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头条 » 正文

艺术人才培养形式很多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6  浏览次数:186620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刘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了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新型艺术人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  作者: 刘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了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新型艺术人才,艺术院校、文艺院团及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了多元合作,以融合发展的理念,尝试多种艺术人才培养的方式。

近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教育报刊社合作推出的首期中小学艺术师资能力提升工程音乐教师培训班(简称“首期培训班”)结业,纽约茱莉亚学院、天津茱莉亚学院与国家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后的首次合作也圆满完成。两项活动各具特色,也各有成效,都为艺术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作了有益尝试。


教育系统、文化和旅游系统跨界合作培训音乐教师

▲ 中小学艺术师资能力提升工程音乐教师培训班

“把众多艺术家和广大来自全国城市、乡村一线学校的音乐老师凝聚在一起,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与《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所倡导的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的生动体现,也是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的生动体现。”5月16日,在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人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同舟如是说。

被吕同舟称为“改革创新”“凝聚共识”的首期培训班,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指导,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培训学校主办。“两家‘国字头’单位牵头,充分发挥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机构的权威指导与专业引领,以及国有文艺院团艺术高地与大家荟萃在学校美育培育中的顶端优势,对来自教育一线的中小学美育师资进行能力培养和美育推广,是发挥文艺院团人才资源优势和聚合作用、为中小学培养更多合格美育师资的一项创新举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高艾对记者说。

作为首个跨教育系统、文化和旅游系统的美育师资培养项目,首期培训班得到了作曲家谷建芬、声乐教育家马秋华、作曲家孟可等18位音乐界和音乐教育界名家、名师的支持。在一周的时间里,学员们不仅聆听专家讲座,还参与了实践教学、作业研讨、现场教学、剧目观摩、汇报演出等,在丰富的课程设置中,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

虽然培训时间并不长,但时间紧凑、统筹合理的课程内容,以及专家名师用心、动情的高质量授课,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来自四川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的音乐教师蔡静说:“这么多年来,我参加过很多培训,都不太敢主动上台表演,只有过一次被合唱指挥老师点名上台。这次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肖金声老师的课上,我为什么敢举手上台演唱?是因为肖老师的热情真诚、朴实谦逊感动了我。”蔡静总结,肖金声讲课热情投入,拉近了与学员的距离,所以很快与学员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他思路清晰,对不同声乐问题的迅速捕捉能力,让人由衷感叹他的专业敏锐度;他也教会学员面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时,如何把控声乐教学的主旋律。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声乐专业及教学的全身心热爱。他在讲到唱歌时遇到‘喉头放松’‘高位置’问题的时候,说他是通过思考自己解决的,让我们明白‘自我内化和调整’是学习声乐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肖老师还准确地帮我找到了唱歌时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指导,我做了调整后,感觉音色的确好听多了。”课后,蔡静还把此次学习的视频分享给自己的学生,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求热爱的艺术。看到她登台指挥的视频,孩子们也深受鼓舞。

蔡静说她从小热爱歌唱,几十年执着追求声乐与合唱教学不断完善,首期培训班的学习对她的演唱和教学有很大帮助,也促使她在声乐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

“中小学艺术师资能力提升工程酝酿已久,首期培训班结束后,我们将从中培养、发掘一批优秀教师,建立起中小学艺术师资库和名师库,认真听取、总结教师对课程设置、管理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细化和完善,把这一项目打造成品牌项目。”高艾说,未来,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继续携手推进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全面开展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师资培训与研究活动,形成跨教育系统、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品牌项目,培养更多美育教育工作者,为新时代的美育工作作出贡献。

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与国家大剧院启动全方位合作

▲ 《中西对话:音乐联结文化》音乐会

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滨海站,高铁一小时即达。今年5月中旬,通过这条高铁线,天津茱莉亚学院与北京国家大剧院携手共筑“音乐桥”,音乐家们用他们动人的演奏,让京津两地在音乐中同步而行。

2020年初,纽约茱莉亚学院、天津茱莉亚学院与国家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探索涵盖演出策划、艺术教育普及、艺术家培养和人员交流等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表演艺术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全球发展。作为三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的首次正式合作,此次演出交流互访共包含4场室内乐音乐会,既有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常驻教师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合作,也有国家大剧院乐团成员加入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的演出,他们的合作既呈现出天津茱莉亚学院教师团队的艺术水准,也彰显了学院聚焦合奏精神及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

5月12日和13日,天津茱莉亚学院两位常驻教师——小提琴演奏家李伟纲和圆号演奏家韩小光,携手双簧管演奏家刘明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北京共同呈现两场《弓弦与号角》室内乐音乐会;5月15日,这一组合移师海河之滨天津茱莉亚学院新校园内的音乐厅;5月16日,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指挥家陈琳、古琴演奏家陈雷激、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古筝演奏家常静、琵琶演奏家李佳和打击乐演奏家尹飞,以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家共同演绎了《中西对话:音乐联结文化》音乐会。

在此次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场《中西对话:音乐联结文化》音乐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和民族乐器等,启发着当代作曲家的创作。其中,作曲家姚晨创作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陈雷激以古琴与西方弦乐器相和;尼科洛·安森的新作《乐子之无知》为《诗经·国风》中的三首诗谱曲,沈洋的演唱和常静的古筝融入长笛、大提琴和西方打击乐的音乐中;谭盾的《弦乐四重奏与琵琶》则是以琵琶的独特音响与弦乐四重奏展开“对话”,琵琶演奏家李佳担任独奏;陈其钢的《抒情诗Ⅱ——水调歌头》源自宋代苏轼的词作,而郭文景的《锣的宣叙》则以民族打击乐为中心展开。

这场音乐会的策划人之一、天津茱莉亚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何为表示:“这场中西对话的音乐会在文化交流、音乐创作和合奏表现上都富有开创性。音乐既能包容不同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又能因这些差异而表现出奇妙的艺术性,达到至臻的境界。由此,我们希望用音乐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搭建桥梁、增进理解。”

多次与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展开中西音乐对话的陈雷激说:“天津茱莉亚学院就像一个窗口,让世界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此次《中西对话:音乐联结文化》音乐会,也是希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从学院创办之初,我们就有一个愿景:要根植于中国,致力于将天津茱莉亚学院打造成中国与亚洲音乐教育的推动者,京津冀地区艺术与文化生活的新中心,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此番与国家大剧院的战略合作可谓是跨领域的携手,一个是中外联合办学的知名音乐教育机构,一个是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我们都渴望通过全新而富有创意的方式同观众和学生进行交流。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将其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而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师生也为国家大剧院多元的节目编排增添了一抹亮色,这正是合作关系的最佳体现。”天津茱莉亚学院执行理事兼首席执行官卜怡明说。

据了解,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与国家大剧院的全方位合作将包括:探索联合委约与联合创作,策划并举办高质量演出项目;建立人员交流机制,促进天津茱莉亚师生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乐手之间的互相借鉴与学习交流;大力支持音乐教育与普及项目的推广、青年艺术家职业发展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在音乐家培养领域开展合作。与此同时,李伟纲和韩小光正式出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艺术顾问兼荣誉声部首席,未来两年内将与乐团展开长时间、多元化的系列合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