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乡村振兴,总离不开“乡愁”二字。乡村要振兴,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层面,更需通达精神层面。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主线。那么,乡村精神层面的振兴该如何着手?近年来,在网红实体书店中出现乡村书店的身影,它们如诗如画般掩映于乡间田野中,成为不少游客的向往之地。它们的出现为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是书店独辟蹊径的生存之道?本报聚焦三家乡村书店,希望通过对其运营模式、特色和价值的观察,为乡村振兴、找回乡愁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
安徽黟县碧山书局、浙江桐庐云夕图书馆、福建屏南水田书店、云南大理沙溪白族书局……从2013年开始,总店设在江苏南京的先锋书店,把分店开进了乡村,在实体书店大盘震荡的背景下,不仅成功自救,还为不断空心化的乡村带去了人气和生机。
8年实践蹚出新路子
8年前,面对全国实体书店不景气的局面,先锋书店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乡村。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次无疾而终的冒险之路,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却笃定地走了下来。“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不行?也许可以闯出一番新天地。”面对不理解,钱小华没有犹豫,他深知先锋书店也需找到一个突破口进行转型。机缘巧合,安徽黟县碧山村打算开展文化建设实践,希望有文化力量加入,便向先锋书店抛出橄榄枝。2013年成为先锋书店开办乡村书店的起始年。
从此,先锋书店乡村分店的版图逐渐清晰起来。碧山书局,开在安徽古祠堂里;云夕图书馆,开在浙江畲族民居里;水田书店,开到福建屏南的水田里……立足于当地特色,通过国内优秀建筑师的设计,使每一家书店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气质。
2021年3月,在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书店大会上,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龙村的沙溪白族书局获得“年度最美书店”。这是由过去老粮仓和烤烟房改造而成的书店,它带动了人气并不高的北龙村旅游业。这已不是先锋乡村书店第一次获得该奖项,2019年水田书店、2018年陈家铺平民书局也荣获了该奖项。当乡村书店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又让人不禁陷入思考——在城市开设书店尚且需要在商业中心汲取人气,赶赴人烟稀少的乡村,书店又是靠什么维系?
强调在地化和唯一性
在地化和唯一性是先锋书店开设乡村书店秉承的运营原则。先锋乡村书店除了要依托当地文化特色,还会移植先锋的经营模式。
选址是决定一家书店是否可以持续运营下去的最基本环节。先锋书店乡村拓展计划负责人、董事长助理张瑞峰是先锋乡村书店计划的执行人,多年来,他和团队的足迹遍及全国。他说:“为了选到合适的地方开店,我们一年所看的项目多达100多个。虽然乡村书店的选址比较偏,都是原先客流较小的地方,但我们会考虑一些开店必备的条件,比如村庄的历史文化积淀、场所的公共性、距离城市的距离等。”
一番精挑细选后,该如何呈现书店的整体风貌?张瑞峰介绍,先锋书店会与国内优秀建筑设计师合作,立足于当地特色,用现代设计理念呈现出书店的不同韵味。陈家铺平民书局位于浙江丽水松阳陈家铺古村,通过改造一座乡村会堂建筑,一个悬浮的半透明的盒体贯通至屋顶天窗,“冥想”的功能区设计让阅读充满了仪式感。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民居,残存的老墙包裹了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对书店的运营和管理,最初,先锋书店选择直营团队进驻,由3名员工组成,包括一名店长。“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乡村书店的经营还是希望由当地村民承担,刚开始直营团队介入是希望将先锋书店的运营理念和经验移植过去,帮助当地村民熟悉了解后,选出合适人选接手这份工作。”张瑞峰笑着说,“如今碧山书局已经基本由当地村民接手,店员汪寿昌老先生可是当地的名人。”
此外,图书配置、文创产品、举办活动……如今实体书店多业态经营模式,在先锋乡村书店完整复制,只不过在图书配置上,先锋依然遵循重视当地文化特色这一原则。松阳陈家铺平民书局开店后第一批选书包含中外文学、名家诗歌、旅行休闲及摄影建筑等类别,共计2万多册;同时还搜集了有关松阳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及文艺创作的书籍,特地配置了关于乡村建设、非遗、工艺保护方面的书籍,设置松阳文化专区。碧山书局的藏书以安徽建筑、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乡村建设为主,二楼的“最乡村旧书铺”还有旧版甚至绝版书籍,往往刚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
张瑞峰表示,当前,书店功能不必固守单一,融合多项附带服务是必要且合适的,然而书店和读者都应有所取舍,不宜什么都做,因为书店虽在传统定位上属于零售服务,但绝不可做成杂货卖场。书店仍需坚持以图书为主业。这是先锋书店一直坚持的理念。
书店实现盈利,乡村重现活力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先锋书店开设的乡村书店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不仅带来了流量,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沙溪白族书局于2020年5月开业,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店长刘雅婷介绍,来书店的客人有三类:一类是游客;一类是先锋书店的粉丝,为打卡而来;还有一类是当地人,包括本村村民和周边市县的居民。古色古香的碧山书局如今已经成为皖南热门景点。开在浙江桐庐县戴家山村的畲族民居里的云夕图书馆,成为当地村民和游客的公共生活纽带,带动畲乡文创和民宿产业发展……
因为书店的进驻,往日冷冷清清的乡村重现生机,同时,人气的逐渐升温也使书店的运营不再成为问题。
张瑞峰介绍,几年下来,先锋书店在乡村开了5家店,已有4家盈利。其中,文创、咖啡茶饮、图书等都占相当大的比重。在他看来,如今书店已成为一个公共文化体验空间,更是推动公共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在一篇碧山书局的游记中,有位游客写道:“第一次来碧山,发现自己在城市被钝化的五感突然复活了。”对游客来说,他们可以在乡村书店感受不同于城市快节奏的体验,找到释放的空间。
“你们真的可以让村民变得有学识吗?”关于在乡村开书店的疑问,张瑞峰回答:“书店可以给村民一个阅读场所和公共空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尤其是孩子,有这样的阅读空间陪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外来眼光的审视,村民对自身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这才是先锋书店的乡村实践想传达给人们的思考。
青砖建筑,古色古香,屋旁碧水潺潺、翠竹环绕,书吧内设施齐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邱庄村的一鸣书居,在当地人看来是一片“精神净土”。
一鸣书居这栋三层小楼既是村里的公益图书馆,也是乡间民宿。书居的一层和负一层是完全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负一层有免费开放的电影院和乒乓球室。二层、三层则是设计师精心打造的禅意客房。“禅意客房满足了大家在书居体验居住的愿望,也为公益图书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一鸣书居创始人黄普磊说。
“一开始只想建一个图书吧,后来考虑到运营、管理成本,又加入商业模式,才把平时不住的客房作为民宿共享出去。”黄普磊说,将民宿与书屋这种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没有先例,他起初也有顾虑,但实践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书居成了一个成功的文旅融合项目。
黄普磊是邱庄村人,原在河南郑州一家媒体工作。每次假期回家,他总能碰到村里的孩子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四处转悠,文化生活匮乏,给村里建个图书馆成了他的念想。
2016年,家里的老屋成了危房,父亲给他打电话让他回来盖房子。于是,建图书馆这个梦想在这次盖房时一起实现了。黄普磊坦言,当时并没有清晰的民宿概念,只是想回到家乡,在自己长大的地方为乡村的孩子建一个图书馆,为他的父母建一个好房子。
随后,黄普磊请来河南知名设计师,把自己多年来对农村、对阅读的思考融入设计。当年,他投入80多万元,将老宅改建成公益图书馆。2017年6月,一鸣书居建成开放。
该书居现藏书2万余册,作为一个不断延伸服务的新型农家书屋,一鸣书居的图书由省、市、县三级图书馆免费提供,书籍种类丰富,更新及时。
“住在这里有很多惊喜,没想到乡村民宿里有这么高雅的书屋,装饰得也很有文化品位。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朋友纷纷问我要地址。”今年“五一”,来自郑州的游客王宏瑞一家三口选择了郏县。白天来了一场红色之旅,晚上住在一鸣书居。
随着书居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到这里。来的人多了,一鸣书居又定了新规矩:凡是愿意给孩子义务授课、为村民办公益讲座、义诊或捐助10本书的,当天食宿全部免费。“希望通过这些方式,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来。”黄普磊说,事实上做公益的人在增多,要求免房租的人却不多。
2020年11月,邱庄村“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授牌仪式举行,借助邱庄“文化合作社”的资源,很多文体节目、讲座、培训都在一鸣书居开展。一鸣书居更热闹了,村民的文化活动更丰富多彩,邱庄村也更有活力了。
“民宿是带动乡村振兴的一驾马车。”黄普磊说,一鸣书居依靠自身环境好、文化品位高,吸引游客来打卡。游客住下来,后备箱装满了土特产,邱庄村的百姓也就变富了。
村民黄天伟以前在邱庄村开了磨坊,主要做村里人的生意,日子过得饿不住、撑不着。如今随着外地游客的到来,黄天伟也慢慢改变了经营思路,不仅磨面,还做起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外地游客来了总会大包小包地装进后备箱。黄天伟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乡村振兴不仅是腰包鼓起来,更重要的是村民乡村生活方式的变化。”黄普磊说。如今的书居共有5个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本村人。在书居工作让她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她们的行为习惯和精神状态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以前,见外人不敢说话,现在她们会主动打招呼、找话题聊天;以前,看见村里路上有垃圾熟视无睹,现在会主动捡起来。
改变的不仅仅是书居员工。以前邱庄村人们聚在一起不是喝酒就是打牌,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有茶台。到村民家做客,村民会问你喝什么茶或咖啡,大家聊些国家大事、文化生活,甚至有的还切磋非遗技艺。
在黄普磊的带动下,一鸣书居这种形式的农家书屋在河南已建成了近20家,在海南也开了两家。黄普磊说,只要有地、有资金、有情怀,就可以打造和一鸣书居一样的乡村图书馆,实现以宿养书、以书育人,让文旅融合彰显生机和活力。
“5G+远程全息互动”“5G+VR沉浸式阅读”……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水滨村的“水心草堂”书店,曾是昔日的大儒讲学地,如今成为四邻八乡最热闹和大人小孩最爱去的地方,科技兴、活动多、人气旺。日前,记者走进“水心草堂”书店,亲身感受数字技术给这个乡村自助书店带来的变化。
水滨村临近鉴洋湖湿地,自然环境优越。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叶适晚年在螺洋讲学16年,“水心草堂”就是为纪念他所建造,名字也得于其号水心居士。近年来,水滨村通过举办田园读诗会、原创皮影戏、非遗巡展、房车音乐会、田野集市等文娱活动,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不仅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引擎,也成了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去年,水滨村荣获“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称号。
有村民说,水滨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少有人打理,环境又脏又乱又差。现在经过改造,越来越好,还有了书店,文化味十足,村里的大人小孩常常会去书店坐一坐。随着“文化+科技”的不断升级,“水心草堂”不仅成了村民、游客在绿水青山间的畅读之所,更为他们带来了5G智慧阅读之旅。
走进白墙黑瓦、古朴中透着一丝现代感的“水心草堂”,这家500平方米的乡村书店,分为三个功能区——叶适文化展示区、研学文创区、休憩活动区,总藏书量达到2万余册。与此同时,书店依托5G技术,提供了人脸识别系统、自助购书设施、高清无延时直播、自助式点单等高质量服务。“我们力图打造出一个多维度、高端智能的5G乡村书店,让读者、游客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水心草堂”负责人陈婷说。
在书店VR体验区,5G技术所营造的阅读场景最为人注目。“‘5G+VR’运用到阅读环节,比如可以让一些童书更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还有‘5G+远程全息互动’可以让读者在书店里和千里之外的作家进行零距离交流。”陈婷介绍。
“戴上VR眼镜阅读,就好像来到了书中所描绘的那个世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是太神奇了,好玩又好记。”三年级学生张彤说。陪同孩子前来的市民王芸也好奇地试戴了一下,兴奋地点赞:“阅读很流畅,画面很清晰。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很好,不仅孩子会喜欢,我们家长也很喜欢。”
水滨村村民余恩素见证了“水心草堂”书店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余恩素说,她只要一有空,就会带上两个孩子到书店来看书、学习,体验数字阅读的快乐。主要想从小培养两个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让孩子通过亲身感受数字科技的应用,了解和掌握科技前沿的知识。
记者发现,一方面,“水心草堂”书店通过科技与互动激发了村民和游客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购书、售书等环节无需人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书店的运营成本,开启了阅读、购书的新方式。乡村书店不断提档升级,为村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对涵养文明乡风起到到了推动作用。
▲ 2020年7月份,“水心草堂”发起的趣学营活动。
“目前,除了颇吸引人的数字智能设备外,我们主要通过举办文创市集、文字大药房、活字印刷体验、阅读马拉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书店聚拢人气、提升消费。去年一年,书店除去成本外,还略有盈余,得益于数字技术的植入给书店带来的网红效应和人气。”陈婷坦言,书店经营如果没有其他收益,如政府补贴、场地出租、开展活动、售卖产品,即便不亏损,也是捉襟见肘。
在陈婷看来,实体书店的未来离不开数字科技的赋能,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浙江省首家5G乡村书店,我们的读者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店后,利用物联网智能识别技术,可以精准定位读者所需要的图书。这些智能化的借书、还书、购书功能,不仅方便了读者,更加速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高质量变革。”陈婷说。
“信阅”服务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色服务,由浙江图书馆联合全省公共图书馆推出。据了解,“水心草堂”是浙江省首家村级“信阅”服务点。“在线上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信阅’服务还推出了线下借阅新功能,由读者在门店直接挑选书籍。”路桥区图书馆馆长罗玲君介绍,读者在“水心草堂”借阅书籍,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带走阅读,阅读完毕后可直接归还“水心草堂”或者路桥区图书馆。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省一直在积极培育崇尚阅读的城乡文化,从举办各类品牌读书活动,不断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覆盖率和参与度,到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优化阅读内容供给,再到建立健全公共阅读基础设施和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善阅读阵地建设……推进全民阅读的脚步从未停歇。
随着数字科技的崛起,为推动阅读方式创新、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浙江省正在加快阅读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步伐。“‘信阅’服务点是全民阅读工程的一个新引擎。我们通过乡村阅读服务示范点建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丰富拓展阅读阵地。希望通过创新阅读方式,让‘图书馆信阅+书店服务’模式成为提升乡村阅读的一股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抓手。”浙江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