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哪些旅游政策最给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1  浏览次数:153691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郑洁 鲁娜刚刚过去的“十一”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游客又如何对“十一”旅游的防疫和激励政策、措施进行打分?对各地防控措施的可行性、执行度、合理性又持什么看法?本报记者通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郑洁  鲁娜

刚刚过去的“十一”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游客又如何对“十一”旅游的防疫和激励政策、措施进行打分?对各地防控措施的可行性、执行度、合理性又持什么看法?本报记者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问卷分析


周边游唱主角,出游频率不降反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今年国庆假期,更多人选择周边休闲度假。虽然国内疫情时有发散,但调查显示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出游频率不降反升,并出现旅游碎片化、错峰式、长短结合等新特征。

rApntWFNxVOAbyz_AAE5dfTZNsY264.jpg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周边游唱主角。52%的受访人选择了周边游,29.6%的受访人打算跨省旅游,选择不出游的占比18.4%。接受问卷调查的受访人,年龄20岁至29岁的占46.4%,30岁至39岁的占44%;75.2%的为本科、专科学历,48%的为企业或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都是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他们的选择较具代表性。

何种原因导致大多数人做出了这样的出游决策?“所在单位不建议跨省游”“想去的旅游目的地未开放跨省游”“子女学校不建议跨省游”三项因素位列前三。

虽然疫情导致跨省旅游有所受限,但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游客的旅游频次相比,疫情发生后,年旅游三到四次的游客占比有所提升。选择不定频率出游的游客也由疫情前的24%上涨至39.2%。

游客刘女士表示:“从去年八九月份至今,我出游的频次提高了,但花费和精力投入不一样了,之前是‘批发’,现在是‘散装’。旅游中,感觉到政策整体变宽松了。”今年“十一”她计划自驾去川西,打卡即将开放的牛背山这个贡嘎雪山的最佳观景台。

来自北京的公司职员冰冰也有同感。她表示,国家对疫情的整体防控到位,全民疫苗接种率高,所以她不担忧近期的散点疫情会扩散。以前旅游畅通的时候,她从没想过去大西北,疫情以来她去甘肃、青海好几趟了。


防疫政策、措施较及时,满意度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疫情防控安全的政策,包括旅游景区、文博场所严格实施“限量、预约、错峰”管理,实施跨省游“熔断”机制等。这一系列政策出台的及时性、执行情况、体验感、落实情况到底怎么样?根据问卷调查,大部分受访者给出了较高的打分,其中,预约政策好评最多。

文旅防疫政策是否及时?有32%的受访人认为政策及时,占比最高,并给出了8分的评价。

文旅场所查验健康码是否严格?49.6%的游客反映室内场所查验非常严格,室外场所查验较为放松;35.2%的人反映大部分场所都较为严格。

rApntmFNxVqARgwVAAFyJdc9n20297.jpg

在预约方面,36.8%的受访人反映,大部分文旅场所此政策执行较为严格,54.4%的受访人认为,当前室内文旅场所严格预约,室外文旅场所预约执行较为放松。

在限流方面,33.6%的游客对各地限流政策满意度给出了8分。

一些游客给湖北省武汉市打出10分好成绩。北京郊区的防控服务也得到很多游客好评,认为服务周到,防疫措施到位;对广东省深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等,游客都给予及时、负责的好评,认为其比较积极有效且兼顾经济效益、执行到位,基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愉快出游。

冰冰说,在携程等平台订票时,目的地的疫情政策就会有提示,比如预订甘肃相关票务就会提示“来自高风险地区的,隔离14天,不少于2次核酸检测”“来自中风险地区的,需持7日内核酸证明,落地后居家进行健康监测”等,加上地方只要出现疫情,全国新闻就会联报,所以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和对策非常及时。

刘女士也说,全国疫情消息已经不会漏报一例,在飞猪、马蜂窝等买票时弹窗也会告诉游客当地政策,另外,出行前几天打电话给当地酒店,基本就能摸清禁忌,她还会提前做好核酸检测。


“限量、预约、错峰”各地执行标准不一

政策出台及时,让大家有章可循,但在各文旅场所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近一半的游客仍反映存在不足,亟待改进,这个背后反映出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还需不断完善联动机制。

rApntmFNxWKAdvheAAD0_0L-U1s594 (1).jpg

问卷结果显示,56.8%的游客认为不存在“一刀切”现象,他们给出的都是防控的积极效果,比如“没有过多限制旅游”“出示核酸检测和健康码是基本要求”“安全第一”。

而43.2%的游客认为目前有些地方执行旅游防疫安全政策时存在“一刀切”现象。有游客反映“有的地方无风险也被管理”,有的则反映“只要一个小地方有嫌疑,就整体被封”。江西景德镇的一位从业者认为当地管控太过严格,会影响从业者的生路,应考虑到游客出游的刚需。有游客反映,“目前针对低风险地区的防控不合理,限制太多。”“打过疫苗的还要看核酸,增加了非必要的旅游成本。”

有游客反映地方上在落实防控政策时遇到尴尬。刘女士说,有次去湖南郴州,东江湖景区附近的华美达酒店说未接种疫苗者不让入住,但员工又说不清楚政策详情,最后还是入住了。

还有的游客反映有的地方政策执行服务不到位,增添了游客负担。上海某企业负责人近期前往甘肃参加会展活动,按照当地要求做了核酸检测,到当地后整个会务期间却无人查验,核酸检测报告就这样原样带回了上海。另一位上海游客此前前往杭州旅游时,按当地要求申请本地健康码,却因不熟悉地名,将地址填错,导致健康码成了红码,令他哭笑不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落实还应加强监管


在预约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全国提供在线预约服务的A级旅游景区已经超过了6000家。在5A级景区中,除了开放式景区外,均已实现了分时预约。4A级景区线上预约的覆盖率也超过了75%,国有旅游景区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实现在线预约预订服务。但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个别景区在利益驱使下并未严格执行“限量”政策,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说好的预约,但景区仍有很多现场售票的。”不少限量预约政策在地方执行时遭到游客质疑。

北京游客黄女士反映:“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在游览延庆区龙庆峡景区时发现,虽然线上预约显示已约满,但当天下午四点到达景区后仍能现场购票,不知道景区在线上预约和线下购买的门票各是什么比例,线上查约满后也无法知道线下能否买到门票。”黄女士表示,龙庆峡景区室内展区较为狭窄,照明也并不明亮,长达百米的狭窄二层出口通道上游客摩肩接踵,室内冰灯展区是否按景区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进行限流值得核实和监管。

对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室内文旅场所在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上实施较为严格,户外景区的执行程度则参差不齐,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究其原因,利益是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景区对最大承载量均有测算和公示,实际运营中测算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的技术也很成熟。但是,在疫情散点散发的情况下,许多景区一年中有1/3甚至更长时间没有营业,部分景区容易放松警惕、只顾眼前收益。

但不可否认,“限流、预约、错峰”政策的实施,让游客在文旅场所中的体验感大幅提升。投票中,被认为体验感“良好”的有西安大雁塔、北京长城、湖南长沙全城区、湖北武汉博物馆等,理由包括限流、排队、防疫到位;大部分室内场所的防控要求被游客认为比室外场所严格得多,景区的防疫令游客满意。

从游客的反馈中可以窥见一二:

“通过预约进行限流,我认为能改善旅游体验。之前鞋都能踩掉,现在我在故宫苏东坡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体验。“

“提前设了闹钟,在武汉大学抢到了预约票,无论观景点、道路路标还是志愿者服务都做得特别好;而同样看樱花的武汉东湖,没设预约机制,体验极差。”

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安徽等地在落实预约政策时,存在找不到预约入口、查验不严格等问题。上述地区文旅部门的监管和服务尚有待提高。

①“很多预约找不到入口”成为预约机制推行的一大障碍。安徽合肥的一些游客反映,当地虽然安全评分较高,但体验感一般,很多预约找不到入口,室外场所的查验较为放松。

②部分想去成都的游客也反映,成都很多预约找不到入口,有留言也有表示当地大部分场所不用查验,不够严格。

针对接下来的文旅防疫,一些游客反映“希望加大对谎报者的惩罚力度,并延长对其的观察时间”“希望加大疫苗接种力度,降低传染几率”等。



让政策落地,让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更安心


在访谈中记者发现,一些纾困惠企相关政策发布后,地方却因种种原因,相关条款迟迟不见落实。在旅游激励政策及措施上,一些从业者希望跨省游“熔断”机制的网格更加细化,一些企业希望大力推行旅游质保金改革或扶持制度,最好能减免企业社保缓解旅游企业压力,一些从业者希望地方政府多推行消费券补贴,激励于民、让利于企,还有企业希望出台实措,让企业能够自我“造血”。

上海某旅行社从业人士罗素介绍,文化和旅游部6月初发布的《关于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的党建活动和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罗素却反应条款目前还停留在字面上,不知道这些条款何时能落地。

对于旅行社来说,这一难题早已存在。记者了解到,发票制约成为旅行社承接公务服务业务的首要问题。一方面,根据纪检监察、财税等有关部门规定,旅行社开具发票的用途只能填写团款或旅游费,这两种发票对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来说,既不能作为报销凭证,也不能计入财务成本核算。另一方面,会务费、考察费、培训费等可以报销的发票,旅行社又无法开具。“由于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只有文旅、财税、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就该问题建立联动机制,该条款才有落实的可能。”上述旅行社从业人士说。

某旅游企业负责人直言,纾困惠企政策只能解一时之急,希望文旅等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政策时,在“输血”的同时“造血”,在疫情防控基准线基础上,以实措协同解决市场难题。例如,文旅部门实施跨省游“熔断”机制,但在跨省游开放的省市,由于教育系统的政策变相限制跨省游,游客跨省出游意愿锐减,在当前有限的市场下,企业回血存在实际困难。

此外,跨省游“熔断”机制的实施,对旅游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调查中收到了许多建议。“如今,我们的疫情防控已经细化到小区甚至单元,实现了网格化。那么,在跨省游‘熔断’机制实施过程中,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协调机制或落地政策,进一步细化跨省游‘熔断’机制,细分到范围更小一点的网格,让‘熔断’的颗粒度再细一点?这样,在满足防疫安全、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对旅游市场有效恢复也会更有益处。”业内人士说。


专家观


在“限量、预约、错峰”管理措施,实施跨省游“熔断”机制,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中,哪些政策执行情况最好?哪些政策还有待细化和改进?


王笑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中,体验感最好的是主题休闲度假酒店、休闲度假类景区和综合体。随着我国人年均GDP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崛起,社会经济从工业化商品经济向后工业化体验经济转型,需求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供给方面越精细越受市场欢迎。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相比传统景区,主题休闲度假酒店、景区和综合体在运营节点、数字化管理、服务等的精细化方面都做得更为到位。

“限量、预约、错峰”管理措施是众多政策、措施中执行较好的一个,对整个文旅行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运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包括文旅部门在内的中央部委已推出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从中短期来看,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消费安全、防疫安全和生产安全变化。从中长期看,对于文旅行业来说,要正确认识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还是需要积极鼓励供给侧结构化调整,促进供给侧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和转型,在这些方面提供政策引导和促进,如完善产品、产业孵化扶持机制,加大力度促进供给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升,促进信用体系、品牌体系建设等。

文旅政策如何能够保持弹性,既满足疫情防控安全的需要,又能够在保障生产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的复苏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


宋昌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助理)

在国内疫情防疫总体可控的情况下,国庆期间旅游防控仍然不可懈怠。旅游过程中的人员聚集、流动都可能造成疫情传播,暑假期间的张家界、南京等地疫情都通过旅游造成不可挽回的社会损失。因此,在国庆大规模旅游流动过程中严格防疫、最大化降低疫情传播,要求各地提高警觉性、警惕心。

每年国庆期间都是旅游业的狂欢季,为旅游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疫情防控背景下,需要权衡旅游发展的收益与疫情潜在风险之间的矛盾,还要权衡旅游可能造成的疫情传播的社会成本与过度防疫造成的旅游业损失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严格管控旅游过程中的疫情风险,需要警惕旅游业过度防疫造成的次生风险,如行业致命性打击、社会恐慌等。 

旅游行业防疫,安全是底线,满意是高线。旅游防疫要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端正防疫态度、提高防疫意识,严格执行“限流”“隔位”等措施;同时,强化科学防疫能力,积极引入热成像技术、大数据技术、基于位置的技术(LBS),实现景区“预约”“错峰”。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旅游防疫效能。加强防疫措施宣传,及时通知游客本地防疫措施;尤其要避免“怕事、担风险”而层层加码,临时出台政策和过度管控,给游客带来极大不便、给企业造成不必要损失。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