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罗群
经过战火与硝烟的洗礼,成就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今年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各类舞台艺术作品通过立体真实的形象、生动感人的故事,让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在舞台上绽放闪耀,烛照历史,引领当下,培根铸魂。
01
抓准艺术形式与思想主题的契合点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特色与所长,以艺术作品彰显共产党人的精神,关键要立足艺术形式的特质,把握伟大精神的本质,进而抓准两者的契合点。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把热血与生命献给了河南兰考,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造福了一方百姓,也感动了全国人民,用河南豫剧塑造朴实无华又崇高伟大的焦裕禄,再合适不过。豫剧《焦裕禄》中,主演贾文龙用亲切质朴的河南乡音演活了焦裕禄,也打动了观众,剧中“饿死人才是最大的错误”等台词铿锵有力,展现了共产党人忠诚为民的使命担当。
▲ 舞剧《天路》剧照 王小京 摄
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奇迹。“天路”蜿蜒,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唱响了民族团结、军民一家的赞歌,用动作性强、长于抒情,又能在视觉上充分彰显民族特色的舞剧来表现筑路故事,就非常恰当。舞剧《天路》将三代铁道兵筑路人和藏区人民的奋斗历程、深情厚谊熔于一炉,藏族的服装、舞蹈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同胞情、军民情感人至深。正如主演黎星所言,舞者不仅是在演绎一部现实题材舞剧,更是在传递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 京剧《红军故事》剧照 国家京剧院供图
小戏是充分发挥戏曲本体特征的戏剧样式,擅长在单纯的人际关系中开掘人性情感。京剧《红军故事》在小戏里融入大戏的思维,《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3部小戏也从连缀体而变成了近乎浑然的一部大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称赞该剧抓住了中国戏曲作为“剧诗”的本体特征,诠释出在长征这个人类历史奇迹中顽强的生命意志、高尚的思想情怀和温暖的人格力量,也诠释出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开创的革命英雄史诗所具有的情感底色、精神本色和信仰正色。
朗诵和短小精悍的戏剧片段能够快速、集中地塑造形象、抒发情感,音乐诗剧《血沃中华》以朗诵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呈现了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历程中英勇献身的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该剧创作单位中国煤矿文工团党委书记刘中军表示,音乐诗剧的演出形式符合中国煤矿文工团以朗诵和戏剧表演为特色的院团优势,以诗歌散文为文学载体,以原创音乐为依托,把英雄先烈们的光辉形象树立在舞台上,弘扬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
02
弘扬一种精神,首先要理解这种精神
要想准确、生动地表现、承载共产党人的事迹与精神,就必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的经历共情、与他们的心灵共鸣。因而,许多文艺工作者在开展创作前,都通过学习、采风等方式做足功课,进而把人物的风采与精神立在舞台上。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之年,一批批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用坚持与付出写就感天动地的历史诗篇,铸就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此历史节点,一大批文艺作品为脱贫攻坚事业和投身其中的党员干部立传,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把脱贫攻坚的故事讲好、把脱贫攻坚的精神弘扬好,总编剧、总导演田沁鑫带领主创团队多次到广西百色采风。2018年11月,《扶贫路上》的音乐创作团队又专程来到百色隆林县,开展原生态音乐专项采风,力求让这部歌剧的音乐唱出老百姓的心声,用当地的旋律唱出对党和国家的深情。隆林壮族山歌南盘江调、隆林哥侬呵调、壮族八音坐唱……隆林县的民歌、民俗资源为《扶贫路上》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音乐一响起,就带领观众踏上广西百色的扶贫之路,唤起对脱贫攻坚精神的敬意。
歌剧《道路》讲述了一家大型工业企业胜利发动机厂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新中国工业人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与世界发动机豪门保罗公司的全球化竞争中,为实现国产重卡发动机之梦心无旁骛、勇攀高峰的故事。重工业题材的歌剧在同类作品中非常少见,创作难度很大,主创团队先后3次前往胜利发动机厂原型——潍柴动力集团采风,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了解中国制造企业走过的艰难困苦、不断奋进的发展历程,与一线工人交流研讨,把他们的形象、故事与心路历程融汇成舞台上的英雄形象。
与当代题材不同,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主创通常将史料搜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下更大的案头功夫,尽量回归历史现场、把握历史精神。话剧《三湾,那一夜》的编剧王宝社说,为了这个戏,三湾和井冈山他前后专程去了3次,对三湾改编纪念馆的历任馆长做了详细的采访,查阅了《罗荣桓传》《何长工传》等书籍以及学界的研究成果,力求把握历史的逻辑和细节。“仅在旧书网上,我就买了大约1万元的书,哪怕只有一张纸有用,也要买回来研究研究。”王宝社说,这些前期准备让他深刻领会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精神和“支部建在连上”等举措的历史意义,有了动笔的信心。而要把这份精神传递好,则必须把知识积累转化为艺术创造。为了把一个大家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讲得吸引人,王宝社在剧中设计了毛泽东怎样说服其他与会者的主线,同时设置了一条“开小差”的雷排长会不会被处分的副线,以增加悬念。此外,他在人物台词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我认真读了毛主席的许多文章,他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风格很值得学习。”王宝社说,他尝试用毛泽东的语气写台词:“我毛润之不是算命先生,我今天给蒋介石卜上一卦,少则20年,多则30年,他那面青天白日旗,一定会被人民扯下来。”风趣幽默之中饱含历史洞见,彰显出共产党人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气魄。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传承不绝。话剧《干字碑》讲述的是当代党员干部毛丰美扎根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带领乡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毛丰美的身上闪耀着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当代光辉,与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当地不少乡亲提起毛书记,至今仍难免流泪。剧中饰演毛丰美的表演艺术家由长平反复采风、体验、揣摩,看毛丰美的影像资料,跟当地乡亲了解、座谈,生怕演不好人物,让六易其稿、精心打磨的剧本毁在自己手里。“我通过看视频,注意到毛丰美言谈举止方面的特点,他动作、表情很夸张,语言很有个性,善于调动各种肢体语言来渲染情绪、表达观点。这些人物特点放到舞台上,一定是非常吸引观众的。”由长平说,“我尽量去掉表演的痕迹,不为演而演,把毛丰美的语言、动作、心情化作我自己内心深处的冲动与感触,再外化出来。”由长平力求基于形似追求神似,从而通过艺术形象展现出基层党员干部平凡之中的伟大。
03
打造适合当代审美的表现形式
一部作品要想将传达的精神真正输送到观众心中,必须要找到符合当代审美趣味、观众爱听爱看的表现形式。近年来优秀的红色题材作品就在向着这一方向努力,让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为观众、市场服务。
歌剧《张富清》讲述的是战争时期在硝烟中保家卫国的老兵张富清,进入和平年代扎根山区数十年,为民造福,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该剧的题材选择十分巧妙,张富清身上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情怀,又有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平淡坚守,而舞台包装则在服务于剧情、人物的基础上,力求新颖好看。舞美设计师王辛刚介绍,该剧舞台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后区是结合张富清转业后的工作地点湖北恩施来凤县地貌特征而设计的固定平台,配合半透幕投影和简洁的吊装景片投影,视觉风格沉稳内敛,承托着平凡人物不平凡的精神特质,也象征着共产党员磐石般的意志与信念;前区则主要作为每一个规定戏剧情境的内景空间。灯光师刘传龙的灯光设计则依托舞台布景,帮助营造戏剧氛围,将张富清不同阶段的内在情感和心理活动通过光影变化投射给观众,视频影像等多媒体的使用也为主题传达增色不少。于是,张富清枪林弹雨中的英雄气概与和平年代的淡泊名利都在舞台视觉上得到呈现,并形成极具冲击力的对比,给观众带来震撼的审美享受,张富清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初心信仰也深深走进观众心中。
芭蕾舞剧《沂蒙颂》是上世纪70年代首演的一部红色经典,不仅舞蹈精彩,剧中音乐《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也广为流传。中央芭蕾舞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陆续创作了芭蕾舞剧《沂蒙情》《沂蒙三章》以及近期的《沂蒙》,与时俱进地讲好沂蒙老区故事,展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总排练者徐刚介绍,《沂蒙》的音乐由作曲家刘廷禹提炼整合,由乐队、歌唱家现场演奏、演唱,舞台画音一体的呈现是《沂蒙》的一大看点。“在舞美设计上,新创舞剧《沂蒙》在前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除了激光效果以外,又创新地运用了更多的多媒体手段,希望让舞台效果更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保留经典元素与韵味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欣赏舞剧,感悟沂蒙精神。”徐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