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六十九
小刘书记的群众经
——记关岭自治县带领群众忙起来的第一书记刘维波
“小刘书记,你的伤没事了吧?”“小刘书记,我们让你受苦了”......这是去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花江镇前锋村第一书记刘维波跛着脚回到村里时,村民们一个个着急地赶来看望。
2019年9月25日晚9时,刘维波和同事在贫困户龚林刚家走访时,正好碰到他家正在安装家具,他们就一边搭手帮忙,一边聊天。家具安装结束已是凌晨。26日0时50分,正准备上车返回住地的刘维波突然感觉脚部疼痛,当时还以为被灌木刮了一下,可打开电筒一照,才发现是被蛇咬了。很快,他右下肢肿痛难忍,不能行动,他赶紧用绳子绑住脚部近心端,接着用肥皂水冲洗伤口。随即,刘维波被迅速送到县里的医院。但是医院没有抗蛇毒血清,必须立即转上级医院。凌晨2点许,县委派车和人护送刘维波到达市里的医院。医生说刘维波被咬的蛇毒性很强,如果不及时切开伤口引流、注射抗蛇毒血清等,性命危在旦夕。
“为何会深夜访农户?”刘维波回答:“不少农户白天外出干活,只有夜晚才有时间,因此走访只能放在晚上了。”
想让群众接纳你,一定要“接地气”
刘维波是2018年3月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村前锋村驻村的。虽然以前也常来走访贫困户,对村里的情况略知一二,但到村后,他还是被严峻的形势所震惊。
前锋村是由原两个村合并而成,分上下片区。位于上片区的半坡组干旱缺水、土地零碎,交通不便,半数以上的通组路都是泥巴路,再加上一些群众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怨气大,不配合村“两委”工作。村干部告诉刘维波:“如果解决了上片区的问题,前锋村脱贫攻坚工作能完成一大半。”
一夜思考后,刘维波一早换上事先准备的解放鞋和土布衣,进村窜户开始走访。遇到年纪大点的就喊姨妈、嬢嬢、叔叔、伯伯;看到哪家喂猪喂牛,就帮忙提猪食桶、放草料;看到老百姓干农活,就撸起袖子和裤管跟着干,还不停跟老百姓搭话问东问西。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个新来的书记是装模作样,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打道回府”,没想到的是,无论春夏秋冬,刘维波都在帮村民干农活,带贫困群众去看病,给老年人“代购”生活用品,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等,与村民的相处方式始终没变过,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知道村里来了个热情开朗的年轻书记,男女老少都跟他无话不谈,大家还亲切的称他为“小刘书记”。
想要群众信任你,一定要“守承诺”
第一次到半坡组开板凳会,刘维波就“骑虎难下”。那天,虽然村民小组长早就提前通知大家晚上要开会,但约定时间过去了很久,还是不见有人来。有驻村干部多次提议会议取消,但刘维波一直说“再等等”,这一等又等了一两个小时,才稀稀拉拉来了几个人。“有人总比没人强”,刘维波鼓励自己说。整个会议,在村民对村干部的数落声、埋怨声中,刘维波梳理了28个问题,并向群众承诺,一定全部核实解决。
回到村委后,刘维波首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饮水问题抓起。经多次勘察后,他与村“两委”决定对半坡水池进行改造,但预算费用远远超过了村里能够筹集到的数目。为了节约成本,刘维波提议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不出所料,表示支持响应的村民寥寥无几。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三次......在刘维波的游说下,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水池维修改造也顺利完工,半坡群众结束了吃水难的日子。
随后,刘维波为半坡组争取到通组路提等改造项目,道路从4.5米拓宽到6.5米;对疑是贫困户进行信息核实,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农户该享受的政策一个不落……一年多的时间里,刘维波一一兑现了他当初许下的承诺,前锋村实现了路通、水通、“人心通”,特别是解开“心疙瘩”的半坡组群众更是心服口服,只要刘维波一到半坡组,身边就会站满群众,听他宣传政策、讲道理。“刘书记说话算话,只要他喊开会,我第一个参加”,贫困户叶锋说。
想帮助群众脱贫,一定要“忙起来”
前锋村群山环抱,土地零散,农业产业发展路子狭窄,加上村“两委”曾在合作社养牛上“栽过跟头”,让干部一度找不到发展方向,很多贫困户也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守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
“想要脱贫致富,一定要改变这种不知道要做什么的局面,让大家都忙起来。”刘维波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又开始“忙”了起来了。经多次商议后,前锋村选择“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为了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刘维波与村干部决定多方寻找,成功引进贵州关岭牛铭品有限公司到村发展“关岭牛”养殖,由村合作社提供养牛场地给公司,公司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合作社分红。
养牛场重新运营,但大部分工作都是公司负责实施。刘维波又感觉干部群众“还不够忙”,群众受益面也有限,必须把产业规模和链条扩大延伸起来,让大家都有事做、有活干。
看到公司从外面大车大车的运送草料到养殖场后,刘维波的小心思又动了起来,他与村干部挨家挨户算账动员农户种草卖给合作社,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听到小刘书记账算得头头是道,很多农户放弃种了经济收益低的传统作物种植,种起了皇竹草。“龙头企业+村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方式让前锋村打了一场翻身仗,仅一年,合作社就实现分红42万元,全村20几户种草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不要让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刘维波抓住全县大力推广食用菌种植的机遇,邀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确定当地气候适合培植食用菌时,大家开始摩拳擦掌。为了尽快争取到项目,村里的干部忙得脚不沾地,很快,前锋村占地3400平方米的秀珍菇大棚落地建成并投产。第一年秀珍菇产量便达到6.5万斤,产值31.25万元,为1600余人次提供就业机会。
“县城书记村里来,牛儿壮来草儿茂,小小菌菇长得旺,人人天天有活干,家家日子好起来......”在食用菌大棚里,十几个农村妇女一边采菌,一边唱着她们自编的山歌,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