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时代精神与审美品格|以优秀的作品引导大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0  浏览次数:154848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黄剑武审美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属性,文艺作品因具备审美的丰富形式和深厚内涵,才能起到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如今的审美是多元化的,表现方法也是多样的。文艺作品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黄剑武

审美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属性,文艺作品因具备审美的丰富形式和深厚内涵,才能起到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如今的审美是多元化的,表现方法也是多样的。文艺作品不管用什么形式表达,始终以追求真善美,以精神产品的呈现方式去推动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下的审美虽然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们也不需去统一标准,但是也并非是没有底线。它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去表达时代新的精神诉求,去充盈新时代的成果和内容。文艺家就是在时代变迁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新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主题创造出新的审美范式,体现出这个时代高度文明秩序中的个体意志和生命尊严,集中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发展历程。

近日的“饭圈”乱象是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时期出现的一种文艺低俗现象。网络媒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助推了快速传播和便捷消费的通渠,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带来了文艺的泛审美化。传统的电视广播、纸质媒体等运行成本高的局限和传播方式的滞后,为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形式提供了生存和迅猛发展的土壤和空间,它们可以迅速聚拢人气,粉丝团和流量至上引导审美。只要是博得眼球博得流量,即便是触犯道德底线、践踏社会公德也在所不惜。“浓妆纸片人”“娘炮”盛行,一股精神萎靡之风弥漫,却迎来亿万粉丝的追捧与欢呼,低俗化与错位化的审美一时占领热搜和头条,而这些明星网红在“饭圈”中赢得盆满钵满。

文艺家的天职就是倡导审美,创造新的审美范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反映当时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中国古代的审美以老庄为审美主体,大都是追求天人合一、大美不言的朴素境界。抗战时期以奋斗抗争、充满阳刚力量的精神为审美导向,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奋斗创业的时代特征为审美主导,“文革”结束后则以尊重个体命运和生命自由为审美意向等,都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与变迁。当下对于审美大众而言,关注度、热搜的流量形成审美判断的主要参考值,因为大众的审美有着不确定性和片面性的特征,而且容易跟风和潮流化,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价值导向,所以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中国当下的文艺,应该创造怎样的审美形式反映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困难、成就与发展,是广大文艺家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新时代的审美绝不是以个人经济利益和网红偶像为导向的审美倾向,更不是性别异化和错位化的萎靡审美和膜拜审美,而应具有更宏大更崇高的主题和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

尽管一个时代的艺术审美很难有既定的标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在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之上才能形成审美共识,审美受众才会自觉维护社会共同体,产生审美动力,在形成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的环境中,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引导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因此也可以说,审美的社会功能是建立在遵守社会人群的公共利益之上的,而非以“圈粉”满足个人的利益或私欲,甚至是败坏社会道德,损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即便是高度市场化的文艺,文艺家也不能以谋取个人利益为唯一准绳,提倡其作品报酬和受众群众要对等付出,文艺明星高举的所谓的“惠民春风”是掩盖利益、谋取利益的漂亮外衣。文艺家只有始终站在群众更高的精神层面去思考,才能产生更好的文艺作品,真正去提升大众的审美,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尊重生命、奋斗不止。

近些年中国的飞速发展,获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教育、环境、人口、国际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审美是一项长期才有效的工作,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优秀的艺术家应多深入生活,面向现实,面向社会,多关注他人、民生及国家民族命运,勤练专业内功,加强文化修养,以自己优秀的作品引导大众,形成宏观的积极向上的审美品格。文艺作品在审美主题上,坚持弘扬真善美,追求公平正义,共同构建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社会共同体,体现民族的时代风貌。

(作者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