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旅游发展而言,文化和旅游部门高度关注大众旅游发展,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期间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这是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大众旅游具有普遍性、普惠性等特点,往往意味着最基本的质量保障,而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则意味着更高的质量要求。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中,这两者应该如何有效平衡?
新时代的大众旅游既需要基本质量保障,也需要更多消费选择。旅游业的新发展阶段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坚持通过持续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来满足人们对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加强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动态适配,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需要通过定制旅游、深化体验、凸显特色等不同路径,丰富人们的旅游消费选择,提高人们的旅游体验质量。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中提到,要“开发体验性强、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这既是对旅游供给的引导,也是提醒旅游业界要重视旅游项目在体验性、互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面对自驾车旅游需求的迅速发展,目的地的风景道体系构建、沿途的公共服务体系、自驾游相关政策制度、以导航为中心的智能推荐系统、以需求为中心的目的地资源协同整合平台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进行有序有效的完善。
此外,《规划》提出的“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也充分考虑到新时期的新变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花钱买优质服务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定制旅游的发展空间将不断壮大,定制旅游发展的利好将持续释放。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定制旅游的生产机制还有待优化,定制旅游服务机构在真正了解消费者诉求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还远远不够,“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时代的大众旅游既需要产品类型多元,也需要更多科技赋能。“十四五”时期,需要通过产品类型的多元化来分层对应、分层满足大众游客构成的多元化。要处理好经济效益高质量与社会效益高质量之间的关系。要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供求匹配效率、保障品质旅游体验、释放大众旅游在社会经济中的动能。借助于科技发展和交通网络的赋能作用,可将分散的、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有效接入到社会经济大系统中,并将其转化为磅礴的市场力量与扩大消费的不竭动力。此次规划明确将智慧旅游作为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通过科技赋能,提高营销触达率、优化供求交易效率,显著推动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通过增加体验方式,提升交易效果,从而显著推动需求侧的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通过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的呈现方式,深化沉浸式旅游体验方式,对于增进人们多感官体验,优化旅游体验质量,提高对旅游体验对象的深入了解和认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都将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智慧旅游推动预约、错峰、限量的常态化,不仅有助于降低拥挤状况,改善旅游体验的整体环境,同时也将有助于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景区进行更智能化管理,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建立更加高效的智能票仓系统,从而在保障大众旅游体验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景区的运转效能,增加景区的发展效益。
瞄准新需求、增加新供给是高质量发展;适应新趋势、调整旧供给也是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供给创新,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也要注意需求侧管理,引导和扩大居民旅游需求。由此可见,适应大众旅游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值得各方在贯彻落实《规划》时认真思考和积极关注。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