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日前,由湖北省花鼓戏研究院创作演出的荆州花鼓戏《红荷》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花鼓戏的重要代表,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唱腔优美、名家辈出,深受观众的喜爱。《红荷》充分发挥了荆州花鼓戏的特点,讲述革命战争年代江汉平原儿女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凸显了荆州花鼓戏的民间性、丰富性和独特性。
优美婉转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准到位的表演、催人泪下的花鼓悲腔、实虚结合的舞美设计,融汇出《红荷》这样一台主题鲜明、地方特色浓郁的精彩作品。在这部别样的红色题材作品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花鼓戏名家胡新中,一改戏路,扮演阴险狡猾、心狠手辣的还乡团团总丁耀武,展示了强劲的人物塑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胡新中从小在江汉平原长大,虽然没有进过戏园,但对戏曲并不陌生。每逢新春元宵节、二月花朝,他都随着家人,挤在人群堆里看楚剧、听花鼓;看人家耍蚌壳精、打三棒鼓……耳濡目染下,他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江汉平原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戏。
▲ 胡新中
1969年,胡新中几经周折进入潜江花鼓剧团。由于缺乏正式的培训,初进剧团的他底子稍差,只能出演一些“路人甲”之类的小角色,但别人每天练一个功,他练三个,并乐在其中。仅仅过了7个月,胡新中就因勤奋刻苦加上戏曲天赋被剧团相中,安排出演《红灯记》的主角。随后他又在《沙家浜》中主演郭建光,因唱、念、做、打、演样样出色,胡新中一炮而红,确立了剧团主角的地位。
1980年,演出近一个世纪的花鼓戏《站花墙》,经过重新整理改名《花墙会》,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并向全国公映。胡新中首次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1984年,在《家庭公案》里胡新中饰演男一号公安局局长王刚,该剧获湖北省戏剧调演创作、演出一等奖。当年,《家庭公案》在北京售票演出13场,场场爆满。现代戏剧泰斗曹禺到场观看后,直夸戏演得好,他还想看。
胡新中跟曹禺的缘分还不止这些。1989年,根据曹禺名著《原野》改编的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胡新中出演主角仇虎。由于人物剧情复杂不好驾驭,胡新中整整花了两年时间来琢磨这个粗犷却又情感丰富的角色。
该剧首演获得成功,但胡新中并不满意,力图精益求精。每次演出,他都加入新的创作,在一遍遍打磨下,《原野情仇》成了荆州花鼓戏的精品。1997年,他凭主演《原野情仇》中的仇虎摘得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胡新中博采众长,创新发展花鼓戏的声腔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流派。其唱腔韵味十足,脱俗大气,适合各层观众口味。几十年来,他从没有一句台词的“路人甲”,到李玉和、郭建光、杨玉春、李天保、王刚、仇虎……随着一个个角色的成功塑造,胡新中把荆州花鼓戏引入更高的境界,使荆州花鼓戏傲然跻身于中国戏曲之林,胡新中也被广大戏迷誉为“花鼓之王”。
▲ 胡新中在《红荷》中一改戏路,饰演一个反面角色。
通过样板戏学习的京剧规范和长期扎根人民的实践,胡新中在演绎人物时,有着厚重的泥土气息,接地气又贴近生活。“我在表演上的体会是,理解人物是基础。演员接到一个角色,首先要熟读剧本,找准人物定位;其次,要对剧本所架构的情景、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进行深刻细腻地内在体验,以此来推动准确、鲜明、生动的外部表现。只有这样内外结合,扮演的人物形象才会和谐统一、形神兼备、有血有肉。”
胡新中说,塑造人物要做全方位的人物造型。“人物的造型是多方面的,服装、化妆、身段等,这是外在表演。但内在表演方面,很多演员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造型,就是声音造型。有些演员在表演时,因为没有过硬的演唱基本功或者发声技巧,对于声音、音色的变化可能掌握不了,所以演什么人物、什么行当都是一个声音,这是不行的。有人说‘千斤道白四两唱’,实际上两者都重要,因为两者都是靠声音体现的。如果声音不能随人物变,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此外,胡新中还强调了声腔运用的重要。“我们常说某个演员唱得好,声情并茂。我的感受很简单——把唱腔当话说。唱腔只是把语言加上了旋律和符号。我们表演者一定要始终保持情绪饱满,不间断地将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用有音乐、有旋律的语言进行表述。”
▲ 胡新中在《红荷》中的剧照
《红荷》演出后,在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潜江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研讨会上,各位戏剧界专家对胡新中的表演艺术不吝溢美之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胡新中的表演,始终把戏曲的节奏化作生活的体态语言,同时也把生活的那种韵律化入程式动作。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演员》常务副主编高扬在发言中说:“胡新中在传统戏曲方面早已声名远播,他的唱腔在戏迷中很受欢迎。不仅在花鼓戏方面独树一帜,他主演的《原野情仇》对于曹禺剧作也是一个补充,填补了名著人物形象方面的空白。《红荷》中胡新中饰演的丁耀武像扎钉子一样扎得非常狠,给观众非常强烈的感受。胡新中老师在塑造现代人物方面,还在不断地深入、不断找到一种更加自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