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李恒富:“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8  浏览次数:179287
核心提示: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十九李恒富:“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转战七载我始终是一名扶贫干部  我叫李恒富,贵州省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人,现任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护站站长,2013年7月毕业于贵州


贵州大扶贫中的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报道之二十九

李恒富:“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转战七载我始终是一名扶贫干部


  我叫李恒富,贵州省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人,现任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护站站长,2013年7月毕业于贵州警官职业学院,2014年1月当选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坝山村党支部书记,刚上任就接触“精准扶贫”工作,2018年4月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成为关岭县交通局成为一名工作员,我有幸参加到省委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2018年10月,根据县委统一部署,组织选派我到花江镇太坪村担任网格员。几经辗转,从村支书到网格员,始终不变的我是一名扶贫干部。转眼间,已经走过了七个春秋,在这七年里,我深深体会脱贫攻坚路上的艰辛、见证了农村环境的条件改善、目睹了贫困农户的生活变化、看到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美好生活……

  打通群众连心“路”

  从小我立志要好好读书,通过读书来挣脱家乡“贫困”的牢笼,但我毕业后并没有离开我的家乡,没有抛弃我的父老乡亲,而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了老家当村干部;人们经常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还记得刚当选为坝山村党支部书记时,内心十分忐忑,一下子身负重任,没有任何社会阅历,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真不知道如何去当好村支书、带好村支部。经过一夜的思索,绝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盼,我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让我们村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坝山村是非贫困村,农户家庭条件与其他贫困村相比相对稍好,但是基础条件较差,当时全村就只有两条通组路,路面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更别说串户路和庭院硬化了,群众听都没有听过,更没有想过。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我最想的第一件事,于是我赶紧把村干部召集开会把修路的想法告诉大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修路。村干部立即行动起立分别到各村民组召开群众会倾听群众声音、征求群众意见,最后召开群众代表会讨论决定,依托“脱贫攻坚”政策申报、新建通组路、串户路和庭院硬化项目,2016年底开始实施硬化,于2017年底全村所有通组路、串户路和庭院硬化完毕,坝山村的环境从此焕然一新、面貌大改,村民实惠得民心,我这个毛头小子也因此得乡亲们的点赞与好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改良花椒稳增收

  板贵花椒,是我们坝山村的主要经济作物,面对一片片枝老叶残、产量下跌的花椒树,作为村支书,我一心想着要发展花椒主导产业,保住“板贵花椒”的品质和名声,我冥思苦想,一直在为村民寻找花椒增产的脱贫致富“良方”,在网上查阅和实地考察,最后决定对板贵花椒进行“下桩”改良,2016年至2017年期间,多次组织村民到重庆江津等地学习改良技术和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对村民进行现场花椒改良培训,通过召开群众会宣传、走访动员、鼓励引导村民试着将自己的部分花椒树枝“锯断”、下桩改良,但村民们都跨不出这一步,打不开常规思维,还是舍不得锯下树枝,总觉得把树枝锯了就剩一棵光秃秃的树干,来年怎么结得出花椒?后来我联合几户胆大敢干的村民,拿自己的一部分花椒树来改良做示范,改良后的花椒树枝长势喜人,结出的花椒吊弯了树枝,改良成效显著,村民亲眼看到了改良花椒树的变化,2017年花椒采收时,村民纷纷效仿改良,坝山村的上千亩的花椒树迎来了“下桩”改良的新潮,花椒产量连创新高,不少人家花椒收入一年就有几十万元。如今的坝山村,随处可见改良后绿油油的花椒树,收获季节整个山村椒香四溢。

  当好群众网格员

  我2018年4月份通过关岭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考入关岭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工作,在机关工作的近半年时间,我更渴望到广大农村去历练自己,2018年10月份主动请战来到花江镇太坪村驻村担任脱贫攻坚网格员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到太坪村支书刘大华调侃的对我说:“你当过村支书,工作能力我们是清楚的,一定分地方最边远、刁民最多、工作最难做的网格给你”。经开会讨论决定,我分得了窝凼、韩家寨网格,这里在关兴公路沿线、在北盘江大桥桥头,原以为条件是最好,工作是最轻松的,经过走访发现网格内大部分群众对扶贫政策不了解、对扶贫工作不支持、满意度非常低。

  记忆最为深刻的是2018年10月20日走访窝凼组蒿芝地赵信安、赵信仁两家的时候,从关兴公路47公里进去要走四十多分钟才到,沿途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因为走的人少了,路上的石头都生了青苔,加上前两天才下过雨,所以路上更滑,要扶着两旁的石头才能走得稳。当时我怀着一种激动和好奇的心走访,从小爷爷就说我们家是几十年前从蒿芝地老家搬去坝山居住的,只听过蒿芝地这个名字,没有走到这个地方过,一直想回到我的蒿芝地老家去看看,一同去的左光元告诉我:蒿芝地现在只有赵信安和赵信仁家两兄弟居住,其他几家都自己修房子搬出去了,他们两家都是建档立卡户,都得搬迁房的,原本赵信安搬在顶云八角岩安置点、赵信仁搬在太坪安置点,但是都反悔了死活都不愿意搬,村里面也多次做工作都没有效果。当我走到蒿芝地路口的时候,顿时心都凉了,好奇心也没有了,四周环山,就在一个山窝窝里,我说:“幸好我的老祖宗们从这里搬出去了,不然可能今天就是别人来蒿芝地这里扶贫我喽”。

  走到赵信安家时,他弟弟赵信仁也在,坐在赵信安家木凳子上缓了一口气,左光元便向赵家两兄弟介绍了我的名字和网格员身份。随后与他们认起了亲戚、拉起了关系、摆起了家常、算起了收入,他们哥俩都喜笑颜开的,但是提到了“搬迁”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们脸色顿时不悦,赵信安立马对我说:“你摆其他的什么都可以、问什么都行,请你不要劝我们搬迁,如果你今天是来劝我们搬迁的,那请你走,我们家不欢迎你,无论你说什么,反正我们是不会搬的,我们死也要死在蒿芝地”。我笑着对他们哥俩说:“两位老人你们不要排斥我,我来并非歹意,没有执意要你们搬迁,是打听一下你们得搬迁房子没有,如果你们想搬迁而又没有得搬迁房子,那我想办法帮你们协调,搬去条件好的地方,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要好的多,你们两家的儿子娶媳妇也更容易了........”,通过交谈,最后得了一句:“我们考虑考虑”,在回来途中还有感悟的写了一首打油诗:“扶贫道路稀又滑,崎岖不平双手爬;翻山越岭来走访,劝出穷窝是荣华;家庭收入算精准,宣传政策讲方法;蒿芝并非龙穴地,移民搬迁穷根拔”。经过多次走访、交谈、劝导与政策宣传,赵信安、赵信仁终于答应搬迁,2019年初已经拆除旧房、搬进搬迁房内居住,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难忘攻坚路上

  从当村支书开始,面对上级的大大小小检查工作次数数不胜数,来驻村时到了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关键时期,上级的检查、评估工作更是不计其数,我也经常被花江镇的领导抽出来做检查的陪同员和引导员,记忆最深的一次是2019年10月1日晚上,那是我的新婚之夜,白天结婚招待亲戚朋友忙碌了一天,到晚上21时左右正准备坐下来歇口气,突然接到花江镇党委书记的电话说:“恒富,10月2日的检查抽中坝山村,我们现在赶下来坝村开会安排部署明天的迎检工作,坝山村农户的情况你最清楚,安排你来当引导员带领检查组入户检查工作,想请你向你媳妇请今晚和明天的假,马上来坝山村村委办公室参会”,通话结束后,我马上取下胸前佩戴的“新郎”胸花,都来不及换掉新郎服,急忙的给媳妇说一声后立即向坝山村办公室奔去,会议一直开到一点钟,书记突然说一句:“恒富,我们工作安排得差不多了,今晚是你的新婚之夜,你先回去休息,明天早上来早点,给你媳妇说一声叫请她理解和原谅”,第二天天刚刚亮,起床给媳妇打个招呼后我就到村办公室等待,大家看到我后都惊讶的笑着对我说:“你昨天刚结婚的新郎官都来了呀”?带领检查组入户的时候,不少乡亲用疑惑和好奇的目光盯着问我:“你小伙工作那么积极呀?昨天才结婚,今天就开始上班了”?谁不想纪念新婚之欢,谁不想喜度蜜月之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老支书”、作为一名“精准扶贫”工作者、作为一名“脱贫攻坚”网格员,我身上肩负着责任和使命,要时刻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命令、听从党的指挥!

  转战七载,无论在那里工作我始终坚信自己是一名扶贫干部,我很荣幸自己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睹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我既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也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更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2020年是决胜同步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为自己能参与到脱贫攻坚而高兴,为自己对脱贫攻坚的付出而骄傲,为自己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而感动,为关岭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而自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