是,这里是西安回族定居生活的地方,有着西安最真实的市井气息:楼下是铺子,楼上是住房,出门拐道弯,就是回民做礼拜的大清真寺。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在这里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文化氛围。
回坊内有多座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清真寺,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其中规模最大的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
热热闹闹的回民街每天迎来送往无数宾客,想住在这里一抬脚就找到美食?西安本土民宿品牌“不舍长安里”让你乍见之喜,久处不舍。“80后”民宿负责人马旖旎介绍,“不舍长安里”民宿目前共有9栋独立院落、近百套不同特色主题的房源,均位于西安市中心钟鼓楼核心商圈内,保留了明清时期“七寺十三坊”的布局。
在西安,目之所及的一碗羊肉泡馍、一串烤肉,也是文明碰撞的产物。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喇嘛寺、道家城隍庙、中式园林建筑的明清古民居……它们同在古城西安热闹的转角。
街巷是城市的基本单位,蕴藏着城市朴实、细腻而深刻的文化,扎根在百姓的生活中,掺杂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如同一道美食,需要你慢慢品味。
成都望平街:
“猛追”潮流 工业老街华丽转身
付远书
▲ 成都望平街(猛追湾街道供图)
在四川成都,休假去哪里耍?不少人都越来越喜欢具有本地特色的消费场景,成华区猛追湾望平街便是其中之一。
望平街所在的猛追湾片区,曾是成都盛极一时的工业区,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猛追湾打造出以望平街为代表的餐饮消费与文创特色街区。如今,这里多元消费场景层出不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而在几年前,这里“没有公共阅读空间,连个搞活动的坝坝都没有”。据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Dream One街区综合党委书记谢生平介绍,在征集群众意见后,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在社区场景营造中进行创新探索,从城市形象、产业转型、人文环境、经济复苏等各方面进行提档升级。
在升级打造中,当地通过采用“EPC+O”模式引进专业公司作为主体,按照“设计、施工、运营”全链条商业化逻辑,大力实施优质资源“收、租、引”,对项目实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商业运作。一年多时间,先后完成了人民纸箱厂、老旧住宅楼等升级改造,并引进了万汇空间、几何书店、梅花剧社等优质文创企业。
2019年9月,猛追湾市民休闲区一期正式开街,运行两年来,游览人次已近50万,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阅读休闲、文化娱乐等需求,休闲区内的望平坊、香香巷、滨河路等景点更蹿升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除了“颜值”,这条焕然一新的街道也植入了不少文化科技元素。在由老国税局办公楼改造而成的“猛追湾故事馆”里,通过数字技术和3D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可以看到猛追湾漫长的历史;老梅花剧社重新“出道”,跟上世纪老成都的茶楼一样,买杯茶就能在这看戏听曲儿,消磨一整天;街道沿途的景观设计综合利用了地刻铺装、光影装置、互动装置等手法,呈现成华区的工业光阴长河,瞬间勾起当地居民的回忆。
如今的猛追湾,是城市旅游的新地标,漫步其中,“老成都”能找到曾经的记忆;年轻人能体验到这座城市最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
猛追湾之变,得益于这座城市的营城思路之变。除了猛追湾,这座城市亟待焕发新生的老街区还有不少,成都万科运营的武侯区华西坝、新都区沸腾里亦即将开街。此外,在成都市规划的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中,包括华兴街、音乐坊爱乐环、寻香道光彩灯饰散花楼节点等一系列天府锦城点位陆续打造出炉、上新亮相。
专家视点
以“四个一”为抓手推动街巷文化建设
黄江松 董 方
一个老建筑都不拆、一条街巷都不拓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老城内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老城原则上不再拓宽道路”“保护1000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实施胡同微空间改善计划,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街巷胡同,发展街巷文化。”上海早在2007年把中心城区内的64条街道纳入一类历史风貌道路保护名单,承诺永不拓宽,而且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也要保持原貌。不拆四合院、不拓宽街巷胡同是为了更好地把街巷历史挖掘出来,把城市的人文底蕴挖掘出来。
一条街巷出一本书。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堪称一部地方志、文化史,北京的每条胡同都可以写一部书,北京市东城区便推出了《史家胡同》一书。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对辖区内的历史建筑加以分类、择选,邀请专家学者撰稿,挖掘老房子背后的闻人轶事,出版了《武康路》《衡山路》等图书。应鼓励各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以及出版社、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挖掘街巷文化,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一个历史街区建一个博物馆。每个胡同、每条街巷都可以建一个博物馆。通过博物馆集中展示街巷的历史沿革。用实物、图片、微缩模型等展示出街巷的变迁,用音频资料记录街巷的声音、比如街巷吆喝声、鸽子哨等,再结合博物馆文创产品,让居民铭记历史,感悟城市人文变迁。
一个老建筑讲一个故事。各级政府要动员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等机构挖掘全市各级各类老建筑的历史,并给每个建筑都挂牌、设置二维码。上海提出要打造开放式的“城市建筑博物馆”,设置历史建筑导览二维码系统,运用音频、文字、AR产品等形式实现“一码入口、多种体验”,2018年完成所有历史建筑的二维码设置。下一步还要从建筑“可阅读”延展为“可走进”“可倾听”“可体验”。2019年上海黄浦、静安等6个城区开放历史建筑1237处,推出327种建筑可阅读文创产品和87条建筑微旅行线路,全年接待游客1830万人次。
制定街巷文化发展专项规划,把街巷文化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需制定街巷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围绕街巷文化的保护、挖掘、展示、传播等,列出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并纳入城市总规之中,使二者相契合。
构建多元参与的街巷文化发展机制。建立政府内部跨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形成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每个部门都要探索扶持发展街巷文化的措施。建立不同层级政府纵向联动机制,市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创新街巷治理方式,用足用活优惠政策,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发展街巷文化提供资金、人才支持和业务指导。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推动街巷文化发展。一方面,创新街巷内名人故居、会馆、祠堂、寺庙等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化运营模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把历史建筑连点穿线,形成特色文化路线,通过人文行走的方式增强对街巷文化的感知。另一方面,大力加强非遗传承,发展街巷内文化旅游。通过“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旅游”模式,焕发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艺术、老字号的生命力,丰富街巷内的文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