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头条洛阳讯:十三五期间,洛阳最靓的亮点之一,就是洛阳有了“都市”的味道:纵横贯通的立交、隧道、城际快速、地铁......
十四五期间,这些基础设施的“硬件”与“软件”又有何种大的手笔呢?
它又会将洛阳“打扮”成什么模样呢?
“诗和远方”是洛阳人的畅想。
一、用“四个关键词”来吟歌洛阳“诗”的梦想
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是洛阳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中的关键词,也是洛阳人梦想成真的“纲”与“梁”。
1、它勾画出洛阳未来五年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风貌
新风貌的核心要义是以智慧化为引领,通过改造提升,打通城市管理“毛细血管”,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乘数效应”,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洛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力。
2、它着力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洛阳十四五对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锚定建设洛阳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强市的目标任务,又紧盯制约洛阳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突出问题,着力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二、用“四大建设”来让洛阳欢快地驶向“远方”
洛阳十四五规划的五年,与洛阳人的约定广阔而深远。它既承载着洛阳发展的“大目标”,也蕴藏着百姓人家的“小心愿”。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建站规模,推动5G网络全覆盖
如果说道路和地铁等是一座城市的“有形资产”,那么,信息网络便是这座城市的“无形财富”。
家长在家能实时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大数据反电信诈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疑似受害人、诈骗分子,保护市民财产安全;景区人流量实时掌握,方便有效管理疏导……这样的生活,您向往吗?也许不少人并没有留意,但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正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洛阳人的生活中拨弄出点点涟漪。
作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一项,洛阳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进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从智能制造、智能文旅、智慧医养、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农业等方面发展5G应用。到2025年,全市5G基站建设总量达到15000个,建成较为完善的5G规模化网络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5G网络建设先行区,打造成为国际5G+智慧旅游名城、国家5G+智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中西部地区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和5G+网络建设先行区。
2、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现代化立体交通网
交通改变生活。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洛阳对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辐射能力巨大。
近些年,洛阳城内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便利成了洛阳这座城的优点之一。根据《2020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洛阳的交通健康指数为70.46%,不仅排名全国第三,而且同比上升10.26%,上升幅度最大。这得益于洛阳优化了立体交通模式,一项项道路工程让中心城区城建提质按下“快进键”,使得地图上拥堵的“红”更加“绿”。
不过,对洛阳而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仍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洛阳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着力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现代化立体交通网为抓手,提高路网密度和道路等级,提升机场集疏能力,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实现县县双高速、村村等级路,普通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占比达到75%以上,打造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串联都市圈的“11369”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三绕三连通、三圈三提升”。
构建“十字加一捺”高铁路网,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早日开工、早日运营。推进市域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初步形成以洛阳城区为中心、多向辐射的轨道交通圈。
构建“三横三纵三环”高速、“三纵五横”国道、“七纵九横三联接”省道、“一环线六放射”快速路的网络布局,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启动二期建设规划,实现地铁“由线到网”。
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场站,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实现铁路、公路等多种客运交通方式有序衔接、零距换乘。
加快推进机场扩建工程,推动机场飞行区等级由4D升级至4E,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需求。
推进内河水运建设。完善提升小浪底库区港航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港航维护监管设施和便民交通码头建设。谋划实施大运河通航工程,推动洛河城区段、城区至巩义段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
3、水利水务建设: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
兴水活水,利民惠民。洛阳市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洛阳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深入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打造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现代水网。
以黄河干流为轴线、伊洛瀍涧河为骨干,以水库为调蓄中枢,实现黄河水、地表水等多水源联合调度,推动市域内引水蓄水工程与自然水系连通。进一步完善水源工程布局,在宜阳、汝阳等地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库,清淤扩容一批既有水库;建成小浪底南岸灌区,开工建设故县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实施北汝河、白河、老灌河等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化堤防建设,三大流域重要支流达到市区段100年一遇、县城段50年一遇、乡村段20年一遇防洪标准。
4、能源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低碳高效能源网络
洛阳市的能源设施建设将重点完善电力、燃气、热力等相关的供应网络,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能源外引力度,积极衔接省电网规划,争取特高压线路布局洛阳;加快“陕气入洛”管道建设,形成“二+四”的天然气外引格局;提高“日照-濮阳-洛阳”原油输油管线运行水平,扩大油品输入规模。淘汰中小燃煤机组,市域30万千瓦以下纯凝燃煤机组全部清零,进一步降低度电碳排放,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稳步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和比例,加快优质风力资源开发,鼓励利用屋顶等空间发展分布式光伏,建设风电、光伏双百万清洁能源基地。科学有序发展地热能和先进生物质能。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总量不低于600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超过40%。
完善输配储运网络。完善“一核两区两轴”骨干电网构架,实现“互联网+”智能化全覆盖。科学布局集中式动力站、分布式充电桩等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城傎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到2025年,新增集中公共充换电站30座以上,新建充电桩1.2万以上,城区核心区充电服务半径不小于1公里,车桩比优于1: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增强能源存储调节能力,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原油商业储备基地。
结束语:
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可谓是“支撑中的支撑”,“大事中的大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洛阳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向腾飞。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