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沂南农家小院:沉浸式演出再现军民鱼水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7  浏览次数:143722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苏锐“十一”假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的农家小院里,一部短剧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演出时间很短,虽然每场只有10分钟左右,但泪点很多,甚至连看多场的导游也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苏锐


“十一”假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的农家小院里,一部短剧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演出时间很短,虽然每场只有10分钟左右,但泪点很多,甚至连看多场的导游也会在某一刻眼眶湿润。济南游客孟凡凡表示,系列演出十分具有冲击力,演员的精彩表演让人仿佛重回硝烟弥漫的岁月,激发人们对“军民鱼水情”的强烈认同感。今年“五一”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常山庄每周定期推出红色沉浸式体验演出,累计超4万观众现场观看演出。演出人员为本地及周边村民、文艺爱好者,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用“面对面的交流”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



01

先辈的故事回到小院

走进常山庄,映入眼帘的是石板路、石头墙、石台阶。这里是沂蒙山区腹地,出产的“黑石头”远近闻名,千百年来被人们用来盖房子、修院墙。深秋时节,树木的枯叶纷纷飘落,蓝天覆盖在不远处的群山上,让人感慨山村环境的清幽与舒适。

80年前,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一批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涌现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英模人物。目前常山庄的5处沉浸式演出的故事剧本,均源于发生在这里的真人真事。

《民兵连》单场,以抗战时期沂蒙山区民兵连的战斗生活场景为基础,演绎出沂蒙民兵不怕牺牲、勇敢参与对敌作战的故事;《妇救会》《识字班》单场,将当地方言充分融入,通过演员接地气的表演,真实再现了战火纷飞年代人民所遭受的不幸及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无条件支持。

最让观众动容的是《战地医院》单场。80年前,一些战地医院就驻扎在百姓家中。随军医生与村中百姓一个锅里吃饭、一处战壕拼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军民情谊。演出中,创作团队运用逼真的舞台化装效果,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

系列演出最后一场是《跟着共产党走》单场,以抗大文工团创作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这首名曲的创作过程。演出最后,“沉浸”的概念走向深入:在演员带领下,游客“走进剧中”,一起唱响《跟着共产党走》。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成介绍,常山庄5处农家小院里的沉浸式演出,题材都来自当地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当地群众称自己是“红嫂后代演红嫂”“老区群众演群众”。



02

深厚的情谊历久弥坚

常山庄红色沉浸式演出的打造,既是当地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也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拓展民众增收渠道的抓手。

近些年来,常山庄所在的片区一直在建设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国内多部知名红色影片均从这里取景拍摄。然而,单纯的影视取景对本地红色精神的传承助力有限。如何以更接地气的形式让群众演绎本地故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常山庄经过与外地创作团队的沟通,确定打造国内少见的红色沉浸式演出。

除了5处农家小院,常山庄的沉浸式演出还包括一部文献史诗情景剧《沂蒙四季·红嫂》。作为主场演出,《沂蒙四季·红嫂》以“沂蒙红嫂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升华为主线,由序言《家乡》、首章《名字》、次章《找寻》、三章《传扬》、四章《感恩》、五章《百姓》、尾声《英雄》组成,通过“乳汁救伤员”“火线桥”等故事,以话剧、舞蹈相结合的形式,再现“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

沉浸式演出《妇救会》单场中的摊煎饼大嫂杨素华今年58岁,是附近马牧池北村村民,凭借熟练的摊煎饼动作和朴实的表演风格,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入戏好大嫂”。杨素华从小喜欢唱歌,十几年前,她来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游客唱歌。后来,常山庄招聘沉浸式演出演员,她清澈的嗓音和朴实的外表受到评委青睐。经过一个多月的表演强化训练后,杨素华成为常山庄沉浸式演出的正式演员,月收入约4000元。她说:“爱人和孩子都很支持我。在家门口工作,收入也不错,幸福指数很高。”


03

融合的理念值得推广

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张彦对常山庄的红色沉浸式演出非常关注。她认为,沉浸式演出的好处在于实现“小剧场、大阵地”。新时代乡村旅游成为热点,这是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好载体。沉浸式演出不需要大拆大建,而是保留乡村固有文化特色,将剧场安排在农家小院,真实的生活场景变成了难得的舞美效果,有利于观众更快地融入剧情,增强互动感和体验感。

常山庄红色沉浸式演出从策划开始就是“融合的产物”:当地知名企业参与投资运营,临沂市、济南市的高校和艺术机构参与创作,专业的演艺公司提供营销指导。同时,当地将演出的打造与革命文物保护结合起来,游客在参观革命文物过程中,通过沉浸式演出加深对那段历史的了解。

沉浸式演出的参与者马艳芝表示,通过参加演出,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承了红色基因。此前,马艳芝就是沂南县一位普通的农民。如今,她主动申请成为常山庄的红色文化宣讲员。每逢节假日,马艳芝都会早早来到景区,穿上志愿者的服装,戴上讲解设备,为游客志愿宣讲红色故事。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山庄将红色乡村游的发展与百姓的脱贫增收和精神富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小而精的演出创造了上百个就业岗位,不仅降低了供给成本,也探索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据了解,目前常山庄正研究组建专业演出经纪队伍,探索将红色沉浸式演出的运作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到全省其他地区,助力更多农家小院讲好红色故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