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旅游 » 正文

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 | “郑汴洛”筑基黄河文化旅游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11  浏览次数:166276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陈关超一段时期以来,基于游客对文化体验完整性、丰富性、深刻性等的需求,“文化旅游带”建设逐渐进入人们视线。文化旅游带对增强各区域间的文化旅游联系,进而促进文化产业、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陈关超 

一段时期以来,基于游客对文化体验完整性、丰富性、深刻性等的需求,“文化旅游带”建设逐渐进入人们视线。文化旅游带对增强各区域间的文化旅游联系,进而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作用毋庸置疑,让我们通过“郑汴洛”筑基黄河文化旅游带鲜活实践,来了解这一新的发展模式。


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

“郑汴洛”筑基黄河文化旅游带


陈关超

▲ 黄河文化旅游带“带上明珠”龙门石窟  采访对象供图


如果说黄河像一条金丝带,那么河南郑州、开封和洛阳就是这条丝带上3颗耀眼的明珠。郑州东望开封、西牵洛阳,处于黄河主地标位置。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这3座分别相距100余公里路程的古城就“闪耀”了3000年。

以郑、汴、洛为核心的“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带,是古老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精华缩影:郑州,主推华夏文明古国的神秘;洛阳,挥洒盛世隋唐的辉煌;开封,彰显梦华大宋的繁华气象。


跟着市长去旅行


目前,郑、汴、洛三城正联动发展,旨在让更多人读懂这三座城,也读懂与之息息相关的中华文明。

在4月13日举办的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式上,郑、汴、洛三市市长当起了特殊导游,向全球推出了“市长精品旅游线路”。

郑州市市长侯红用“山、河、祖、国”4个字来概括郑州的4条城市精品旅游线路:第一条是看“山”,探索中岳嵩山、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程朱理学发祥地嵩阳书院、中国最早的天文台观星台等。第二条是亲“河”,在郑州沿黄河160公里河畔领略河洛汇流太极奇观等,在黄河博物馆、花园口景区、“只有河南”剧场倾听讲不完的“黄河故事”。第三条是拜“祖”,在具茨山追寻先祖的创业建都历程,在《黄帝千古情》穿越之旅中感悟华夏文明的恢宏等。第四条是访“国”,在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商代王城遗址解密中华文明起源,在郑州大剧院感知这座城亘古不变的澎湃活力等。

开封市市长李湘豫则发出“黄河风、大宋潮、最开封”的邀约,邀请游客漫步黄河生态廊道,感悟因黄河孕育而生的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品格;穿上宋服,体验《清明上河图》中的宋式生活,在开封府试一回包公断案,领略北宋盛世繁华;游客也可乘坐御船,畅游北方水城,品读宋词乐舞或到小宋城、鼓楼夜市品尝宋式美食。

历史上13个王朝建都洛阳,留下了举世罕见的“五都荟洛”奇观。洛阳市市长刘宛康介绍,洛阳也有4条极具代表性的精品旅游线路:第一条线路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最早中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再现“盛唐气象”;第二条线路是依托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65家国保、省保单位,串珠成链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102座博物馆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第三条线路是“河山拱戴、胜甲天下”,洛阳山水秀美多姿,白云山人间仙境,鸡冠洞鬼斧神工;第四条线路便是“国色天香、牡丹花城”,洛阳10多家大型牡丹园里种植着1300多个品种的牡丹,每年4月便是花的海洋。

郑汴洛是黄河文化

旅游带的“尖兵”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河南省明确郑汴洛“三点一线”全力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黄河流域国际旅游目的地、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和文化旅游带,让“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线,进而打造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让黄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立起来、传出去。

郑州、开封、洛阳的“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线路,还结合盲盒设计等新型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出游需求,让游客对厚重的黄河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以来,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来自山东、江苏等省外的游客纷纷走进郑州、开封、洛阳感受古都文化,三点连成一线的“带”式旅游也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一大批黄河文化旅游新业态项目也应运而生: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芒种开城首演、黄河文化旅游演艺项目《黄帝千古情》及《印象·太极》等,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专家点评 

王韦(携程集团副总裁、商业拓展和政府合作部CEO):

黄河沿线城市特色鲜明,同质性不强,这就决定了在发展黄河文化旅游带过程中,不一定要用同样的方式去开发旅游产品,各区域还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发光发热。

在具体展开方式上,黄河沿线城市群之间需要有动力机制使其产生联系,即人、财、物之间的流动。也可以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作为基本统领,沿线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和各自优势,联动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

 (颜 庄 采写整理)


文化旅游带利与弊


肖  洁

无论是文化旅游带还是风景走廊等类似旅游模式,就本质而言,都是跨区域的文旅融合产品,其通过以点串线成带的形式,整合各类资源,相互促进互补,实现自然、人文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从而满足市民、游客对出行的多元化需要。

构建文化旅游带,是进一步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的举措,有利于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此外,有利于突出某些区域的核心品牌,彰显大IP形象,吸引更多游客游览体验。

01

融合发展

消弭差距的智慧途径

文化旅游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跨界融合。文化旅游带串联各地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打造了跨界融合的平台与载体,真正实现“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等业态的相互叠加,走出一条万物互联与融合发展的新路。二是有利于弥合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文化旅游带横跨多区域,但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构建文化旅游带,可以有效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满足新时代游客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大众旅游与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出行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文化旅游带包罗万象,不仅囊括自然与人文景观,更触及生活的本真,能够全面提高游客的需求与体验,满足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2

“只见亮点不见带”

等瓶颈已浮现


由于文化旅游带往往涉及多个省市不同区域,其历史、人文、自然、经济水平等均有差异,发展不平衡现状浮现,导致文化旅游带“只见亮点不见带”,整体性不强,发展参差不齐。

下一步,文化旅游带构建需克服以下障碍和难题:一是思想认知的不平衡。文化旅游带星罗棋布,行政上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很难形成统一的认知与一致的理念,对推进文化旅游带的深入开发产生较大阻力。二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文化旅游带的资金投入也存在明显差异。三是人才不均衡。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反之则人才队伍断层严重,给文化旅游带建设带来现实难题。四是资源禀赋不平衡。不同区域的自然、历史、人文等存在先天上的差异。

推进文化旅游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贵在坚持,文化旅游带在塑造区域标杆、带动落后区域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发挥文旅融合效应等方面的切实优势,将真正把文化旅游带上的点点繁星串联成群星璀璨的炫目夜空,从而对壮大文化和旅游产业整体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