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邹安音
天地之间,雨雾茫茫。
在四川南充的西山脚下,在松柏与鲜花环绕的烈士陵园里,一个个肃然静默的烈士墓碑,在时空之中传递出朗朗正气,每一个前来祭奠的人都在追寻那逝去的故事,让岁月闪耀它们的光芒。
▲ 吴季蟠烈士
英魂长存,吴季蟠烈士是其中一名。循着烈士的足迹,在南充烈士陵园的纪念大厅里,我看见一帧泛黄的黑白照片,背景是在上海的屋檐下,簇拥着一群激情澎湃的年轻人,照片上印着这样一行小字:1925年6月,吴季蟠与黄知风等回到上海,沈雁冰代表党中央接待了他们,并指示他们回川北建立党组织。
打开由中共南充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南充历史大事记》一书,其中详细记载了南充第一个党组织——川北党组织成立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革命高潮。为摆脱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局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蔡元培、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吴玉章等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希望通过赴法(包括西欧各国)俭学,学习西欧的文化科学技术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出路。
从1919年3月至1920年,南充赴法勤工俭学学生41人,约占全省留法学生总数的10%。一些人在法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有18人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来大都转为党员。邓希贤(邓小平)、林修杰、吴季蟠、杨伯恺、何以瑞等是其中杰出代表。他们还通过书信和邮寄进步书刊,向南充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1925年,吴季蟠、杨伯恺、黄知风等回到四川,直接参加了建立南充地区早期党团组织的活动。
1926年前后的南充,在南充本土摄影家的镜头下,凸显着川东北一个小城生动清晰的画面:寂静的街道,破旧的房舍,衣不蔽体的行人……嘉陵江上的帆船和纤夫的身影,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城市的深处,也从中窥探到历史的踪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6年,绸都南充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因为它第一个党支部——川北支部的建立,仿佛黎明前的一缕曙光,照亮了嘉陵江暗夜的上空,南充由此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共产党员吴季蟠、黄知风等受党组织派遣由上海经重庆回到南充后,积极开展建立党团组织的活动。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他们受国民党四川临时党部组织部长吴玉章(中共党员)的委派共同担负了在南充、营山等地发展左派力量的任务。
同年3月,以党员、团员为中坚力量和一部分以国民党左派党员为主的国民党左派南充县党部,在南充县城水府寺正式成立。它成为共产党联络各界进步人士和群众的公开组织,吴季蟠、黄知风、任启愤任常务委员。
黄知风在南充停留数日又回营山活动,他在营山县城筹办“咏人医社”,广交知识界朋友,物色党员发展对象,进行筹组中共营山支部等活动。
吴季蟠则在南充以簧墙街三仪茶社为宣传阵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同时,他在小西街孙家院子定期播放从法国带回的幻灯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片子,启发工人及市民的阶级觉悟,还开办文化书店,售进步书刊。为筹集活动经费,他还创办了“南充大同电料公司”等。
1926年,经过吴季蟠、黄知风等人的辛勤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南充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川北支部于10月前正式成立,吴季蟠、黄知风为支部负责人,直属中共重庆地委领导。
▲ 顺泸起义纪念碑
嘉陵江畔、果州之西,在最高处的西山风景区,南充人修建了一座“顺泸起义纪念碑”,以缅怀在战争中逝去的英雄。
1926年12月1日,为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四川泸州、顺庆(今南充)地区独立领导和策动部分四川军阀部队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就是史称“打响巴蜀革命第一枪”的顺泸起义。
在南充市烈士纪念园纪念大厅里,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玻璃橱窗,取出陈列着的两本书,郑重地放到我手心时,我的心变得沉甸甸的。一本是由中共南充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顺泸起义》,一本是由中共南充市委党史办公室、顺庆起义纪念室筹建办公室主编的《顺庆起义》。黄色的封面,赫然醒目的书名,如同宝剑出鞘,刺破了黑暗的风云迷雾,把参观的人也带回到那时的光荣岁月。
这两本书根据走访者的经历和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原了嘉陵江畔当年发生的战斗:1926年12月3日下午,顺庆武装起义爆发。国民党军官何光烈派兵纵火焚烧黉墙街、学院街等街道制造混乱,并趁乱逃走。吴季蟠等中共川北支部的党团员们,带领工人、学生奋力扑火,积极投身于战斗之中。敌军随后以8个团的兵力大举向顺庆扑来,加之内奸出卖,为保存实力,16日,刘伯承率领顺庆武装起义军撤离南充,中共川北支部的大部分党员也随之撤走。
江河呜咽,山川动容。
顺庆起义失败后,1928年,留在顺庆坚守的吴季蟠等人炸掉了四川军阀罗泽洲的子弹厂。气急败坏的罗泽洲四处搜捕吴季蟠等人。为避风头,吴季蟠等辗转三台从事革命活动,在被敌人发现后,吴季蟠又潜回南充。1933年4月,吴季蟠不幸被捕,敌人将他枪杀于小西门外。从嘉陵区大通镇谢家嘴村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南充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吴季蟠,用鲜血和正气,在嘉陵江边谱写了一首壮丽的凯歌。
今天,在南充市果山公园的正中心,“南充市解放纪念碑”巍然耸立,它刻录着嘉陵江边这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也讲述着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故事和传奇。
古曲水蜿蜒而过南充市嘉陵区的群山沟壑,像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挽系了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浸润了每一片土地,又从容不迫地流淌进嘉陵江,流向更远的远方。
当我站在谢家嘴村的山坡上眺望,一片青山绿水中,一座白墙灰瓦的庄户小院,在风雨中伫望着远山近水,那里就是烈士吴季蟠出生的地方。小院的旁边,一条崭新的高速(沪蓉)公路穿插而过,与蜿蜒而过的古曲水河相依相伴。
在山的另一边,近乡情更怯。那天,我陪同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散文家邢秀玲和她的先生、孩子一起,踏上了回南充营山县的寻根之路。而她的先生正是川北党支部负责人之一——黄知风的儿子。
“听婆母说,顺庆起义后不久,公公到南充赈灾被传染了痢疾,后传染给了小女儿和我先生,因当时营山无法医治,公公和他的小女儿不幸去世。婆母带着几个孩子投奔了重庆娘家。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亲眼看一看祖国的新面貌,感受一下南充的新变化,该有多好啊!”
是啊,天地之间,如果烈士的英魂有灵,看一看祖国今天的大好河山,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