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贵州系列报道之九
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党委
以实现“乡村振兴”为抓手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际,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以“五个聚焦”为抓手,奋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为百姓生活打造了一个有精神、有保障、有颜值、有秩序,甚至还很有底蕴的生活空间。
一、聚焦突出党建引领,打造“有精神”的新农村
以党建为统领,党组织为主导,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和党员带头作用,以“寨管家”“群众会+”等形式积极推行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施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给乡村振兴装上了动力强劲的“火车头”。积极把村里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优秀党员、复退军人、致富能手、新型农民吸纳进入到村级合作社,真正把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班子,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干群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犹如攥紧的拳头,牢牢把住了农村发展的主动权,共同干项目、话发展、创收益、战脱贫。该镇现有党员677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324人,35岁至59岁党员245人,35岁以下党员108人),8个党总支部,23个党支部,46个党小组。
二、聚焦农村产业发展,打造“有保障”的新农村
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落实农业发展“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结合镇域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长短结合调优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实施产业选择、产业融合,大力谋划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通过推行“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经营体系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贫困户利用现有的土地实现“村民”变“股民”,盘活固定财产,实现利益共享。通过实施茶产业升级发展,带动加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形成“规模化、生态化、有机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实现“为卖而种、为加工而种、为休闲旅游观赏采摘而种、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种”,多渠道促进产业兴旺,找到了一条农村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全镇农业主导产业有:茶园6.3万亩,优质大米1.5万亩,优质辣椒1.5万亩,果蔬0.8万亩,九叶青椒1200亩,烤烟1800亩,酒用高梁3000亩,退耕还林种植中药材银杏800亩,楠竹1500亩,大樱桃1300亩,中药材500亩,稻虾养殖500亩,现代化渔业养殖2处70余亩。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三、聚焦整治人居环境,打造“有颜值”的新农村
充分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秉承“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导、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整合资源”的原则,在全镇全面实施以“七改一增两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2017—2018年全镇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48277户,其中涉及房屋整治2228户,厨房整治961户,厕所整治777户,畜圈整治245户,规范和更换室内外用电线路285户18700米,硬化庭院及室内地坪6738㎡,新(改)建小水窖185个,新(改)装自来水356户,硬化进寨路151.7公里472398㎡,硬化串(入)路6.8公里5255㎡,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安全住房,户户有自来水,户户用电得到了改善,户户通水泥路,户户居住环境得到了美化绿化,所有集中村寨的垃圾全部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10个村寨污水进行了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确保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全面提升,实现乡村旅游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的五化目标,逐步让兴隆镇成为了生态休闲绿色之旅的养生之地。
四、聚焦推进乡村治理,打造“有秩序”的新农村
综合镇域实际科学合理划分为99个寨子,实行“寨管家”“3+N”基层自治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有劳动能力、奉献精神、乐于志愿服务的乡贤寨老人员、退休返乡人员、复退军人、民兵骨干、致富带头人中由群众推选出组织认可、大家公认的“寨管家”“管事员”。做到一个寨子就是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就是一个服务阵地。采取“1+10+N”服务模式,即1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现了全镇文明实践阵地镇、村、寨三级全覆盖。明确每名“管事员”均为“让我来”志愿者,一支“寨管家”队伍,就是一支“让我来”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镇聘任“寨管家”351名,“让我来”志愿者400余名,成立“让我来”志愿服务小队近1000支。
五、聚焦乡风文明建设,打造“有底蕴”的新农村
兴隆镇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进行基层治理取得成效,为推进村民自治,实行民主管理进行了有效探索。按照乡村振兴内容组成了产业兴旺引导员、生态宜居保护员、乡风文明倡导员、治理有效管理员、生活富裕领头员,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等法律知识以漫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夜谈、夜访、夜学、夜会等形式革除农村大操大办、炫富攀比、赌博败家等陋习,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勤劳致富,把广大群众由“管理对象”变成“管理主体”。让“劳动创造财富”“奋斗带来幸福”“弘扬孝善家风”等观念植入人心,将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能,实现由“要我做”的被动接受转化为“我要做”的主动自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识,构建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子,提升文明程度,助推乡村振兴。截止目前,共开展宣传活动2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全镇评比产生“文明家庭示范户”30户、“环境卫生先进户”30户、“好婆婆”12名、“好儿媳”12名、身边好人”2名、“美丽庭院”20个。
如今的兴隆镇,不仅道路宽敞干净,清澈透底的池水,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红色醒目的文化墙……不时传来一阵欢歌笑语,一种欣欣向荣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诚实守信、崇德向善、孝亲敬老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正在加速形成,时时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生活气息,文明乡风正在滋润温暖这方百姓。(龚超 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