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层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七十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0  浏览次数:154038
核心提示:烈山行纪  下午两点,我们从黄果树旅游区管委会出发, 40多分钟的车程后到达目的地,旅游区最偏远的村子——黄果树镇烈山村。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只有文书在整理资料,一打听才知道,村里的干部和驻村工作组都到


烈山行纪


  下午两点,我们从黄果树旅游区管委会出发, 40多分钟的车程后到达目的地,旅游区最偏远的村子——黄果树镇烈山村。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只有文书在整理资料,一打听才知道,村里的干部和驻村工作组都到坝区去了。

  随着省委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号召,坝区建设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它不仅承载着脱贫攻坚的希望,也是连接乡村振兴的桥梁。旅游区也不例外,在推行坝长制以后,全区6个坝区建设迅速推进,烈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烈山村坝区,村民们正在将新收的洋芋装车。村支书卢邦勇介绍说,今年坝区种的主要是洋芋和地萝卜,面积近600亩。前期,村第一书记邱小荣和安顺碧惠食品有限公司达成销售协议,并签订了收购合同,产品不愁销路。

  卢支书拿出一包包装精致的洋芋片说:“这是碧惠食品公司用坝区出产的洋芋加工而成的,还注册了商标,市场反响不错。”我们尝了几片,酥脆鲜香。

  说话间,邱小荣骑着摩托车从另一头赶来。相比驻村前,皮肤黑了不少。邱小荣2019年6月入驻烈山村时,村里已通过脱贫验收,因此他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产业发展上。坝区建设中,邱小荣和村“两委”采取“村社合一”模式,以村里廷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将支部建在坝区上,不仅加快了坝区建设进度,同时带动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发展。目前,坝区固定用工规模达40人,务工费每人每天80元按周发放,就近就地解决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


  坝区里,地萝卜还处于幼苗阶段,而地里的泥巴已经干裂。邱小荣说,烈山村三面环山,唯一的水源麻秧河还在山的另一边,缺水成了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生产用水问题,邱小荣为村里争取了两个项目,一个是麻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另一个是烈山坝区灌溉工程,从镇宁马厂镇八核水库引水。目前,两个项目都已动工,预计八月底前完工。

  回到村委,邱小荣介绍了村里的党员发展情况。村委会公示栏里张贴着关于党员发展和低保评议结果的公示。“一个村要实现长远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强有力的组织引领,配强村‘两委’班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强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邱小荣说。

  临走时,我们问起烈山村村名的由来,卢邦勇说,村里降雨量比周边地区都要少,天气十分炎热,烈便是干热之意。我鼓励他道:“等取水工程完工了,咱们烈山村就不怕热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