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购物记
罗云川 文/图
2008年4月,法国首都发生“藏独”分子袭扰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事件的第二天,我们从北京启程前往巴黎。尽管气氛有些紧张,“多彩中华”展演还是在这座名城的一个公园里如期举行了。
随团采访之余,我们开始了“文化之旅”。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枫丹白露、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香波堡,以及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罗丹美术馆、亚洲艺术博物馆……人文荟萃之地,令人流连忘返。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出来一趟,难免要买点东西带回去。法国香水久负盛名,活动组织者对我们说:你们不用乱买,我们之前都踩好点了,经济实惠,到时带大家去买。活动组织者有着多年对外文化交流经历,她的话我们是信的。有一天就带我们去了,店铺里几个中国女子,一色软糯的台湾腔。香水果然经济实惠,我买了几瓶。同行的在北京拥有一座民办博物馆的老王,当场看中了柜台里的一件灰水晶项链挂坠,把玩一阵,欣然收下。几年后我在老王博物馆旁的住处见到了他的日本女朋友,但是忘了看一下她脖颈上有没有戴着它。
现在回忆起来,除了香水,我在巴黎大概还买了一些东西:一支粗长的铅笔,像一把短剑,上面印着一些巴黎的名胜古迹图片,我打算把它当做送给女儿的礼物。在卢浮宫、奥赛博物馆,买了一二十张世界名画明信片。去到神往已久的巴黎圣母院,在烛光中,在优美的唱诗声中,我用两欧元“请”了一枚圣母院纪念币。将其置于掌中,脑际浮现大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同名电影里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的形象跃然眼前。
一次,乘坐中巴车,在一处公路服务区,我们下来,或上卫生间,或逛商店。一堆相同款式的带把瓷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拿起其中的一只来看,很简单,白釉杯身上,有蓝色的浅浮雕般凸起的两三处名胜造型,一处是埃菲尔铁塔,似乎一处是凯旋门,一处是巴黎圣母院或圣心大教堂。再看杯子底部的标签,注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并不妨碍我对它的喜欢;“8欧元”,这倒让我有点犹豫了。当时,一欧元约等于11元人民币,想想要花近100元买一个产自中国的杯子带回去,未免觉得有些不划算。等我再考虑考虑吧,反正还会经过一些服务区的,肯定还会碰上的,到时再买也不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再也没有见过那种杯子。
巴黎购物,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2010年11月,我赴丹麦哥本哈根,对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进行采访。其间,见证了小美人鱼雕像参加完上海世博会运回来重新安放的仪式。出自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可谓是丹麦的标志。因此,采访之余,我也买了一个小美人鱼陶瓷圆盘留作纪念。哥本哈根有不少中国台湾人开的店铺,出售琥珀、蜜蜡等。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商业区,商场、店铺密集。在那里,同行的梁老师买了丹麦品牌爱步(ECCO)鞋,买了一床鹅绒被(上了年纪的女店员用抽气筒将它压缩成一小包),而我似乎对这些实用性的东西不感兴趣。最终,被我收入囊中的是:有风景建筑图案的带把瓷杯、木制的丹麦皇家卫兵(还是“Made in China”)、陶制的王宫岗亭卫兵、《The Art Book(艺术书)》。后来,那个放在家里的瓷杯被上蹿下跳的小猫碰落,摔坏了,其他的好好的一直还在。
2014年9月,我参与了我们集团在马耳他举办的“温馨之约”论坛活动。马耳他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1523年,“圣约翰骑士团”移居至此,后来他们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声名远扬。因此,骑士文化是马耳他值得关注的现象。所以,我的购买物品中也增添了一个戴盔披甲、手持长矛、身跨骏马的骑士雕像。我发现我是一个“杯子控”,在马耳他也收了一个带有当地文化烙印的瓷杯。此外,一个瓦莱塔城堡小雕塑、一支印有著名景点“蓝窗”等图片的大铅笔、一个马耳他渔船造型的冰箱贴等,都被我从“地中海心脏”带到了“中国的心脏”。马耳他方面赠送给我一个方形的玻璃画盘,等我回到家中打开托运的行李箱,才发现它已碎裂。我试图修补它,终究无济于事。
从马耳他返程,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转机,等候的时间里我逛了机场的工艺品商店,杯子盘子、瓶瓶罐罐,琳琅满目,令我痴迷。意外猝不及防,我的双肩背包碰到了一件瓷制品,它掉在地上摔碎了。我用英语向店员表示赔偿,空姐一样的女店员走过来说不用,让我小心一点。她把摔碎的东西收拾了。我最后买了一盒铁皮罐装的土耳其黑茶和一件玻璃制作的“蓝眼睛”。
2016年9月,我以记者的身份随上海歌剧院赴美国西部进行音乐剧《国之当歌》巡演采访。首场演出在拉斯维加斯举行。我们住的酒店的大堂里,各种博彩游戏机令人眼花缭乱。酒店里的商店我进去逛了,也没什么可买的。
一天,大巴车把我们拉到奥特莱斯,以年轻人居多的演员和记者开启了疯狂购物模式。“老夫聊发少年狂”,我开始“破戒”,准备给家里孩子、大人带几双运动鞋回去,这里的东西确实比国内便宜。在一家鞋店,我挑来挑去,选了某品牌的两双黑色的、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好了,任务完成,剩下的就是四处逛逛,只看不买。其实我更喜欢街头小商亭里摆满的手机壳,各种花纹图案,印度风格、哥特式的……就像一件件艺术品。不过从预留的摄像头的位置和形状来看,应该是适配苹果手机的。说到手机,我想起,那时iphone7刚上市,同行的记者后来甚至专门跑到一个地方为家人或朋友购买新手机。
离开奥特莱斯、准备去坐大巴车之前,我打开购物袋查看一下自己的“战利品”。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有一双鞋是“一顺儿”而不是“一对儿”,两只鞋都是一只脚的。按理说我这么细心的一个人,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啊。可它偏偏发生了。想了一下,其中有点蹊跷,不排除被店员调包的可能。我记得我先挑了两双鞋,放在柜台结账处,因多买有更多优惠,我又反身去店里从货架上拿了一双。或许,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来不及细想,我赶忙折回去,找到那家鞋店,向原先那个黑人店员连比划带说话,他微笑着让我换了货。谢天谢地,总算凑成了“一对儿”,不然回去怎么向祖国人民交代呢?
把美好记忆带回家
张 妮 文/图
一直认为,购物是旅行的必备环节,外出旅行总要带些什么东西回家,或送给亲朋好友,或自己留个念想,那些小吃食、小物件都是关于旅行的美好记忆。至于旅行途中买什么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
我对旅游购物最初的印象源自小学时同学们偶尔“炫耀”的一些小物件。但我父亲外出旅行时不喜欢购物。为此,我一直跟父亲抗议,两人还为“外出旅行是否要给家人带纪念品”辩论。而正是在这次辩论之后,父亲给我和母亲带回了一份特别的旅行礼物,任谁都猜不出父亲带回的“惊喜”是什么。这也成了我脑海中记忆深刻的关于旅游购物的一件趣事。
父亲不擅长购物,且做事务实的原则也体现在买东西方面。他更偏爱那些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性的物品。这也是父亲以前对景区纪念品不太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记得父女辩论后父亲的那次出游,因为是夏日,父亲考虑到家里女性人数多,购买了物超所值的短腰丝袜,一沓10双,父亲买了2沓,共20双。回家后还略有得意地说:“这样你们整个夏天都有的穿了。”我和母亲对视一笑,然后默契地奉上各种赞美之词,以示鼓励。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质量问题,母亲以每天穿破一双的速度很快消耗完了父亲买回的20双袜子。母亲也扬言让父亲以后旅游再也别买东西了。并且我和母亲也常开心地以此事调侃父亲。直到今日,谈起这件小趣事,父亲母亲也是笑呵呵地回忆着当时的尴尬。
之后,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宽裕,父亲也逐渐开启了旅游购物之路。我印象中父亲购买最多的便是珍珠项链。父亲先后从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广西北海等地带回了精美的珍珠项链、贝壳手镯,家人十分喜爱。
我上大学前极少外出旅游,大学开始,尤其是工作后,或近或远走过不少地方,也买过许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我喜爱那些具有独特性、纪念意义又便携的物件,热衷于钥匙扣(钥匙链)、冰箱贴、明信片、文创产品和土特产。
在我心目中,钥匙扣和冰箱贴属于一类,都是非常成熟、具有较强设计感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打卡物件,其小巧、便携等特点也决定了它比较适合作为旅游手伴送给亲朋好友或自用。2015年,我和常先生举行完婚礼后,开启了为期10天的台湾自由行。在台北101大楼买的各式各样的冰箱贴、钥匙扣和啤酒开瓶器,在垦丁大街夜市上买的灯塔钥匙扣等都是我们那次旅行的一个个“物证”。
所有钥匙扣中我最喜爱的是在日本奈良旅行时,买的以一只奈良小鹿为主要设计元素的金属钥匙扣。小鹿形象十分灵动,小嘴嘟起,头颈略微上扬,脖颈上戴着一个小巧的正方形小钻,看起来有点傲娇,同时浅褐色的皮肤配上若有若无的淡粉色小红脸蛋,充满生气又略带稚嫩、呆萌的气质像极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倔强女孩,让我爱不释手。就这样,从2017年9月开始,这只小鹿就一直挂在我的钥匙链上从未摘下,不过可惜的是小鹿的方形小钻如今已不知去向。每次看到这只小鹿,我就会想起去奈良时跟人们同行、追着路人要鹿饼的可爱鹿群。有的鹿性格温和,聪明且有礼貌,吃完鹿饼会向人不停地点头示谢;有的鹿则很勇猛,会直接用嘴去叼路人的包,吓得有的路人一路小跑离去。我和先生则偏爱那些有礼貌的,每每遇到都会多喂一些。巧的是,不像小鹿总是跑着追逐不同的路人,这些有礼貌的鹿大多年龄较长,喜欢固定地站在某处,却总是更能获得路人的青睐。这一幕逗得先生直呼:“姜还是老的辣。”
作为一名“哈迷”,先生在所有旅行购买的物件中最钟爱的是2016年在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买的“哈利·波特”主题纪念品。当时,虽然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园区没有完全建好,但霍格莫德最主要的中央大道开放了。在原著中,这里是巫师购买魔法用品的地方,道路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商店。四大学院的围巾、T恤、钥匙扣等常规纪念品,以及像光轮2000等有意思的道具都能买到。而影城最受欢迎的则是奥利凡德魔杖商店,毕竟每个“哈迷”都想在这里让奥利凡德先生为他/她挑选一根属于自己的魔杖。但由于排队时间过长,我们选择购买了格兰芬多学院院徽钥匙扣和冰箱贴、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书签等。金属材质的格兰芬多学院院徽钥匙扣便从2016年2月一直跟随先生至今,尽管它很重,但在先生看来这是买得最值、十分独特且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在国内线上、线下店都未见到同款。
说到近些年的旅游文创产品,从美国的“哈利·波特”周边文创,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纸胶带、翠玉白菜伞,再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千里江山图手机壳,以及云磴期仙和枇杷山鸟图帆布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我深感,好的文创产品都是能打动人心的,它们围绕某一文化内涵或IP创新设计理念,形式新颖别致,且兼具实用性、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再配上精致的做工,作为游客的我们难以拒绝这样的物件。
旅途中少不了美食,土特产也是旅游购物的一大类别。记得有次去陕西延安,参观了宝塔山、梁家河和路遥故居等地,感受着“小米加步枪”的精神,也对“面朝黄土背朝天”有了更深的体会。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场景与人物不断浮现在脑海中。我被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的笑容与质朴、平凡与坚韧所感染。当然,也被当地的狗头枣所震撼,个头极大,味道香甜,于是买了10斤狗头枣、10斤小米。背是背不回去了,好在现代物流业的发达让人们不再为此发愁,当场就打包快递回家了。
然而,许多小吃食对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都有特殊要求,如台湾微热山丘凤梨酥、日本ROYCE生巧克力和京都抹茶点心等,大家要询问清楚,以免闹出尴尬。
旅行购物也难免有遗憾。先生酷爱篮球,是科比的崇拜者,我们的美国之行恰逢科比的最后一个赛季,但由于时间规划不合适,没有现场看湖人的比赛。不过,去斯台普斯中心至少买回一件24号球衣是早已计划好的。但很遗憾的是,当我们在美国之行的最后一天到斯台普斯中心时恰好赶上洛杉矶冰球队的主场比赛,因此纪念品商店里的物品全部换成了冰球队的纪念品。从斯台普斯中心带回球衣的计划没有实现,特别是科比已经离去,斯台普斯中心的主人由24号变成23号,这种遗憾又更深了。
旅行带回的物件,作为旅行回忆的载体,见证着我们的某段生命及遇到的有趣的人事物,满足着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也体现着多种文化世界观及我们对这种多元化的包容和接受,这或许是旅游购物的意义所在。
冰箱贴里看世界
陈 璐 文/图
过去父母长辈出差旅行,常会提回大包小包的各地特产;自己一度也很爱在出游时购物,特色小吃、纪念品,喜欢的衣服、书籍,甚至一些平时看到并不会买的东西,都可能因一时冲动而纳入囊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旅行中的购物越来越慎重,带回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物流非常发达,网上什么东西都能买到,在外地看到想要的上网搜索下单,经常比我本人到家还早,尤其是在类似鼓浪屿这种伴手礼文化盛行的地方,与之相适应的快递业务很早就已蔚然成风,十分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年龄渐长,对“断舍离”的渴望和践行。
记得有次去非洲出差,一位同行的老师买下一个巨大的长颈鹿木雕,看到身高一米八几的他艰难地抱着“高耸入云”的木雕挪动,我们是又惊叹又有些想笑,因为后面还有其他行程不便携带,为了把木雕运回国内,这位老师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周折。还有一次,我去一个亲戚家做客,走进他并不宽敞的新房,一尊充满异域风情的高大狮身人面像赫然映入眼帘,与整个房子的装修风格十分违和,问之,乃是亲戚的某位朋友婚姻关系破裂,昔日从埃及带回的纪念品,如今成为谁也不想要的鸡肋,被这位亲戚“捡”回了家中。后来,出门在外的我,每每涌现买什么大件的欲望,这两尊雕像的影子总会出现在脑海中,让“剁手”的冲动瞬间瓦解。再想想那些曾被自己一趟趟搬回家的威尼斯面具、造型和花色夸张的曼谷包、虽然美丽却和任何一件衣服都不怎么搭配的敦煌丝巾、因买太多送不出去而过期的海岛食品等,正不知在哪个角落吃灰、哪个箱底呻吟、哪个垃圾桶中哭泣,冲动和欲望则进一步消弭了。
家庭空间的狭小、对极简生活的追求,我想这两条理由足以摧毁一个旅行“收藏家”了。尽管如此,我们在路上的记忆该用什么来承载?除了照片,小巧便携的冰箱贴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了。
挑选冰箱贴的过程无疑是十分愉悦的,有时是命题作文般的有的放矢,有时是路边小店偶遇的惊鸿一瞥,有时凝视着它,数日来的行程和美好记忆历历在目,有时看到什么,或许突然激发你对未曾涉足之地的热切向往……每当毫无心理和身体负担地把冰箱贴带回家,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冰箱表面的大家庭里,像一个将军巡视自己一手培养起精英部队一样心满意足。做饭时偶然望见一眼,每一个小小的物件都可以“脑补”出几千字的旅途故事。
据说冰箱贴最初源自辅助便笺,欧美家庭一次性购买食物较多,会用磁贴将记载着购物清单的便笺纸贴在冰箱上,以便提醒自己或家人,后来,有人将磁贴进行改造设计,出现了冰箱贴,主要功能也从记录变成了装饰。冰箱贴的样式种类繁多,平面的、立体的,木质的、硅胶的、塑料的、纸壳的,五颜六色,不一而足;至于内容,无论山水风景、建筑地标,还是当地名人、特产物种,或卡通形象、标语口号,都是设计者创意和想象力的体现,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元素的浓缩,让人于方寸之间窥见大千世界。一般而言,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一个地方只能买一个冰箱贴,但有时看到设计、质感特别吸引人的,还是会忍不住再次出手。有一年去柬埔寨玩,金边和暹粒两地两个冰箱贴的份额已满,却又被一个捧着纪念品盒子兜售的小朋友盯上了。尽管我一再拒绝,小朋友还是锲而不舍地跟着我,用英文和一点点中文词汇不停地请求我买点什么。彼时那个掌握九国语言的柬埔寨小男孩还没有爆红网络,现在回想起来,他们两人长得颇有些相似之处。眼看这个小朋友快跟我走了小半个园子,我于心不忍,终于在那堆看起来十分粗糙的冰箱贴、纪念章里选了一个。成功推销出商品的小朋友接过钱,开心地一蹦三尺高,还向着远处的同伴大力挥手,口中发出胜利的“耶”声。看到他这么欢乐,我也不禁觉得高兴和值得了。
其实我知道,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很多冰箱贴都产自义乌,在网上淘到的产品也可能更便宜,但到实地精挑细选,那种情境和意义自然还是大不一样的。更何况,除了千篇一律的“大路货”,你可以在旅游地撞到一些别处很难找到的特别之作。过去人们常常称赞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或是巴黎街头小店里颇具创意的精美冰箱贴,近些年,随着国内对文创产业的重视和该领域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的冰箱贴也越做越丰富,越来越有文化内涵。以前走进一些旅游景点、文博场馆的纪念品店,即便有冰箱贴也是粗制滥造,很难看到中意的,现在则有太多令人爱不释手的选择。我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御膳冰箱贴、网红猫冰箱贴,南京六朝博物馆古韵十足的六朝瓦当冰箱贴,西安各具创意的兵马俑冰箱贴,还有丽江古城花卉压制而成的冰箱贴,青岛啤酒博物馆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的开瓶器冰箱贴,都极受游客欢迎,而西西弗、猫的天空之城这样的网红书店也推出了很多自家独立设计的主题冰箱贴。小小冰箱贴的制作和销售,已经成为一门不容小觑的大生意。
兼具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以及易携带、易保存、易展示等特征的冰箱贴,被很多人视为纪念品中的宠儿、馈赠亲友的佳品。事实上,无论现实生活中还是网上,都能看到很多同好,想来他们爱上冰箱贴的理由,应该也与我有相似之处。听说有的“收藏控”,因为家里冰箱已被冰箱贴占满,还特意换了更大的对开门冰箱。有一年携爸妈、公婆同游泰国清迈,在金三角,以三个小家庭为单位分头逛市场,集合时发现三家都买了一模一样的缅甸、老挝、泰国拼图冰箱贴,也是很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