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头条 » 正文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站在新起点,扬帆新航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0  浏览次数:189169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秦毅、张玲、瞿祥涛、孙丛丛、宾阳、张建友、黄艺芹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编制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秦毅、张玲、瞿祥涛、孙丛丛、宾阳、张建友、黄艺芹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编制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构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四梁八柱,针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作出了部署安排,引发文化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热议。


用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规划》的出台,为黑龙江的文旅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让我们感知到了肩上的担子。黑龙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务实和奋斗的姿态推动全省文旅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丽娜说,《规划》提出了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黑龙江将通过加快推进基层图书馆和文化馆达标建设、补齐基层公共文旅服务设施短板、实施数字化文旅战略等方式,推动黑龙江省文旅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具有龙江风格和龙江气派的艺术精品佳作,推动“龙江文艺”立高原攀高峰。

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群文协会会长吴鹏宏说,上海群文工作将根据《规划》要求,着力绘就群众性文化活动新图景。上海将通过实施“全民美育行动”,促进市民文化修身;依托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联合文艺院团、艺术院校等搭建美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扩大市民艺术夜校规模,推出更多符合不同市民群众需求的课程;深入推进“市民艺术大课堂”“午间一小时”“走进艺术之门”等公共艺术教育导赏活动常态化、规模化开展;聚焦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特色资源,培育和提升一批群众性节庆活动品牌。

“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文化承载着价值观。《规划》为文艺院团以及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文艺工作者就是要通过创作给人民以精神力量。”山西省曲艺团团长王兆麟表示,山西省曲艺团自1959年成立以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间断地把欢笑与享受带给群众。随着不断改革和发展,曲艺团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综艺团体,不但能表演相声、快板、小品、二人台、京东大鼓等,还能表演喜剧、话剧、儿童剧。今年,曲艺团创排的红色历史剧《初心之路》等作品深受观众好评。接下来,山西省曲艺团将继续踏踏实实沉下心来,走到群众中间,创作更多走进人民心坎里的好作品。


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表示,当前,山东正全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与沿黄九省(区)共唱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山东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构建形成以黄河沿线为主轴、以鲁北汉宋故道等3条支线为依托、以黄河入鲁片区等四大片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山东发挥沿黄大项目、大景区、大企业引领作用,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整合沿黄九市特色文旅资源,纳入“好客山东”品牌推广体系。“接下来,对于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我们将在资源保护、生态优化前提下,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全域统筹、省市协同,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王磊说。

为推动“十四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构建广西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行动方案》,通过文化产业带建设和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该厅产业发展处处长苏蔚东表示,《规划》为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思路和方向。“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大力促进旅游供给提质升级,实施旅游景区精品建设工程;打造南宁三街两巷、桂林东西巷等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南宁、桂林、柳州等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自治区将通过旅游供给提质升级、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等行动措施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努力推动文旅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强区。

“《规划》对文化场所的文旅融合提出了富有力度的新要求。针对融合的内容、方法、路径提出的发展策略与工作措施,既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学习当中令人备受鼓舞。”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型图书馆联合会常务理事、安康市图书馆原馆长李焕龙说,“我们公共文化从业者,必须站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上,以开放的胸怀和共享的理念对文化空间的文旅融合做出全新的审视、运营的重构、转型的规划、升级的打造、业态的组合,充分拓展空间的共享功能,在共享中求新求变求发展。我们不能被动等待,而要主动出力。只有主动性提升了、创造性发挥了,才会有力有智、有作有为地去自动融合,从而在政府扶持、社会支持下,把公共文化场所培育成‘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文化生活需要

“《规划》从国家层面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宏伟蓝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维度。特别是非遗保护作为一个专章出现在《规划》中,武汉市的非遗工作者们都觉得信心更足了、方向更明了、劲头更足了。”湖北省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非遗处处长王建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武汉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重点开展多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与传承放在首位,不断探索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新途径;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程、记录工程、数据共享工程;启动非遗场馆建设工作,建设若干高水平的研究基地、传承基地、展示基地;张扬非遗功能价值,突出品牌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湖南省文化馆结合群众需求,大力开展创新性、示范性的群众文化服务品牌。有面向山区孩子的“播撒艺术的种子”湖南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艺术帮扶志愿服务项目,面向老年人的“情暖潇湘 欢歌孝语”惠民演出项目,面向农民工群体的“情系农民工·文艺送春风”服务项目,面向服刑人员的“知识进高墙,文化促改造”服务项目等。湖南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馆长叶伟平表示:“我们将以《规划》为指引,进一步摸清不同群体的文化期待,精准对接各群体的文化需求,逐步推动建立订单式、菜单式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平台,深入打造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并不断扩大这些品牌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充分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文化发展权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