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祝如
▲ 飞天圆梦(国画) 250× 600厘米 2021年 安佳 夏荷生 赵云川 赵岳 许向群
▲ 极地科考·雪龙号驶进北冰洋(油画) 200×400厘米 2019年 时卫平 中国美术馆藏
▲ 文化科技的共享时代(国画) 200×350厘米 2021年 桑建国 张学枚 路美玲 黄晓雨 刘玉梅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实际、合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要论断,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复兴号”高铁到C919大飞机,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观星到北斗组网,从“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带来的惊喜,到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出仓执行任务的感叹……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发展,更让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每一个普通中国人不仅一次次为之振奋,也无不在科技发展进步中获得真切的感受。近年来,广大美术家有感而发,围绕科技发展主题精心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他们以各种艺术形式挖掘和表达科技创新的精神内涵,作品洋溢着激越昂扬、欣欣向荣的气象,展现出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的美好图景。
▲ 中国“天眼”(版画) 230×350厘米 2019年 周吉荣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天眼”(FAST)落成启用后,今年3月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人类文明的魅力在于其各异的道路和丰富的面貌,这才构成了世界的多彩。周吉荣的版画《中国“天眼”》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找到最恰当的角度,还原该工程的精密与严谨,并在二维画面中展现“天眼”在星空群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意味。同时,画家结合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星象、天象,进行了浪漫化的处理,以求达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显现出科技景观客观存在的背后,人们对宇宙的深情与哲思。
▲ 高铁进山啦(国画) 210×360厘米 2019年 蔡超 边涛 李鸿莉 中国美术馆藏
近年来,中国高铁纵横大江南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凭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中国高铁不仅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金色名片”,也被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器”。蔡超、边涛和李鸿莉联合创作的国画《高铁进山啦》,以独特的视角和写实的风格,描绘了高铁开进大山的生动画面。一列白色高铁在延绵的群山脚下疾驰,近处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欢欣雀跃,推着铁环嬉戏玩耍,身形颇具动感,仿佛在与高铁赛跑。奔驰的高铁与滚动的铁环相映成辉。整幅画作气势恢宏,用笔细腻,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让人们强烈感受到高铁带来的乡村振兴的美好希望。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的张烈、孔翠婷的艺术设计作品《“飞跃号”磁悬浮列车概念设计》,采取仿生学设计方法,从速度型动物的运动姿态中汲取灵感,提取出具有速度感和力量感的特征线条和造型语言。这些强劲有力的线条相互呼应又有着微妙变化,充盈着的张力和弹性,给人动感又不失优雅、风驰电掣又稳若磐石之感。整体“飞跃”的姿态,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科技力量。同时作品也是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
▲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飞机(国画) 206×503厘米 2019年 范春晓 中国美术馆藏
驰骋江河,翱翔云天,大国重器彰显出国之荣光。范春晓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飞机》中,飞机即将冲出画面,飞向无穷天际,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红、黄大色块的采用,左右散点透视展现的对称格局,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趣。
▲ 飞天港(国画) 200×159厘米 2019年 王利 中国美术馆藏
王利的中国画《飞天港》,安佳、夏荷生、赵云川、赵岳、许向群合作的中国画《飞天圆梦》,石至莹的油画《探月》,林沛森的中国画《千年圆梦》等围绕航天主题的艺术创作,让人联想到近期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都在关注和讨论的中国空间站建设的话题。这些创作中一个共同的元素最为引人关注、令人动容——五星红旗,向世界传达着明朗的中国红、自信的中国红,这蓬勃的红色里,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