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艺术携手技术,助力云演播高速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4  浏览次数:169033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罗群▲ 《舞上春》剧照,中国歌剧舞剧院供图把舞蹈业务技能展示打造成舞台演出,再通过高新科技将舞台演出包装为产品化运营的云演播项目,近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上春》云演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罗群 

rApntmC3l7mARb2nAAGYCMycEYI877.jpg

▲ 《舞上春》剧照,中国歌剧舞剧院供图

把舞蹈业务技能展示打造成舞台演出,再通过高新科技将舞台演出包装为产品化运营的云演播项目,近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上春》云演播吸引了业界和舞蹈爱好者的注意,给人们云上观演带来新体验。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线上视听内容的需求激增,不少文艺院团试水线上、布局云端。当演出从舞台走向网络,跨媒介传播势必对演出的表现形式、呈现手段、运营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使得线上演播不仅是对线下演出的复制和补充,还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再创作和新形态,满足人们特定场景下的艺术欣赏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线下演出的同时,加快了云演播发展的脚步,《舞上春》等云演播项目的涌现,正是来自艺术工作者对云演播及其运营与时俱进的思考与实践。

提供云上观演新体验

正如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蹈家唐诗逸所说,艺术有情绪,技术有标准,扎实的基本功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因而,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的业务练兵是一年一度的“保留项目”。今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首次将业务技能展示搬上舞台,在考核课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加工,以更具艺术性、观赏性的编排设计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形成舞台演出《舞上春》,并于4月在北京上演,开票不到一小时,两场演出票即告售罄。5月,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携手,让广受观众欢迎的《舞上春》由剧场“转战”云端,上线视频平台,用技术的力量赋能艺术的展现。

借助技术的加持,用户不再被动地以固定视角观看《舞上春》,而是有了编导的“特权”:自由视角模式可以让观众通过拖动屏幕上的“坐标轴”实现从任意角度观看表演,这不仅带来云观演的新鲜感、可玩性,而且对于精彩的技术动作,可以从360度欣赏其细节与美感;VR模式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的观演感受,仅靠移动手机就可以模拟佩戴VR眼镜的观赏效果,而对于使用VR眼镜的用户,身临其境之感会更强烈,可以获得站在舞台上,演员在身边起舞的感受。据介绍,4K多视角模式很快也会上线,届时,观众可以选择某一个观看角度作为固定视角观看演出,且视角可以随时切换,这对于灵活性强、演员在台上位置变化迅速的表演来说,将是比剧场观演更为清晰、真切的体验。

由此可见,相比于剧场版,《舞上春》云演播不是普通的演出记录,而是基于跨媒介传播特点的一次二度创作。作为一场舞蹈表演、一堂中国古典舞示范课,《舞上春》的网络传播不仅让全国各地爱好舞蹈的观众一饱眼福,而且让专业从业者、舞蹈专业师生有机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艺术院团的训练方法和标准,找准今后学习工作、艺术创作的方向,也为国际同行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的训练体系与独特魅力打开了一扇窗。


助力艺术展现,敦促艺术提升

云演播拍摄时围绕舞台环形架设摄像机  (图片从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有关视频中截取)

新鲜别致的观演体验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据介绍,华为拥有成熟的自由视角、多视角、VR等高新视频生产系统——MediaCube,该系统能够驱动360度围绕舞台环形架设的上百台4K超高清拍摄机群,实现极速对焦,更为精准地捕捉演员动作的细节变化,生成智能多焦点、时空凝结、动态流转等自由视角特色效果;华为团队部署了多个4K超高清拍摄机位,对舞台全景、中近景以及不同演出区域、不同演员进行追踪拍摄,生成了多个特色视角;并通过引入一个摇臂式8K VR机位、2个固定8K VR机位,实现了跟随拍摄与固定拍摄的有机融合。

技术运用的至高境界是为艺术服务而润物细无声,《舞上春》的创作过程,对舞台亮度、拍摄角度、光学效果等不断试验,对演员情绪高点、“气口”的捕捉等反复推敲,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职团队与华为的技术团队相互学习、不断磨合,力求寻找最优方案。《舞上春》结构创意、编导韩宝全说:“拍摄前期将技术参数细节确定后,实拍时演员就无需迁就机位等问题,而是可以专心投入到舞蹈表演中,把舞蹈之美尽情展现出来。”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认为,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拍摄、观演模式的《舞上春》云演播对演员、编导来说是一次锻炼和挑战。对于在传统剧场、镜框式舞台上表演,如果仅从一个角度观看,演员就有机会扬长避短,在不面对观众的时候松一口气。而多角度高清拍摄完全没有“藏拙”的可能性,各个角度都有镜头清晰记录,这就要求演员的动作完成度、质感、技术规格、情绪状态等时刻保持在高水平;同时,编导的动作编排设计也必须满足多角度、细节化呈现的需求。可以说,技术的加入一方面助力展现艺术之美,一方面也倒逼艺术创作提高水平。“未来,对中国传统艺术比如中国古典舞的弘扬、传承、发展一定离不开线上渠道,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我们加快了云演播的脚步,《舞上春》就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许宁说,随着经验的积累,随着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全面人才的培养和挖掘,《舞上春》云演播品牌会在未来越做越好,同时也将推动剧院舞蹈创作表演迈上新的台阶。


品质升级与模式创新同步

尽管制作团队认为《舞上春》还远未达到尽善尽美,但它在文艺工作者探索云演播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经验。

回首过往,云演播的初级形态是录制线下演出并“搬运”到线上,有时会根据线上观演碎片化的特点,将完整演出切割成若干片段。这样一来,艺术作品就打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观演成本,惠及了更多观众,创造了新的市场。然而,这种云演播的“初级版”具有剧场版舞美灯光、妆容等不适宜拍摄,视听表现手段较为单一,现场感、参与感较差等不足。随着艺术实践的深入,为“云”而生、符合互联网传播特征的云演播作品逐渐多了起来。

比如,中央歌剧院耗时4个月完成的《命运·云端交响音乐会》《色彩斑斓的意大利歌剧云端音乐会》《声与乐·释深情——咏叹交响云端交响音乐会》等4场线上音乐会及歌剧《图兰朵》的云演播制作,充分展现出云演播走向精品化的态势。其中,歌剧《图兰朵》采用了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台少有的制作模式,即先录制音乐,再以录制好的音乐为背景单独录制视频画面,以追求“零瑕疵”,近3个月的后期制作进一步确保了理想的视听效果。

再如,国家京剧院《龙凤呈祥》的云演播充分考虑了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增加互动体验,融入多种实时交互形式,观众可以与家人一起在“云包厢”看戏,也可通过“云打赏”等功能为演员助阵,并创新使用了看大戏、角儿来了、琴师鼓师视角等八大视角,观众可以从多角度领略名家名角的精彩表演,而云导演、云解说等的加入则降低了人们的欣赏门槛,让京剧走向更广阔的受众。

精品化、差异化使得这些精心打造的云演播项目获得不俗的口碑。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歌剧院、国家京剧院等推出的云演播精品都采取了付费观看的模式。目前,《舞上春》也已在华为视频、天翼超高清视频平台上线,目前在华为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已达6万次,本月初将登陆腾讯视频、B站等网络平台,同样采取付费模式,在线点播、限时观看,剧院与视频平台分成。

尽管这些云演播项目的票价远低于线下演出,但线上庞大的用户基数仍可令人对云演播的长线收益满怀期待。更为重要的是,付费点播的模式对于高雅艺术线上消费场景的培育、对线上演艺消费生态的打造与完善,具有关键作用,而场景与生态的构建、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对释放线上演艺市场潜力的意义将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同时,高雅艺术以低票价、低门槛触及更多观众,也是对其社会效益一种放大。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表示,剧院主动适应演艺产业发展新业态,在有序恢复线下演出的同时,有计划地将院里优秀的原创作品搬上云端。此次《舞上春》为期一年的线上点播服务即是深度开拓云演播市场的新开端。陶诚说:“作为国家艺术院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参与云演播行业的发展壮大,创作出更多适合线上观演、传播、消费的云演播产品,探寻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更多可能。”这份艺术担当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情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