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三十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8  浏览次数:157306
核心提示:陈春艳脱贫攻坚事迹  陈春艳,女,黎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92年11月,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2017年7月大学毕业,同年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报名参加了


陈春艳脱贫攻坚事迹


  陈春艳,女,黎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92年11月,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2017年7月大学毕业,同年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经过院校选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紫云自治县火花镇人民政府,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名中共党员,她服从镇党委的安排,在火花镇扶贫工作站从事基层扶贫工作,主要负责脱贫攻坚贫困户建档立卡相关工作。她怀揣着美好的心愿和梦想,全身心投入到全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当中。2017-2018年度荣获“全国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2018-2019年度荣获“贵州省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2019-2020年荣获“贵州省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荣誉称号。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民生工作,她作为一名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一名党员的身份高标准要求自己,尽自己的能力扎实推进每项工作任务。

  自参与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对各村的网格长及村两委进行业务培训,在培训中他总是在强调一定要国按"12345” 贫困户识别程序对进行贫困户的评选工作,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同时也不能错评一个贫困户, 他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帮助贫困户脱贫。

  抓工作的前提“精准识别”。在每召集会议, 研究贫困人口识别时,她总是对各村上报的资料认真审核,完了之后又和扶贫工作站成员以及分管领导共同商讨,生怕错评、漏评户群众,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精力、持续发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全镇共同的努力下,我镇贫困人口从刚开始的3383户15024人到现在的405户1255人,2978户13769人稳定实现脱贫,5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稳定退出,贫困发生率从刚开始的40.96%下降到现在的3.81%,边缘户35户140人,脱贫监测户36户147人,已全部解除风险,剩余贫困人口目前已全部补齐短板,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镇1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平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抓工作的保证“精准管理”。她负责全镇 "一户一 档”“一户一袋”、动态管理、各类表册的审核把关,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充分利用贵州扶贫云和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管理,系统的数据质量问题从开始的每次通报都是几千条到现在的零错误。做到基本信息准确,工作措施到位,实施动态管理,使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抓工作的活力"精准引导”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在工作实际中的接触, 她对"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味地注重"输血”而轻视"造血”最终受害的是贫困户。她和扶贫工作站成员在各村的村级会议上对群众进行扶贫政策宣讲,告诉在场的群众,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宣传"不等不靠、 艰苦奋斗"的思想,让贫困户清楚知道"精准扶贫不养懒人”,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从而不断增强贫困户致富的信心。

  自从参与扶贫工作以来,她就没有好好体息过个周末,时常“5+2” 、白+黑成为工作常态。不是研究数据质量,就是研究政策、文件精神、下村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她从不抱怨,总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化解矛盾,调节紧张的工作气氛,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基层第一线的扶贫人员, 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才是基层干部最大的意义和快乐所在,在工作中他总是说:“干一行爱一行,站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对得起良心,方不负青春”,他心甘情愿做扶贫路上的“太阳花”,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在这条脱贫攻坚的路上,她在思想上,工作上都日渐成熟,收获了很多,学会了沟通协调,看着电脑存放的千张表格和下村入户的照片,陈春艳深感自豪,她的真心换来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是一名称职的扶贫干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