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巩固与提升 | 地方实施标准 打出特色组合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0  浏览次数:156787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杜洁芳 苏锐 付远书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简称《国家标准2021》)。《国家标准2021》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杜洁芳  苏锐  付远书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简称《国家标准2021》)。《国家标准2021》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职责、维护人民群众民生权益的重大举措。针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标准2021》从设施免费开放、送戏曲下乡、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少数民族文化服务以及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予以规定,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标准2021》出台后,各地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国家标准2021》的基础上开始制定实施标准,通过特色项目和量化要求将标准贯彻落地。本报选取了东中西部三个省份,了解实施标准中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定与贯彻,探讨“十四五”期间该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7月初,《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率先完成地方实施标准的编制,成为地方政府制定实施标准最早提交“作业”的省份之一。该标准分为11个大项25个小项,对照《国家标准2021》,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巩固与提升,体现出政府履职尽责的努力以及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水平提升。在浙江实施标准亮相的同时,其他省份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工作的落地,围绕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文化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而不断努力。


3.JPG

▲ 山东省图书馆“十三五”时期建成新时代党建书房 苏锐 摄

微信图片_20210909105056.jpg

▲ “十三五”期间湖南通过品牌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向高品质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909105056.jpg

▲ “十三五”期间,浙江乡村艺术团队不断发展壮大。

微信图片_20210909105159.jpg

▲ 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超市”

聚焦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点任务,这是与中国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要求。因此,地方政府制定实施标准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也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巩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向高品质发展。

作为承接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制定中有关公共文化服务部分的单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自今年5月以来就一直在调研。调研期间,该厅不仅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取得的公共文化成果,而且了解和掌握着当下湖南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些将为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文件,也为制定省级实施标准提供依据。“结合这些相关政策文件,湖南省将此次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进行了更新和修改,首先聚焦的是高质量发展主题。”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龚铁军介绍,虽然实施标准还未正式出台,但是思路和路径轮廓基本清晰。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作为体现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也应围绕这一主题。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照《国家标准2021》,山东也正在制定实施标准,围绕高质量发展做文章。以标准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例,实施标准围绕服务均等化,关注城乡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提档升级;围绕服务便捷化,探索延长乡村和社区的公共文化场所开放时间;围绕服务数字化,重点关注如何为乡村和社区一级的青少年儿童提供服务。

浙江省则以《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为参照,在制定实施标准的同时,以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为目标,不断完善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体系,力求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达标率达到100%,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达到100%。


注重细化量化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地方实施标准的制定要考虑让国家基础性标准规定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本土化、具体化、指标化,提炼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个服务项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可衡量、可考核、可监督的指标或要求。

地方政府在制定实施标准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比如在刚刚公布的《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读书看报这一项,就将服务内容进行细化量化,规定县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到人均1.15册或总量50万册。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建立盲人阅览区域,配备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及有关阅读设备。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显示屏10处以上。“量化要求在2015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中就已经体现,此次实施标准依旧执行了这一原则,此次标准的制定既有巩固又有提升,在‘十三五’期间,浙江基本完成了公共文化建设目标,实施标准中有些指标需要继续保持,有些指标会根据发展情况进行提升。”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仲建忠介绍。

湖南在制定实施标准时,针对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专门设置了17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指标,13个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指标,每个指标均设置对应的分值;考虑到责任落实对象和评价内容的差异性,分一类、二类地区量化标准。“分类指导,体现公平性,比如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来说,标准偏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对发达地区来说,标准偏低,也容易使其产生倦怠。”龚铁军介绍,此次实施标准的制定,采取分层级、考增量的办法,目的就是希望发展不均衡的每个地区都有动力向既定目标迈进。


落实保障监督机制


《国家标准2021》要求建立实施监督监测机制,“实际上就是将标准实施作为各级政府的硬任务、硬约束,有利于各级政府树立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切实推进标准实施,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说。

在地方政府制定实施标准时,将监督机制作为重要一项考虑了进去。湖南将市州、县市区完成实施标准落实成效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到2025年还未完成标准落实的市州、县市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浙江省在《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中详细提到: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领域全过程预算管理机制,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立与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仲建忠介绍,《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是在《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制定的,内容更加丰富,要求远远超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因此,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推进和完善。

此外,财政保障也是关系到实施标准能否真正落地的因素之一。杨永恒认为,作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主体,市县一级政府比较关键,所以能否夯实市县一级的财政经费,直接影响标准能否贯彻落实。李国新则认为,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关系到实施标准是否能真正落实到位。“根据‘十三五’期间,各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积累的一些经验,以及出现的共性问题,实施标准的落地最重要的是保障要到位,如何做到保障到位就是要根据标准进行经费的测算,并且将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李国新说。

为了使标准更具实效、更加明确,地方政府通过将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等措施,推动各级财政为公共文化建设保驾护航。如湖南省要求各地落实公共文化领域省与市州、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各级财政完善保障机制,把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筹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等。


《国家标准2021》是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最新进展。其中有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要求,与《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紧密衔接。自《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出台后,全国所有省级人民政府都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本省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所有的县级人民政府出台了本区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十三五”期间持续不断的努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正在形成,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制度体系建设有了长足进展。


山东省


过去5年,山东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服务机构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4家,公共文化馆157家,国有文化文物博物馆158家,国有美术馆56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年均接待总人数3600万。

为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于2014年启动实施了全省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据统计,全省2015年演出达4.5万场,总投入逾1亿元;2018年演出8万余场,行政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9年、2020年均完成送戏下乡演出约9万场。同时,全省各级博物馆、美术馆常年设有基本陈列,年均举办公益性专题展览8次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年均举办公益性展览15次以上。

山东各级文化馆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群星奖新创作作品“六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民俗文化艺术展、民间艺术汇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全省免费培训3万名文化广场舞翎(广场舞指导员),每个馆年均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20次以上。


湖南省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省级层面,湖南图书馆新馆正抓紧推进,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完成改扩建。市州级层面,岳阳市图书馆和美术馆新馆等设施新建成并投入使用,怀化市文化馆搬迁新址,衡阳市图书馆新馆、娄底市图书馆即将开馆。县级层面,浏阳市图书馆新馆、桂阳县图书馆和文化馆新馆等新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填补空白,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完成新建36个、完成改扩建或馆舍主体工程37个。乡村文化阵地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基本实现“一乡一村均有一个文化服务中心”。据统计,全省现有公共图书馆141个、文化馆14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66个;全省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6496.5平方米,比3年前增长465%。

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改革任务超额完成。成功创建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永州市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及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14个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县市区。到2020年底,明确必须完成的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公共文化领域重点任务均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22个市州、县级文化馆完成数字文化馆建设任务。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增强。省级层面先后完成贫困县基本文化器材配送项目、贫困地区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配送流动文化车(图书车)项目、精准扶贫题材艺术创作工程,持续实施“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项目、“精准扶贫”专题群文作品全省巡演项目、“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项目,每年坚持“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惠民演出万余场。据统计,2020年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数达到2662.03万,文化馆服务惠及人数达到2543.13万。人民群众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为1.74,比3年前增长29.9%。公众满意度测评显示,2020年有1355349人参加测评,占全省常住人口比例为1.98%,满意度为89.64%。

公共文化政策制度保障成效显著。《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于2020年9月1日施行,标志着湖南省依法治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入新阶段。着力健全公共文化领域重大基础性制度体系,经省委、省政府审议批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一批重要改革文件陆续制定印发。此外,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管理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经省政府批准,自2018年起在全省全面启动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截至2020年底,基本完成预期工作目标。今年6月18日,报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5年》,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四川省


制度体系得以完善,文旅公共服务标准化不断推进。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地方法规和重要政策文件,制定了《四川省旅游景区厕所建设管理服务规范》《四川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四川省旅游厕所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规范,制定了《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标准(2015—2020)》,183个县均公布了公共文化服务目录。

文化惠民不断深入,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均衡化。将“有文化室”列为贫困村退出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确保退出贫困村文化室达到“六有”(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活动、有机制、有效果)标准。5年来,四川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文化扶贫资金8.32亿元,建成达标贫困村文化室11501个,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800个(不含2020年在评示范村),配送流动文化车、流动图书车90辆,年均开展送文化下乡3300多场次,年均送戏下乡1.1万多场次,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建设了“青工文化驿站”等文化阵地,打造了“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少儿新春联欢会”等品牌活动。

坚持示范引领,公共服务品牌效应不断显现。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通过示范创建、试点项目等打造全省文旅公共服务建设样本。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启动开展了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工作,分批评审21个示范县,涵盖了“五大片区”,每个县补助200万元,打造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样本。全省57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62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