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访 » 正文

汉剧表演艺术家彭玲:这个“疯娘”敢“破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4  浏览次数:166041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淼 ▲彭玲7月27日,湖南长沙大剧院,由中国戏剧表演协会、湖南省常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常德汉剧《我娘是片钥匙》演出结束后,站在舞台中央的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淼


▲ 彭玲

7月27日,湖南长沙大剧院,由中国戏剧表演协会、湖南省常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常德汉剧《我娘是片钥匙》演出结束后,站在舞台中央的主演彭玲,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感,抽噎着哭出了声。

“如果不出意外,《我娘是片钥匙》应该是我演出的最后一部剧目。因为伤病,我决定封箱。站在舞台上,想着演一场少一场了,我……没忍住。”说起那天的“失态”,彭玲红了眼眶。



01

多年辛苦不一般

彭玲出身于梨园世家,父母都是常德汉剧行里的名角儿。“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每天听汉剧了。”彭玲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她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热爱戏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1979年,湖南省艺术学校在常德开设汉剧科,11岁的彭玲背着父母参考,顺利成为常德汉剧科的第一批学员。起初,父母都反对彭玲学戏,但她心意执着,并凭着一股刻苦劲感动了父母。随后,母亲教彭玲唱腔,父亲教彭玲练功,有时一家人还一起看剧本说戏。

16岁时,彭玲被分配到常德市汉剧团,和父母成了同事。在父母的介绍下,彭玲拜京剧名家李玉贵为师。一年后,彭玲参加常德城区青年演员竞艺比武,一举夺魁。

20世纪80年代末,剧团经营惨淡,许多年轻演员都下海赚钱,团里几乎就剩彭玲一个青年演员。有时,送戏下乡一去就是几个月。

十年坚持和磨砺让彭玲迅速成长。1995年10月,彭玲荣获湖南省戏剧最高奖——芙蓉奖;1996年,湖南省文化厅与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电视戏剧大赛,彭玲以一出《宇宙锋》摘得金奖;1997年,湖南省举行新剧目调演,彭玲第一次出演现代戏《山石情》中的女主角,又获田汉大奖。

2004年,彭玲凭借新编历史剧《紫苏传》获得中国戏剧第22届梅花奖。但是彭玲并没有停止对艺术追求的脚步。2005年8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收彭玲为徒。至此,她向孙毓敏、张洵澎、岳美缇等京昆艺术家请教学习,使她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

彭玲得奖无数,但在戏曲界专家的眼中,她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借鉴了京剧和其他剧种的发声方法,革新了常德汉剧的唱腔,为汉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012年,常德市汉剧院改制为“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彭玲担任中心主任,肩负起常德汉剧高腔传承、发展的重任。


02

勤学苦练亮绝活儿

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基础,彭玲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饰演《思凡》中的小尼姑时,单是一个抛佛珠的动作,彭玲就练习了几百遍,刚开始时,她常常被佛珠打成“熊猫眼”。汉剧绝活儿“疯眼”的表演难度很大,在《宇宙锋》中,人物似疯非疯的情状下,能有特色地成功运用这一“疯眼”绝活非常不易。彭玲对着镜子、蜡烛,没有空调、不开风扇,在烟熏火燎中练习。练得双眼肿胀充血,头晕目眩,走路不稳,但她仍咬牙坚持。在母亲杨丽华的指导下,又请其他师傅教诀窍,再加上自己不断地练习,彭玲成功地掌握了“疯眼”表演。孙毓敏看了她的这一演出赞扬道:“她的眼睛会说出人物灵魂的话。”

经过40余年的舞台锤炼,彭玲对舞台表演有着深刻而独特的体悟。“以前都是以模仿传统戏为主,根本不知道怎么去体现人物,但正是传统戏的锤炼,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舞台经验的丰富,对于表现人物我也有了自己的感悟。我总说,我们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淌着自己的眼泪,这也是老师教我们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另外,演员的眼睛很重要,因为眼睛会传达很多信息和情绪。再者就是气息,气息不仅是与唱有关,表演、身段、节奏也要从气息中出来。”



▲ 彭玲在《我娘是片钥匙》中扮演“疯娘”


03

不破不立的突破性表演

彭玲选择的封箱剧目《我娘是片钥匙》改编自王恒绩小说《疯娘》。该剧讲述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疯娘”,其无垠的母爱天性像一片钥匙,打开迷乱中人的心锁。

虽说在《宇宙锋》《失子惊疯》等传统剧目中演绎过“疯”角色,但塑造《我娘是片钥匙》中的“疯娘”,对于彭玲来说并不容易。“《宇宙锋》里的赵艳容是装疯,《失子惊疯》中的胡氏是真疯,《我娘是片钥匙》中的‘疯娘’是间歇性的疯。我们皮黄剧种表现现代戏有点拘谨,因为皮黄剧种的传统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规律,在演现代戏的时候,总有传统戏的影子。但这次的人物跟以前的创作完全不一样,怎么演,怎样把握尺度,我思考了很久。”

最终,在该剧编剧和导演的帮助下,彭玲以细致入微的表演、极具张力的声腔,以及“疯眼”、耍佛珠等绝活,将一位爱子如命的“疯娘”呈现给观众,疯癫痴傻的行为与深厚博大的母爱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动容。

彭玲突破性的表演也得到了戏剧界专家的认可。在演出之后举行的艺术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彭玲在剧中的表演集其40余年舞台表演之大成。

“著名演员于是之曾说,演员塑造形象时,身体最活跃的有三部分,脚步、手势和眼睛。这三方面,彭玲都驾驭自如。”戏曲理论家赵景勃说。

“敢于‘破相’太难了,因为要把原来所塑造的和追求的美全部破坏掉。‘疯娘’的形象是丑的,但丑里见美,疯中见善良、见伟大的母爱和人性的光辉。彭玲创作的过程是破相的过程,形象、心象同时要破,这个创造不得了。” 艺术家李利宏说。

中国戏剧表演协会会长黎继德认为,彭玲的表演不仅润物无声地将传统化入了现代戏创作,更进行了值得借鉴的突破和创新,这是很有意义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