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为了初心 为了人民 | 在延安感悟百年党史的图像史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2  浏览次数:134688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朱永安▲ 中国美术馆延安鲁艺展厅在延安文艺纪念馆揭牌,由吴为山创作的两件大型浮雕《文艺的号角》和《走向大鲁艺》也正式亮相。陈曦 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深入开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朱永安

▲ 中国美术馆延安鲁艺展厅在延安文艺纪念馆揭牌,由吴为山创作的两件大型浮雕《文艺的号角》和《走向大鲁艺》也正式亮相。陈曦 摄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美术界通过艺术展览、创作研讨、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感悟党史百年辉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重温艺术创作初心,增进服务人民情怀。“七一”之后,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又陆续组织美术家赴革命圣地延安,举办“一切为了人民——中国美术馆藏版画作品展”“美在民间——中国美术馆藏木版年画作品展”“以刀铭史 世纪铸魂——百年木刻中的党史”研讨会、“以美铸魂——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公益党史课、“史诗的图像建构——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延安汲取红色文艺的精神,并以经典的文艺作品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美术馆延安鲁艺展厅也于7月15日在延安文艺纪念馆正式揭牌,开启了以美术经典持续服务观众、弘扬新时代鲁艺精神的新空间。


以典藏活化

服务人民群众


由中国美术馆、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一切为了人民——中国美术馆藏版画作品展”遴选了中国美术馆藏100件版画精品,展示了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与成就。展览紧紧围绕“一切为了人民”这一主题,通过“峥嵘岁月”“广阔天地”“开放视域”“走向复兴”4个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的史诗画卷。这些作品生动、立体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国家建设、改革开放、走向复兴的光辉历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现代版画始终遵循‘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原则,保持了与中国社会变革同步的时代精神,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一批批优秀版画家以丹心、以真情、以大美,在不同历史阶段所绘就的歌颂党的艺术篇章,是党领导文艺所结出丰硕成果的见证。”

▲ 鲁艺校景(版画)  14×9.3厘米  1944年  力群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认为,延安时期的艺术家为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通过艺术创作、展览等形式,为新时代续写新的壮丽的艺术篇章。据了解,该展览也是继2017年“艺术为人民——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延安鲁艺美术回顾展”、2019年“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延安·初心”、2020年“弘扬延安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中国美术馆馆藏鲁艺木刻精品展”之后,中国美术馆在延安鲁艺文化园区举办的又一个重要展览。与该展同时举办的还有“美在民间——中国美术馆藏木版年画作品展”,两个展览涵盖了抗战版画、延安木刻等现代版画以及门神、戏曲故事、吉祥题材等传统年画,既展示了中国现代版画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的发展与成就,又以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为观众带来精神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以坚定初心

传承红色血脉


▲ 左图为:文艺的号角(雕塑) 1150×400厘米  2021年  吴为山  立于延安文艺纪念馆    右图为:走向大鲁艺(雕塑)  1150×400厘米   2021年  吴为山  立于延安文艺纪念馆


展览举办的同时,中国美术馆延安鲁艺展厅在延安文艺纪念馆揭牌,由吴为山为延安文艺纪念馆创作的两件大型浮雕《文艺的号角》和《走向大鲁艺》也正式亮相。吴为山表示,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孕育地,文艺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美术馆开设延安鲁艺展厅就是要把国家美术的收藏送到延安来,送到革命老区来,支持老区的文化建设,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对于艺术家而言,只有坚持艺术为人民的宗旨,扎根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动,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精神的作品。实际上,从1985年22岁的吴为山为家乡盐城创作雕塑《新四军东进》,到2021年创作完成大型雕塑《旗帜》,吴为山创作完成的革命题材美术作品已经有70多件。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呈现自己对党的文艺政策方针的体悟与认识是一种荣幸。他希望表现延安精神的《文艺的号角》和《走向大鲁艺》浮雕不仅是历史的凝固,也能够激励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以刀铭史 世纪铸魂——百年木刻中的党史”研讨会以及由吴为山主讲的“以美铸魂——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公益党史课也同期举行。值得注意的是,参加“以刀铭史 世纪铸魂——百年木刻中的党史”研讨会的60余位评论家是以青年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烽火岁月,全国的进步青年向往延安,许多人抛弃优渥的家庭条件奔赴这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将革命理想融入到伟大的时代洪流中。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这次研讨会上,青年评论家表达了有朝气、有锐气、有活力的艺术见解。”吴为山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艺,但精神的代代传承是文艺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基因。7月下旬,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西安美术学院、延安文艺纪念馆承办的“史诗的图像建构——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也在延安召开。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说:“延安是革命美术的圣地,从延安鲁艺走出的革命美术家奠定了新中国美术的领导集群,江丰、华君武、蔡若虹、王朝闻、胡一川、罗工柳、王式廓、力群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美术家都是新中国美术的开创者。更重要的是,延安是新中国文艺思想的诞生地,延安文艺座谈会解决了革命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怎样服务的问题。我们来到延安,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深意。期待新时代的中国美术从这里再启航。”徐里表示,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尤其需要美术理论工作者的引领,只有继承延安鲁艺的革命美术传统、坚定探索中国当代美术理论,才能真正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美术。


以主题创作

坚守文化灵魂


在“史诗的图像建构——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主题,着重梳理了中国革命美术史发展历程及反映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的演变轨迹,从多个角度探讨作品的深刻意涵及艺术成就。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表示,延安既是革命圣地,也是革命美术的圣地,当年进步美术家来到延安鲁艺自觉接受革命熔炉的冶炼,他们从这里走出,奠定了新中国美术现代性变革的基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和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的文艺观,是对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变革最深刻的表述,是中国美术在20世纪推进民族美育最具实效的纲领。深度梳理中国革命美术史的演进历程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对中国革命美术史演变轨迹的清晰认知,便不可能触及中国美术现代性变革的本质。这正是中国现代美术最独特、最鲜明的现代性特征。面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强势话语,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深感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中国青年美术学者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国家的美术发展没有自己的艺术理论支撑,完全套用‘他者’话语,就等于丢失了自己的艺术灵魂和文化灵魂。”尚辉说。

在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看来,对百年历史画创作的回顾与研究,既是美术工作者和艺术理论研究者从学理上探索近代以来中国美术民族化与现代化转型路径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下与未来以革命美术资源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继承与弘扬革命精神的时代需求。

美术史学者吕品田谈及当代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时表示,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文明赓续不断的历史主体,需要有所依凭、有所指代的文化记忆,需要藉文明历史中的“介质”来表达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清醒历史意识。“面对虚无主义思潮,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领域是没有硝烟的文化沙场,实施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记志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贯彻文化记忆、培育历史意识、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统一性和连续性、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使命担当。”他说。


▲ 秀美家园,悠悠乡思 (版画)   240×540厘米  2019年  王超  中国美术馆藏


以史诗追求

守护人民之心


红色7月,在“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等大型主题美术展览中,很多表现党史题材的经典作品集中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深刻的回忆和历史的感怀,而一些表现新时代、新发展的全新力作,也以独特的面貌和新颖的艺术语言让人印象深刻。徐里认为,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美术工作在革命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通过美术作品描绘党的光辉历史、塑造党的领袖和英雄形象等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美术最优秀的作品、最经典的作品大多是描绘党的形象的作品。

正因为主题的重大、题材的要求,勇攀高峰、追求经典、成就艺术的史诗无疑是当代美术家完成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努力方向。美术史论家张晓凌认为,作为一种以图像再构历史实在的艺术创作方式,主题性美术创作拥有历史叙事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它以历史研究文本、历史遗存所提供的“历史真实”为起点;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文学式的写作,是依赖于想象和虚构的审美图像的塑造活动。作为艺术家所创作的叙事性图像,历史画通过文献取舍、图像结构、空间处理、人物塑造和历史氛围营构等修辞手法,远远超越了历史文本,超越了历史事件的编年性记述。艺术家以图像创造为中心的叙事过程,本质上就是历史观、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也就是历史画由史实升华为史诗的过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和黄发祥创作的表现中共一大主题的油画作品《启航》,大概是建党百年之际被媒体引用最为广泛和被观众通过不同渠道欣赏次数最多的美术作品之一。据了解,为创作这件作品,创作团队精心构思,反复修改,前后完成了30多件手稿。2021年,何红舟等又创作完成了《小平您好》《人民的信任》等多件主题性美术作品。何红舟表示,主题性绘画创作在艺术家创作生涯中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不仅锤炼了艺术家对主题把握等创作方面的能力,而且是对于绘画技艺、绘画表现背后的思想追求的提升。“你会感到作为艺术家已经融入到民族发展的进程当中,所得到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不忘初心更多的是我们如何寻找源头活水的问题,绘画真正能够获得巨大能量的地方在哪里?最终还是在于对人民之心的探寻与守护之中。”何红舟说。

百年党史铸就伟大史诗,同时也为党史题材的历史画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党的文艺思想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则不断为其赋予新的使命、提出新的要求。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表示:“进入新时代,党史历史画创作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创作观,在具体创作中如何取得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如何总结评价百年党史历史画的成就与经验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如何加强党史历史画创作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加充分发挥以党史历史画为核心的革命美术资源的美育功能……这些都是今天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工作者必须予以深入思考和解答的问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