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汉产”文艺精品频出的幕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4  浏览次数:154806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瞿祥涛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时代华章。6月5日拉开序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省武汉市优秀剧目展演,已于7月31日落下帷幕。其间,涵盖红色主题、现实主题等题材的14台优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瞿祥涛

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时代华章。6月5日拉开序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省武汉市优秀剧目展演,已于7月31日落下帷幕。其间,涵盖红色主题、现实主题等题材的14台优秀剧目依次与观众见面,以艺术的方式营造庆祝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



▲ 交响曲《灯塔》演出现场


一次精品力作的集中展示


展演剧目中,话剧《逆行》、交响曲《浴火重生》、音乐剧《种在屋顶的长春花》等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的作品,大型杂技剧《英雄之城》、交响乐《灯塔》、楚剧《把一切献给党》《好一片绿洲》等新创剧目,汉剧《黎明》、楚剧《向警予》、红色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等武汉近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匠心打造、精心呈现。

中国戏曲学院二级教授、中国戏曲评论基地主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谢柏梁这样评价楚剧《好一片绿洲》:“该剧把一向只论大情怀、不言小情爱的村支书形象,还原为生动具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痛苦煎熬,更有光荣的梦想,有责任、有良知,更有大追求的男子汉,这是村支书形象当中的新发展和新呈现。”

这是一次好评如潮的剧目展演。在观看楚剧《向警予》之后,老党员王甫爱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努力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党员杨春松说自己在交响曲《灯塔》的宏大乐章中听到了百年辉煌的强音,听到了催人奋进的号角,“这场演出简直是一场视听盛宴,音乐气势恢弘”。

此次展演还采取“政府补贴、低价惠民”的方式让更多市民走进剧场观赏,并通过线上直播,引发广大市民和网友的热烈讨论。

余音绕梁、豪情回荡之际,“汉产”文艺精品频出背后的原因浮现。


与时代同行 为人民抒写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武汉文艺工作者深挖党史资源,持续创作红色题材作品,让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有血有肉的英雄模范、催人奋进的伟大精神绽放文艺舞台、走进观众心里、凝聚奋进力量。

武汉楚剧院推出的楚剧《向警予》,从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第一任中央妇女部长向警予的人生道路中,截取了兴办女学抗逆流、留学法国寻真理、舌战“女权”举大旗等片断,再现了这位中国妇女运动先驱的生命历程。

武汉说唱团推出的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取名自中共“八七会议”会址“三教街四十一号”。故事围绕出身曲艺世家的青年“楚十五”一家展开,诉说革命者的牺牲与付出,也让观众重温了一段城市红色记忆。

武汉爱乐乐团演出的交响曲《灯塔》,从百年沧桑巨变的恢弘历史画卷中,提炼思想结晶,汲取艺术灵感,用极具张力的音乐语言,演绎风华少年的理性思辨与热血情感。

与此同时,近年来,武汉文艺工作者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艺术精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雄的人民托起一座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讴歌伟大的英雄人民,一大批抗疫题材剧目立上舞台,如话剧《逆行》、交响曲《浴火重生》、杂技剧《英雄之城》等。其中,交响曲《浴火重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年度“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英雄之城》中的《浪船飞人》单元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

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武汉歌舞剧院推出的音乐剧《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推出的楚剧《好一片绿洲》等现实题材作品,讴歌了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其中,《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入选中宣部“全面小康”主题重点跟踪项目。

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让这些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杂技剧《英雄之城》剧照


潜心磨砺作品 完美状态呈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中,有一位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奇异的妇人”——小脚母亲葛健豪。她一生的行走,浓缩了一个时代。由武汉京剧院倾力打造的京剧《母亲》,邀请知名剧作家赵瑞泰根据其同名话剧改编创作。

为保证创作质量,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主创团队多次实地采风,听取多方意见,并在参加中国剧协2020年重点题材改稿会后,才正式将剧本投排。

赵瑞泰说:“从20年前的话剧版本到今天的京剧版本,创作必须从时代出发,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养料,不断提升创作质量,才能接受当下观众的检验。”潜心磨砺,完美呈现,《母亲》不仅收获了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专家的肯定。中国戏曲学会原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薛若琳说:“该剧是真实性和戏剧传奇性的有机结合,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近年来,武汉严格落实剧目立项评审制度,广泛邀请专家对重点剧目剧本进行把脉会诊、反复打磨,成熟一个投排一个,确保不把一度创作问题留到二度创作中解决,被立上舞台的剧目无不是反复打磨,力争以完美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从武汉文艺工作者对剧本的重视程度,可见其将艺术质量作为艺术创作的生命线。

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逆行》,早在疫情最严重的去年2月初,就酝酿剧本创作,4月完成剧本初稿。经专家评审及与导演、剧组反复讨论修改,于去年6月初完成剧本第四稿。此后又在排演中对剧本进行反复修改、打磨。

杂技剧《英雄之城》为追求将杂技技艺展示与剧情内容完美融合,对剧本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该剧总导演、武汉杂技团创作室主任曹心说:“剧本创作就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其间大的修改就进行了8次,小的调整那就更多了。”

为鼓励文艺院团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建立了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创作扶持经费分期拨付制度,对基础较好、有潜质的剧目第一年先期拨付一部分资金,待立上舞台后视其社会效益和市场反响再考虑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修改提高,确保作品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名家传帮带 高质量育才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汉市优秀剧目展演中,武汉多位艺术名家亮相,精彩的演出赢得满堂喝彩,更可喜的是众多青年演员均有上佳表现。

红色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中,湖北小曲省级非遗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姚俐玲饰演“梅梅”一角,她用精彩的表现完美诠释了先烈的革命精神,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楚剧《把一切献给党》的主演陈晓檬是武汉楚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他生动演绎了“中国保尔”吴运铎,演出了吴运铎不计个人生死、把一切献给党的高尚情怀。

音乐剧《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中有30余首原创歌曲以独唱、重唱、合唱多种形式展现。剧中人物“路瑶瑶”“李春天”的饰演者夏梦与杨烁,克服跑跳过程中气息不稳的状况,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夏梦说:“每一句台词都要认真地感受,思考其含义并酝酿情绪。”

这无一不是武汉高度重视艺术人才队伍建设而结出的丰硕成果。

据介绍,武汉首批17家名家艺术工作室3年共推出102项艺术成果,其中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演员和创作人员35名。今年,武汉成立第二批舞台艺术名家工作室,20名艺术家将继续发扬传帮带作用,在艺术创作、技艺传承、史料整理等方面积累成果。

去年,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市直文艺院团开展青年人才专业技能大比拼活动,并制定《武汉市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计划》,遴选出40名专业基础扎实、具有潜质的青年艺术工作者进行重点培养。今年,这批青年艺术新星已经崭露头角。武汉楚剧院青年演员余维刚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武汉歌舞剧院青年演员董研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