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文化为老 让“享老”生活更美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7  浏览次数:143701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 5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唱支心歌给党听”致敬红色经典E时代音乐会上,平均年龄75岁以上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合唱团演唱了歌曲《少年》。 卢 旭 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

▲ 5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唱支心歌给党听”致敬红色经典E时代音乐会上,平均年龄75岁以上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合唱团演唱了歌曲《少年》。 卢 旭 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据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更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凸显战略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始终高度重视老年文化工作,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建设老年大学、举办主题活动、做实文化志愿,切实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不断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激发释放老年群体精神活力。各地积极探索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丰富的文化选项、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更暖心的文化服务,取得丰硕成果。


纳入法律政策

老年文化工作有标准

201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九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2021年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强调,积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让更多老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面向老年人群体开展数字技能和文化艺术培训,切实解决老年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组织智能技术培训、推广线上服务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设备的问题,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化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难题。截至今年6月底,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举办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共计68341班次,2823629人次参加。

各地则将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作为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关于提高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的通知》要求,图书馆、文化馆提供更多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安排专人引导;明确老年人办理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押金减半、参加文化馆培训班享受免费或优惠。《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一批文化馆老年文化大学,面向老年人开展数字技能和文化艺术培训,活跃“银龄文化”。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的通知》,夯实公共文化场馆及旅游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和旅游服务工作的主体责任。

扎实落地推进

老年文化工作有抓手

设施便老、学习为老、活动惠老、服务重老……实践证明,央地将老年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细致、周到又富有创新性的做法,为老年群体创造着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设施是否适宜、便利直接影响体验效果。各地着力做好公共文化设施适老化建设,包括专设老年活动室、无障碍设施、特殊指引标识、便民服务点和医疗箱,以及提供轮椅、拐杖等;引导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室)开设老年阅览区域,为老年人提供大字阅读设备、触屏读报系统、放大镜、老花镜等便利服务;面向老年群体实行免预约开放、设置“老年服务岗”等,建设老年友好环境。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已有为老服务活动用房143112间。辽宁省各级图书馆每年采购适合老年人的图书报刊2000余种,满足老年读者阅读需求。四川省组织开展全省公共文化场馆网站、移动应用端改造行动,重点推动大字体、操作简化等适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重庆图书馆打造老年弱视和盲人读者阅览室,购入无障碍影院设备,提供“口述电影”服务,让老年弱视及盲人读者享受电影艺术的乐趣。福建等地的图书馆为进馆的老年读者开设“老年服务岗”,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智能技术指导,全年接待老年读者近600人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惠州慈云图书馆等还为老年人预留10%左右的预约名额,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登记进馆。

近年来,老年群体学习热情高涨,提供特色课程的文化系统老年大学尤其受到欢迎,常常爆满。各级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多层次、多渠道兴办老年大学,推进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国文化馆(站)办老年大学4321所,在校人数828338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办老年大学1370所,在校人数166936人。各地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方面用心打磨,不断适应新时代老年人实际需求。山东省文化馆与山东老年大学合作,将省老年大学的招生模式与省文化馆专业艺术师资和非遗传承人队伍相结合,邀请非遗传承人教授古琴、刻瓷、山东快书、结艺、儒学经典等特色专业。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老年大学公开招募一批社会人员体验和评估培训项目,提高社会对老年大学教学服务监督力度,并依托“文化天府”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计划,提高服务效率。广东省文化馆老年大学开展线上教学,推出的10多个主题线上艺术课程累计访问量达68万人次。除正式开设的老年大学外,各地还通过开办知识讲座、专家讲坛等方式,灵活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化培训,使公共文化阵地成为老年人的重要精神家园。

品牌化、常态化老年文化活动,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文化和旅游部连续举办“永远的辉煌”——中国老年合唱节,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已成为老年群体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2017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还陆续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等组织面向老年观众的民族舞剧、现代京剧专场演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国许多地区的老年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多年,参与老年人数量众多、覆盖面广,同时培育出一批老年文艺团队,扩大了品牌效应。上海市依托“上海市民文化节”这一全民活动平台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赛事,在合唱、舞蹈、戏曲等群众基础深厚的赛事中,老年文艺团队占比超过60%。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老年艺术节”已成功举办19届,参与人数达1万,观众规模10万,成为乌鲁木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群众文化品牌之一。河南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拿出一定资金对优秀老年文化团队给予支持,培育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老年歌舞团、戏剧团、模特队等老年文化队伍。海南省则结合“候鸟过冬”人群较多且大部分为老年人的特点,成立了候鸟艺术团、候鸟老年协会等。

文化志愿服务有利于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文化和旅游部多年来广泛深入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化志愿服务,不仅指导各地积极招募文化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把对老年人群体关爱服务融入日常,还鼓励探索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支持引导身体健康、有文艺专长的退休老人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湖南省图书馆为让老年读者在家也能及时解决困惑,建立了老年人交流群,由文化志愿者全天候在线提供答疑服务。吉林省文化馆每年组织文化志愿者赴敬老院、社区、村屯等开展多场慰问演出。青海省文化馆老年大学和海东市互助县文化馆老年大学则组织学员积极参与策划老年运动会、广场舞等活动,担任景区志愿讲解员,当地老年学员已成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泛吸纳老年人志愿者,招募退休干部职工担任“银发讲解员”,实现老年人自我服务。

直面难点问题

老年文化工作有谋划

目前,老年文化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和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文化需求快速增长,老年文化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文化设施网络的完善程度、文化活动的水平层次、老年人大学的机制构建以及智能技术普及应用等层面,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为此,业界专家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实践调研,精准对接老年群体多元文化需求,从细节处入手,将老年文化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持续深入开展。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多措并举,提升老年文化工作效能,着力丰富老年文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体验性、互动性;加大文化系统老年大学建设力度,指导各地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开设特色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巩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问题,推进线上线下服务高效协同,从文化服务入手,为老年群体适应现代生活、实现个人价值提供良好支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