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不仅仅是洛阳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也是洛阳都市圈规划和中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它的提出不仅仅是当前现实发展之需求,而且也有其悠久的历史惯性所使然。
一、洛阳成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历史辉煌
1、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成为世界最早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洛阳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自然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雏形之一。考古发现,最早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商人就已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便是这段人文交流的历史见证。
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开始策动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罗马帝国先后5次遣使来中国,其中4次来到洛阳。因此,洛阳与罗马分别成为那个时代东西方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2、佛教落户洛阳:使洛阳再次成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东汉时,汉人出家为僧的还很少。三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进一步动荡,出家的佛教徒逐渐增多。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统治阶层的支持,发展特别快。唐朝诗人杜牧曾留下著名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佛教成为国教。迁都洛阳后的二十多年间,北魏寺院增加到十三万七千多座,洛阳寺院增加到1000多座。以佛教文化的传播为标志,洛阳再次成为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3、唐朝通商、武周盛世:洛阳成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中心
唐朝时,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一时期的中外交流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日本派出“遣唐使”13次,鉴真和尚五次失败后成功东渡日本,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达到高潮。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到70多个,洛阳谱写了这一时期中外人文交流靓丽的篇章。
武周时期,洛阳被称为神都洛阳,是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得幸于武周政治、经济、文化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武周军轻而易举的胜利也很快通过无数的来华使者、商民以及收容的各国王公贵族传向了已知的世界,使得武周威名大振,国际声望大幅提高。公元694年,当时世界文明国家的君主们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深爱大唐及武周,最终以95岁的高龄死在了神都洛阳)等人的号召下,共同请求效仿罗马的图拉真纪功柱以及印度的阿育王石柱,用铜铁铸造天枢,为武则天及武周铭功纪德,黜唐颂周。次年四月,高达四十多米,由东夷人毛婆罗设计模型,重臣武三思撰文,上刻文武百官和各国首领名字、雄伟高大的天枢便正式完工,成为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武则天更是亲自为其书写匾额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武则天在位期间,洛阳的国际地位因为她的作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高度,洛阳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4、北宋:天下才子汇集而就的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北宋继了后周的政治衣钵,以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北宋时期的洛阳是其古代城市发展史中最后一个辉煌时代,此时期的西京洛阳最为吸引人的并不是她较为尊贵的政治地位,而是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士大夫,在洛阳创造出了灿烂的学术文化成果,推动洛阳走向文化发展的高峰,成为北宋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二程“洛学”诞生于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编纂于此,欧阳修在洛阳草成《新唐书》。北宋洛阳还以园林之美而著称,邵雍曾言道“天下名园重洛阳”,秀美的园林自然引得文人达客们常于此聚会,洛阳又一次成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5、一五、二五时期:重工业托起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156项重点工程,洛阳独占7项。国家在洛阳兴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制造厂、柴油机厂、铜加工厂、耐火材料厂和热电厂等大企业,数以万计的上海、北京、东北等地的优秀专家和熟练技工定居洛阳,300多名苏联专家云集洛阳。为了安排好苏联专家的生活,加快建设速度,国家计委确定投资80万元在洛阳兴建一座专门招待苏联专家的宾馆。当时的中共洛阳市委第一书记李立给这一象征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大厦命名为“友谊宾馆”。从1956年8月到1960年8月,友谊宾馆累计接待苏联专家及其家属2140人次。洛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为新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二、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当代寄托与行动
1、省委省政府对洛阳的战略定位,饱含着国家的期望与重托
2020年3月27日河南省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洛阳市召开,会议提出了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和建设目标,即以全方位开放为引领,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形成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第一次将“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列入洛阳市的城市定位和建设目标。
会议指出,随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洛阳迎来了特殊的历史机遇。从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看,洛阳干部群众对融入国家战略的感受更加强烈;从自身条件和发展基础看,洛阳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具优势;从区域布局和发展潜力看,洛阳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上更有条件;从党的期望和人民期盼看,洛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贯彻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洛阳如何把准目标定位、积极融入对接,实现服务国家大战略与加快自身大发展的有机统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洛阳乃至全省发展的重大问题。
2、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建设已经行动
2020年12月25日《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发布,《规划》明确了都市圈“三区一中心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同时提出要实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提升行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人文交往,强化国际化公共服务供给,统筹推进都市圈重大改革开放平台和国别产业园建设。这是第一次从省级层面为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进行战略谋划定位。
2020年12月28日,洛阳国际人文交往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洛阳国际人文交往研究中心高峰论坛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这是经洛阳市社科联批准成立的洛阳市首家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研究机构,随后举行的第一届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高端论坛,围绕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模式比较、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心推出的多份研究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与肯定。洛阳市的多家民间组织也成立研究机构,开展活动。
遗憾的是,洛阳市至今没有从政府层面发布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也有部分人对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信心不足。
3、“一带一路”和“五通政策”是突破口
坚持高水平开放引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民心相通”为突破口,实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提升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给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以“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也是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的突破口。
4、七大动作策划与指向
第一,开展文化合作。《愿景与行动》方案提出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
第二、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第三,强化防疫合作。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第四,推进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探索公共服务合作。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第六,提倡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
第七,突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结束语:
晋代,潘岳有诗: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愿今天:当代礼与名,均在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