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技术突破触发现代舞美认知变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5  浏览次数:168948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王彬舞美设计的空间跃升:“极大”与“极小”的精雕细琢如何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这样宽阔的空间,呈现一部跨时代之作?在宏阔的空间中做到“形散神聚”?随着策划、创排工作全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王彬
AA2I1071.JPG

舞美设计的空间跃升:

“极大”与“极小”的精雕细琢

如何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这样宽阔的空间,呈现一部跨时代之作?在宏阔的空间中做到“形散神聚”?

随着策划、创排工作全面展开,答案越来越明晰:颠覆既有创作观念,以极为综合的形式表现大视觉,营造前所未有的大阵势,完成思想与艺术、技术的高度融合。

主舞台上,最大的LED屏幕长180米,是目前舞台上最大的LED屏幕。主屏幕两侧的副屏继续带动观众视线向外延伸,在横剖的舞台上则是小场景舞台空间:两侧的双向旋转升降转台内嵌弧形屏幕,构成新的戏剧表演空间;中区的翻板屏幕,前区的摇臂和升降台,阶梯下的8个翻转移动台阶车台等多个舞台器械,构成变化多元的结构。演员置身其中,完全能够流动起来,舞台与影像实现有机融合,大大强化了交互性的沉浸体验。

“这次文艺演出对于创作理念和思维的冲击是剧烈的,尤其是提升了对于大舞美、大视觉的深度思考,深化了对于舞台概念、空间布局和调度排布的理解。舞美等视觉设计不仅能做到兼顾多种表演情景,还作为主体要素,有机融合舞台表演、视频、灯光乃至调度复杂机械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牵引产生叠加的震撼艺术效果。‘艺术+科技’构成新的创作视野,或将推进形成新的演出格局。”文艺演出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艺术实践的思维跃升:

搭建工程体系 形成模块化思维

当演出参与者、场地面积、设施需求、施工周期等都有较高要求时,如何在有限工作周期内,优化舞台技术环境,最大可能保证艺术效果?怎样加快合成进度?这是规模逐渐扩大的剧场演出和实景演出面临的现实问题。

“《伟大征程》的技术实现带给现代演艺行业的震撼实际源于组织和操作方法。”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研究员、《伟大征程》技术保障任务队队长刘占卿认为,在既有演出体量难以作为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工程项目实施,学会运用模块化思维。

在分享大型活动技术设计经验时,刘占卿谈到,舞台技术的运行,以快速准确推进舞台表演与灯光、音乐、服装、化装、道具、布景等合成为目标,效果体现在指挥调度的协调性,关键是完成体系搭建。

什么样的体系,才是应对工期短、任务复杂、需求多元的最优选择?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师邢伟介绍,首先是要明确技术建制,确定牵头单位和技术骨干,必要时要涵盖建筑设计、建设单位、舞台设备质量监督检测、工程管理咨询等,在项目初期就根据演出专业领域,有针对性地设计技术管理体系。其次是明确方案设计要求,演出主创团队与技术团队深度对接后,形成舞台设计总要求并附相关领域最新标准规范。再有就是规范检查评审制度,综合考虑特殊技术实现要求和防雨防潮防风等问题,对设备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专项复查评审。

除剧场演出外,大型实景演出往往涉及与安保、气象等多系统、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专家团队因此建议统筹技术接口,健全技术领域,及时上线指挥监控系统和舞台设施控制系统,确保调度指令“传得清”,现场情况“看得明”,排练和演出任务顺利进行。“一面是通过事先编制各部门、各时间段的工作流程,在演出过程中随时间码逐条推送相关提示信息,使指挥更加准确便捷,强化监督管理,减少错误发生;一面是实时监视设备运动的参数(速度、位置、限位、负载等信号),设备按设定的运动参数和内置于控制系统中的保护措施运行,以满足定位精度和同步精度的要求。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或运动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系统将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刘占卿表示。

视觉效果的技术跃升:

虚实无缝对接

近年来,CG动画和AR、VR等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演艺中,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了更高的体验需求。《伟大征程》的技术突破为业界又带来了一次震撼。

在“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实时投屏”的创新构思引领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北京公司首创的“戏剧表演5G即时电影拍摄”技术以4K现场转播系统为基础,在信号传输方面利用5G技术替代了过去的有线光纤或者无线微波设备,能将时延控制到毫秒级。

5G技术应用空间大大延伸,将为大型实景演出和剧场演出创造一种新的呈现模式。业界热议的则是,如何用好这项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丰富艺术语言和交互形式。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种云端生产方式成为常态,整个艺术创作将迎来新的窗口期,跨界合作的范畴将进一步扩大,也将有利于快速转化游戏建模、体育赛事直播、智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成熟技术成果。

瞄准未来,5G等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还将为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的双向流动提供支撑。“我们看到,技术正占据更加主导的位置,成为内容和演出的重要部分。数字舞美正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艺术+科技’的融合演进速度加快,落地应用还有很大空间。随着文化科技的发展,再多元的时间和空间参数组合,都能够划分不同区域,实现对设备预设不同的位置、速度和启动时间一键式控制和对人的同步指挥调度。技术能够帮助达到的这种精确性、准确性、复杂性正是艺术质感的内核之一。线上与线下、虚与实、演员与观众的边界将更加模糊,最终重新定义艺术生活。”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分析。


 (本文图片为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现场,由本端记者卢旭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